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溫中飲

DA WEN ZHONG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心經 19%
肝經 14%
肺經 14%
腎經 10%
胃經 8%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膀胱經 2%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溫中飲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陽補血:熟地黃性溫,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溫陽益氣之效。大溫中飲以溫陽散寒為主,而熟地黃可以溫補腎陽,改善因陽氣不足導致的寒性體質,同時又能補益心血,改善氣血不足引起的虛寒症狀。
  2. 滋陰助陽:熟地黃雖然偏溫,但也具有一定的滋陰作用。溫陽之劑往往易耗陰,而熟地黃可以滋養陰血,避免陽氣過盛而耗傷陰液,有助於維持陰陽平衡,達到溫補而不燥的效果。

大溫中飲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 健脾益氣燥濕止瀉 的功效。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燥濕健脾、止瀉固脫的功效。其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改善脾虛引起的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

此外,白朮還具有 和中 的作用,可以緩解脾胃氣虛引起的脘腹冷痛等症狀,與大溫中飲中的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溫中散寒、健脾益氣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大溫中飲方中使用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補氣血,助陽回陽: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其溫補氣血的特性,能與方中其他溫陽補氣藥材相輔相成,增強溫陽回陽之力,有助於溫暖脾胃,改善陽氣虛弱所致的寒涼症狀。

二、緩解寒凝血瘀: 大溫中飲用於治療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腹痛、痛經等症狀。當歸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寒凝血瘀,進一步加強溫陽散寒的效果,達到治療寒症的目的。

大溫中飲中包含山藥,主要是因為山藥具有以下功效:

  1. 補脾益氣: 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經,能補脾益氣,健脾和胃。大溫中飲本身屬於溫補脾胃的方劑,山藥的加入可以加強補脾益氣的作用,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2. 滋陰潤燥: 山藥還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緩解脾胃虛弱引起的口乾舌燥、胃脘灼熱等症狀。

總而言之,山藥的加入可以提升大溫中飲的補脾益氣和滋陰潤燥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更能有效地改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病症。

大溫中飲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補陽氣: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扶正祛邪、益氣生津、安神定志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陽氣不足所致的畏寒肢冷、面色蒼白、食慾不振等症,人參能溫補脾陽,提升陽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2. 固護正氣:大溫中飲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血不足、正氣虛弱等病症。人參能補益正氣,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有助於抵禦外邪入侵,促進疾病康復。

總之,人參在[大溫中飲]中起到溫補陽氣、固護正氣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大溫中飲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調和氣機: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之功。方中柴胡可疏肝理氣,調和氣機,解除肝鬱氣滯,促進脾胃運化,達到溫中散寒、和胃止痛的功效。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大溫中飲以溫中散寒為主,柴胡的加入,既能疏肝解鬱,又能與其他溫中藥物相配伍,促進藥效發揮,提高治療效果。例如,柴胡與乾薑、生薑等藥物合用,可溫中散寒,協調脾胃功能,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溫中飲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發汗解表,溫散寒邪: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溫散寒邪之功。對於外感風寒,寒邪入侵,出現畏寒、發熱、鼻塞、咳嗽等症狀,麻黃可以發散風寒,溫通經絡,使寒邪從汗孔排出,達到解表散寒的目的。

2. 通宣肺氣,止咳化痰: 麻黃還能通宣肺氣,利氣道,對於痰濕阻肺,氣道不通,導致咳嗽、喘息等症狀,麻黃可以疏風散寒,宣肺通竅,利氣化痰,改善呼吸道症狀。

因此,麻黃在大溫中飲中起到發汗解表、溫散寒邪、通宣肺氣、止咳化痰的作用,幫助治療外感風寒、痰濕阻肺等病症。

大溫中飲中包含肉桂,是因其性熱,味辛甘,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功效。

肉桂能溫補脾腎陽氣,對於脾胃虛寒、陽氣不足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便溏、肢冷畏寒等症狀,有明顯的改善作用。此外,肉桂還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對於風寒濕痺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亦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在需要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方劑中,加入肉桂,可以起到溫中散寒、補益脾腎、舒筋活絡的作用。

大溫中飲方中使用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方中使用乾薑,旨在溫暖脾胃,散寒止痛,改善因寒邪侵襲脾胃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2. 助陽化氣:乾薑具有助陽化氣的作用,可以促進脾胃陽氣的升發,提高消化吸收功能。對於脾胃虛寒、陽氣不足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乾薑可以起到溫陽助消化,改善脾胃功能的作用。

