補藥酒

tonic wine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易簡》卷十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5.2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16%
腎經 16%
肺經 11%
胃經 8%
心經 7%
膀胱經 4%
膽經 3%
大腸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小腸經 1%
肝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補藥酒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補藥酒方劑的主要功效為補益氣血,強筋壯骨,治療跌打損傷及身體虛弱。其治療原理並非單一作用機制,而是基於多種藥材的協同作用,從不同角度提升身體機能。

一、補益氣血:

古籍中多次提及藥材入滋補藥酒浸蒸,例如《本草求真》、《本草撮要》、《本草備要》均記載牛膝、地黃等藥材入補藥酒,說明補藥酒方劑中一定含有補益氣血的藥材。 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養血、涼血止血的功效。《本草求真》稱其“色因血枯即潤。嗽久不止即愈。誠保肺之津樑。清心之指南也”,說明其能滋養因血虛引起的咳嗽和肺燥。 而牛膝則味酸苦,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經、引血下行的功效。《本草撮要》中提到“生用逐瘀,熟用強筋”,說明其生用可以活血化瘀,熟用則可以強筋壯骨。 因此,地黃和牛膝的配合,可以達到滋陰養血和活血通絡的雙重效果,從而改善氣血不足的症狀。

二、強筋壯骨:

牛膝的熟用功效顯著體現了其強筋壯骨的作用。 《本草撮要》中明確指出“熟用強筋”,結合其下行性,對於跌打損傷導致的筋骨損傷,具有修復和強健的作用。 此外,《古代房中祕方》中提到的補藥酒配方,更側重於補腎壯陽,強壯腰膝,這也間接說明瞭補藥酒在強筋壯骨方面的功效,尤其針對年老體弱或腰膝痠痛者。

三、治療跌打損傷:

牛膝的活血化瘀功效,對於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血腫痛,具有明顯的治療作用。《本草撮要》中提到“生用逐瘀”,說明其生用可以有效清除瘀血,促進損傷部位的恢復。 補藥酒的整體配方可能還包含其他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材,從而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而《古代房中祕方》中雖未直接提及跌打損傷,但其補益元氣的功效,也有利於身體的恢復和康復。

四、治療身體虛弱:

《古代房中祕方》中所述的補藥酒配方,以人參、鹿茸、蛤蚧等名貴藥材補益元氣,益精養血,從根本上提升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對於身體虛弱者,具有明顯的調理作用。 此外,其他藥材的補益作用,也從不同方面提升身體機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總而言之,補藥酒方劑的治療原理是通過多種藥材的協同作用,從補益氣血、強筋壯骨、活血化瘀等多個方面入手,改善身體機能,治療跌打損傷及身體虛弱等症狀。 其具體的藥材組成和比例,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有所調整。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分析僅基於古籍記載,並未考慮現代醫學的進一步研究成果。

傳統服藥法


鹿筋8兩,蘄蛇2條,虎骨膠1兩,鹿膠1兩(炒珠),飯黨3兩,杞子5錢,乳香1錢,五加皮5錢(鹽炒),防風3錢,當歸2兩,熟地4兩,茯苓5錢,木瓜5錢(鹽炒),松節4錢,沒藥1錢,木香2錢,白芷3錢,羌活3錢,天麻3錢,牛膝5錢(鹽炒),杜仲5錢,白朮6錢(土炒),香附3錢,川芎3錢,川烏3錢,炙草3錢,飯耆3兩,紅棗4兩,核桃肉3兩。
以瓦鉢盛蓋,用米燒酒十二兩拌濕透一日,隔水蒸熟,待冷,裝壇內,每料只用上好米酒十斤,泡至三十天之久可飲,愈陳愈妙。
早、晚隨量常飲,服完欲再飲者,即照前法泡制。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個體反應不同:服用期間應留意個人身體的反應,有過敏或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
  2. 適量飲用:雖然藥酒有補益作用,但飲用過量可能會造成身體負擔,需適量。
  3. 陰虛火旺者慎用:對於陰虛火旺的人羣,應避免過量食用含溫熱成分的材料。
  4. 懷孕婦女慎用:由於某些成分如川烏和杜仲有激活子宮的作用,懷孕婦女在飲用前一定要諮詢專業醫生的意見。

整體而言,「補藥酒」是一種古老且富有療效的中藥飲品,適合於希望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和治療跌打損傷的人羣。

相關疾病


睡眠障礙三叉神經痛月經腹痛憂鬱性障礙骨質疏鬆症容易憂鬱手背痛合谷穴附近痛夜間易醒容易悲傷

相同名稱方劑


補藥酒, 出處:《醫方易簡》卷十。 組成:鹿筋8兩,蕲蛇2條,虎骨膠1兩,鹿膠1兩(炒珠),飯黨3兩,杞子5錢,乳香1錢,五加皮5錢(鹽炒),防風3錢,當歸2兩,熟地4兩,茯苓5錢,木瓜5錢(鹽炒),松節4錢,沒藥1錢,木香2錢,白芷3錢,羌活3錢,天麻3錢,牛膝5錢(鹽炒),杜仲5錢,白朮6錢(土炒),香附3錢,川芎3錢,川烏3錢,炙草3錢,飯耆3兩,紅棗4兩,核桃肉3兩。 主治:跌打刀傷各症,身體虛弱及年老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