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加味涼膈煎

JIA WEI LIANG GE JIAN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31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肺經 20%
胃經 18%
肝經 16%
心經 13%
脾經 8%
大腸經 5%
三焦經 4%
小腸經 3%
膽經 3%
膀胱經 2%
腎經 2%
心包經 0%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溫熱挾痰火壅肺,痰多咳嗽,喉有水雞聲,鼻孔煽張,氣出入多熱,胸膈痞脹,腹滿便秘,甚則喘脹悶亂,胸腹堅如鐵石,脹悶欲死。

傳統服藥法

風化消1錢,煨甘遂8分,葶藶子1錢半,蘇薄荷1錢半,生錦紋1錢(酒洗),白芥子8分,片黃芩1錢半,焦山梔3錢,青連翹1錢半,小枳實1錢半,鮮竹瀝2瓢,生薑汁2滴(同衝)。
下痰通便。

方劑組成解釋

芒硝性辛苦鹹、寒。主治瀉熱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消腫。用於實熱便秘、大便燥結、積滯腹痛、腸癰腫痛、外治乳癰、痔瘡腫痛。

甘遂性味苦、寒、有毒。主治瀉水逐飲。用於水腫脹滿、胸腹積水、痰飲積聚、氣逆喘咳、二便不利。

葶藶子性辛、苦、寒。主治瀉肺平喘、行水消腫。用於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脅脹滿、不得平臥、胸腹水腫、小便不利、肺原性心臟病水腫。

薄荷性味辛、涼。主升浮、既可疏散上焦風熱、又可疏理肝氣,用於疏風散熱、疏肝解鬱。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透疹。

白芥子性辛、溫。主治利氣豁痰、溫中散寒、通絡止痛。治痰飲咳喘、胸脅脹滿疼痛、反胃嘔吐、中風不語、肢體痺痛麻木、腳氣、陰疽、腫毒、跌打腫痛。化痰逐飲、散結消腫。

黃芩性味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用於肺熱咳嗽、熱病高熱神昏、肝火頭痛、目赤腫痛、濕熱黃疸、瀉痢;熱淋;吐衄血;崩漏;胎熱不安;癰腫疔瘡

梔子性苦、寒。主治清心除煩、心經有熱、鬱熱不減的胸膈煩悶證、清濕熱、通泄三焦之實熱火毒。用於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

連翹性苦、微寒。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用於癰疽、瘰癘、乳癰、丹毒、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溫熱入營、高熱煩渴、神昏發斑、熱淋尿閉。

枳實性苦、辛、寒。主治破氣消積、化痰散痞。 用於積滯內停、痞滿脹痛、瀉痢後重、大便不通、痰滯氣阻胸痺、結胸、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

竹瀝性甘,苦,寒。主要功效清熱降火;滑痰利竅。主中風痰迷;肺熱痰壅;驚風;癲癇;熱病痰多;壯熱煩渴;子煩;破傷風

生薑性味辛、溫。主治主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嘔吐、痰飲喘咳、脹滿、泄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咳血下腹脹氣氣喘大便秘結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大腸激擾綜合症咳嗽胃腸脹氣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涼膈煎,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風化消1錢,煨甘遂8分,葶藶子1錢半,蘇薄荷1錢半,生錦紋1錢(酒洗),白芥子8分,片黃芩1錢半,焦山梔3錢,青連翹1錢半,小枳實1錢半,鮮竹瀝2瓢,生薑汁2滴(同衝)。 主治:下痰通便。主治:溫熱挾痰火壅肺,痰多咳嗽,喉有水雞聲,鼻孔煽張,氣出入多熱,胸膈痞脹,腹滿便秘,甚則喘脹悶亂,胸腹堅如鐵石,脹悶欲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秘方連翹散

相似度 58%

犀角涼膈散

相似度 58%

葆膈散

相似度 55%

加味涼膈散

相似度 52%

加減涼膈散

相似度 52%

涼膈連翹散

相似度 52%

涼膈散

相似度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