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葉主治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肝明目、涼血止血。主治風溫發熱、頭痛、目赤、口渴、肺熱咳嗽、風痺隱疹、下肢象皮腫、血熱吐血症。
菊花性味甘、苦、微寒。主治用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本品體輕達表、氣清上浮、微寒清熱、長於疏散風熱、故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症。
杏仁性苦、溫、有毒。主治止咳平喘、潤腸通便、喉痹、食滯脘痛、血崩、耳聾、疳腫脹。
薄荷性味辛、涼。主升浮、既可疏散上焦風熱、又可疏理肝氣,用於疏風散熱、疏肝解鬱。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透疹。
桔梗性味苦、辛、平。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用於咳嗽痰多、胸悶不暢、咽痛、音啞、肺癰吐膿、瘡瘍膿成不潰、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胞滿脅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閉等症。
蘆根性甘寒。主治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尿、透疹。主熱病煩渴、胃熱嘔吐、肺熱咳嗽、肺癰吐膿、熱淋、麻疹還可解河豚魚毒。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連翹性苦、微寒。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用於癰疽、瘰癘、乳癰、丹毒、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溫熱入營、高熱煩渴、神昏發斑、熱淋尿閉。
白僵蠶性鹹、辛、平。主治祛風解痙、化痰散結解毒利咽。治中風失音、中風口歪眼斜、驚癇、頭風、偏正頭痛、喉風。喉痺、瘰癧結核。風瘡癮疹、丹毒、乳腺炎、咽喉腫痛、瘰癧、痄腮、風疹、瘡毒
蟬蛻性味甘、鹹、涼。主治疏風散熱、以透散為能、既可解表之肺經風熱、又可散裡之肝經風熱。疏散風熱、透疹止癢 明目退翳 祛風止痙。
葛根性甘、辛、平。主治主升陽明之氣、鼓舞胃氣上行、多用於外感表證邪氣、項背強痛證、又可清熱生津而止渴。降血壓﹐治高血壓腦病(眩暈、項緊、頭痛)等症狀。
黃芩性味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用於肺熱咳嗽、熱病高熱神昏、肝火頭痛、目赤腫痛、濕熱黃疸、瀉痢;熱淋;吐衄血;崩漏;胎熱不安;癰腫疔瘡
蔥白性味辛、溫。主治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殺蟲。用於感冒頭痛、鼻塞、小便不利、癰癤腫毒、陰寒腹痛、二便不通、痢疾、瘡癰腫痛、蟲積腹痛等症。
加味桑菊飲, 出處:《蒲輔周醫療經驗》。 組成:桑葉1錢,菊花1錢,杏仁1錢,薄荷(後下)7分,桔梗7分,蘆根3錢,甘草8分,連翹1錢,僵蠶1錢半,蟬衣(全)7個,葛根1錢,黃芩7分,蔥白2寸(後下)。 主治:宣肺祛風,辛涼透表。主治:風熱閉肺(腺病毒肺炎)高熱,咳喘,皮疹,驚惕,口腔潰爛,唇乾裂,腹微脹滿,大便稀,脈浮數有力,舌紅少津無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