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化痰湯

QU SHI HUA T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20%
肝經 16%
胃經 11%
腎經 9%
膀胱經 7%
心經 7%
三焦經 2%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方劑組成解釋

「祛濕化痰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功效。痰濕停滯,常與脾虛水濕內停有關,茯苓能利水滲濕,有助於去除體內過多的水分,減輕痰濕的形成。
  2. 化痰止咳: 茯苓兼具健脾和化痰之效。痰濕停滯,往往伴隨咳嗽等症狀。茯苓能健脾化濕,促進脾胃運化水濕,並能化痰止咳,改善痰濕停滯所致的咳嗽、咳痰等症狀。

祛濕化痰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燥濕: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之功。其辛散之性可疏通氣機,燥濕之性可祛除體內濕氣,有助於改善濕痰停滯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
  2. 行氣健脾: 陳皮能行氣健脾,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濕痰的排出。濕氣過重常會導致脾胃功能減弱,影響消化吸收,而陳皮能幫助脾胃運化,利於濕痰的代謝。

祛濕化痰湯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濕利水: 防己性味苦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祛風濕之功。其能利水滲濕,將體內積聚的濕氣排出,有助於痰液的化解。

2. 宣肺化痰: 防己兼具宣肺化痰之效,可疏散肺氣,使痰液易於咳出。對於濕痰凝滯,不易咳出者,防己能起到通暢氣道,促進痰液排出之效。

總而言之,防己在祛濕化痰湯中,發揮著利水祛濕、宣肺化痰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消除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祛濕化痰湯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其清涼解表、疏散風熱、利咽止痛、宣肺止咳的功效。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能清熱解表,疏散風熱,並能利咽止痛,宣肺止咳。在祛濕化痰湯中,薄荷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祛除濕邪、化解痰液,同時緩解因濕熱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祛濕化痰湯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化痰止咳: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散結止痛之效。對於痰濕壅肺、咳嗽痰多、胸悶氣促等症狀,天南星可以有效化解痰液,改善呼吸道通暢。
  2. 祛風止痙: 天南星還具有祛風止痙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麻木、抽搐等症狀,天南星可以起到舒筋活絡、止痛止痙的作用。

因此,祛濕化痰湯中加入天南星,可以有效地化痰止咳、祛風止痙,改善痰濕阻滯引起的各種病症。

祛濕化痰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痰濕的產生多與脾虛濕盛有關,白朮能健脾運化,使脾胃功能正常,從而減少痰濕的生成。
  2. 助運化痰:痰濕的形成往往與脾胃運化失常有關,白朮能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有助於將痰濕化解排出體外,達到祛痰止咳的效果。

因此,白朮在祛濕化痰湯中發揮著健脾燥濕、助運化痰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痰濕症狀,恢復身體健康。

「祛濕化痰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其燥濕化痰的功效。

蒼朮味苦辛,性溫,歸脾、胃、肝經。其能燥濕化痰,健脾利濕,並可祛風止痛。對於痰濕阻滯,胸悶氣短、咳嗽痰多等症狀,蒼朮能有效化解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此外,蒼朮還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有助於排除體內過多的水分,進一步促進痰濕的排出,達到祛濕化痰的效果。

祛濕化痰湯中包含威靈仙,主要基於其祛風濕、通經絡的藥性。威靈仙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行氣活血、舒筋通絡之功效。濕邪阻滯經絡,導致痰濕凝聚,而威靈仙可疏通經絡,驅散濕邪,有助於痰濕的化解。此外,威靈仙還能止痛,對於濕邪所致的疼痛也有輔助作用。因此,在祛濕化痰湯中加入威靈仙,可以有效去除濕邪,疏通經絡,化解痰濕,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祛濕化痰湯」方劑中加入「香附」的原因主要有二: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具備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之效,可針對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脘腹脹滿、疼痛等症狀進行緩解。因濕氣阻滯易導致氣機不暢,香附能疏通氣機,使痰濕得以排出。
  2. 燥濕化痰: 香附性溫,味辛,能燥濕化痰,有助於清除肺、脾、胃等臟腑的濕痰。尤其在濕氣重而導致痰液粘稠難以咳出時,香附能起到化痰的作用,使痰液易於咳出。

因此,「香附」在「祛濕化痰湯」中起到疏肝理氣、燥濕化痰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提高藥效,達到祛濕化痰的目標。

「祛濕化痰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許多祛濕化痰藥性偏寒涼,甘草可以中和藥性,避免過寒損傷脾胃。
  2. 益氣健脾:甘草能補脾益氣,對於濕濁阻滯脾胃所致的痰濕症狀,有輔助作用。甘草可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進一步達到祛濕化痰的效果。

祛濕化痰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改善痰濕凝聚: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效。痰濕凝聚多與氣血虧虛、經絡不通有關,當歸能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痰濕凝聚的病理狀態。
  2. 滋陰潤燥,緩解燥咳:痰濕化燥,容易引起燥咳。當歸具滋陰潤燥之效,可以緩解燥咳,保護肺部,避免痰液過於乾燥而難以咳出。

總而言之,當歸在祛濕化痰湯中,通過補血活血和滋陰潤燥的作用,促進痰濕的排出,緩解燥咳,達到祛濕化痰的目的。

祛濕化痰湯中加入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豬苓性甘淡,入脾、腎二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濕邪為痰之源,祛濕化痰湯旨在清除體內濕氣,豬苓有助於利水滲濕,從根本上減少痰液的生成。
  2. 健脾益氣:豬苓亦能健脾益氣,脾主運化,脾氣健運則水濕易於代謝,痰液亦能順利排出。因此,豬苓既能祛除濕邪,又能健脾益氣,對於濕痰壅肺的患者有良好療效。

「祛濕化痰湯」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其能祛除濕邪,化解痰液,尤其適合治療痰濕壅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
  2. 和胃降逆:半夏亦能和胃降逆,對於濕痰阻滯胃腸、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亦有良好療效。與其他藥材搭配,可更好地消解痰濕,促進脾胃運化,達到祛濕化痰的功效。

主治功效


祛濕化痰湯,是中醫治療上中下腹疼痛的常用方劑,組成藥材包括茯苓、陳皮、防己、薄荷、天南星、白朮、蒼朮、威靈仙、香附、甘草、當歸、豬苓、半夏等,具有上中下腹疼痛的治療效果。這些藥材相互配合,發揮祛濕、化痰、止痛等作用,適用於濕熱瘀阻引起的腹痛、泄瀉、水腫等症狀。

  1.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2.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3. 防己:味苦、辛,性微溫,歸脾、肺、腎經。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

  4. 薄荷: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5. 天南星: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

  6.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7.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8. 威靈仙:味甘、辛,性溫,歸腎、膀胱經,具有祛風除濕、清熱利尿、通經絡、清熱解毒、活絡止痛等功效。

  9.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10.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11.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12. 豬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

  13.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茯苓、陳皮、防己、薄荷、南星、白朮、蒼朮、威靈仙、香附、甘草、當歸、豬苓、半夏。
祛濕化痰。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祛濕化痰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胃痛等。如果出現這些症狀,應該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祛濕化痰湯, 出處:《證治寶鑑》卷十二。 組成:茯苓、陳皮、防己、薄荷、南星、白朮、蒼朮、威靈仙、香附、甘草、當歸、豬苓、半夏。 主治:祛濕化痰。主治:上中下三部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