大溫中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性甘溫,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大溫中飲屬於溫補脾胃的方劑,其中一些藥物性偏燥烈,加入甘草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燥烈,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
  2. 增強療效:甘草本身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解毒生津等作用,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增強藥效,更好地發揮溫補脾胃、和中緩急的作用。例如,甘草可以與乾薑、附子等藥物配伍,增強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

主治功效


大溫中飲

**組成:**熟地黃,白朮,當歸,山藥,人參,柴胡,麻黃,肉桂,乾薑,甘草

**適應症:**陽虛傷寒,及一切四時勞倦,寒疫陰暑之氣,身雖熾熱,時猶畏寒,即在夏月,亦欲衣被覆蓋,或喜熱湯,或兼嘔惡泄瀉,但六脈無力,肩背怯寒,邪氣不能外達,四肢煩重,面目浮腫,口渴喜冷飲,肌肉肢體疲軟無力。

方解:

**熟地黃:**補血益陰,滋補肝腎。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山藥:**健脾益氣,補腎固精。

**人參:**補氣益血,生津止渴。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退燒。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化瘀。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救逆。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功能主治:**溫陽祛寒,益氣補虛。用於陽虛傷寒,及一切四時勞倦,寒疫陰暑之氣,身雖熾熱,時猶畏寒,即在夏月,亦欲衣被覆蓋,或喜熱湯,或兼嘔惡泄瀉,但六脈無力,肩背怯寒,邪氣不能外達,四肢煩重,面目浮腫,口渴喜冷飲,肌肉肢體疲軟無力。

臨牀應用:

**1.感冒:**本方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症見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

**2.肺炎:**本方可用於治療肺炎,症見發熱、咳嗽、咳痰、胸痛、氣促等。

**3.胃腸炎:**本方可用於治療胃腸炎,症見嘔吐、腹瀉、腹痛、腹脹等。

**4.腎虛:**本方可用於治療腎虛,症見腰痠背痛、畏寒肢冷、小便頻數、夜尿多等。

**5.貧血:**本方可用於治療貧血,症見面色蒼白、頭暈眼花、氣短乏力等。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1劑,水煎服。

**禁忌:**陰虛火旺者慎用。

**總結:**中藥方劑「大溫中飲」,主要用於治療陽虛傷寒,及一切四時勞倦,寒疫陰暑之氣,身雖熾熱,時猶畏寒,即在夏月,亦欲衣被覆蓋,或喜熱湯,或兼嘔惡泄瀉,但六脈無力,肩背怯寒,邪氣不能外達,四肢煩重,面目浮腫,口渴喜冷飲,肌肉肢體疲軟無力。本方具有溫陽祛寒,益氣補虛的功效,臨牀應用廣泛。

傳統服藥法


熟地3-7錢,冬白朮3-5錢,當歸3-5錢(如泄瀉不宜用,或以山藥代之),人參2-5錢(甚者1兩,或不用亦可),炙甘草1錢,柴胡2-4錢,麻黃1-3錢,肉桂1-2錢,乾薑(炒熟)1-2錢(或煨生薑3-7片亦可)。如氣虛,加黃耆2-3錢;如寒甚陽虛者,加制附子1-2錢;頭痛,加川芎或白芷、細辛;陽虛氣陷,加升麻;如肚腹泄瀉,宜少減柴胡,加防風、細辛亦可。
水2鐘,煎7分、去浮沫,溫服。或略蓋取微汗。
此方宜與理陰煎、麻桂飲相參用;此方惟氣血兩虛而重感寒邪者宜之,非正傷寒治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 本方有發汗解表的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出汗、口乾、心煩等症狀,若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師。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加重脾胃負擔。

相關疾病


肩中部肩痛肺結核嗜眠症(嗜睡症)麻疹嘔吐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怕冷

相同名稱方劑


大溫中飲,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熟地3-7錢,冬白朮3-5錢,當歸3-5錢(如泄瀉不宜用,或以山藥代之),人參2-5錢(甚者1兩,或不用亦可),炙甘草1錢,柴胡2-4錢,麻黃1-3錢,肉桂1-2錢,乾薑(炒熟)1-2錢(或煨生薑3-7片亦可)。 主治:陽虛傷寒,及一切四時勞倦,寒疫陰暑之氣,身雖熾熱,時猶畏寒,即在夏月,亦欲衣被覆蓋,或喜熱湯,或兼嘔惡泄瀉,但六脈無力,肩背怯寒,邪氣不能外達。小兒痘疹,氣虛兼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