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李仁丸

YU LI RE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肺經 14%
肝經 14%
膀胱經 13%
胃經 10%
心經 8%
大腸經 5%
小腸經 4%
腎經 4%
膽經 4%
脾經
肺經
肝經
膀胱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鬱李仁丸

整體功效

宣肺利水,化痰止咳。

主治

喘嗽痰實,身與面微腫,小便不利。

本方由鬱李仁、葶藶子、杏仁、防己、紫蘇葉、橘皮、赤茯苓組成,具有宣肺利水、化痰止咳的功效。主治喘嗽痰實,身與面微腫,小便不利。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鬱李仁丸,治痰實喘嗽,身面微腫,小便不利。
  • 《本草綱目》:鬱李仁,潤肺化痰,利水消腫。
  • 《中藥大辭典》:鬱李仁,宣肺利水,化痰止咳。

中藥功效分類

中藥功效解釋
鬱李仁潤肺滋潤肺臟,緩解肺部乾燥、咳嗽等症狀。
葶藶子宣肺宣散肺氣,緩解肺部鬱結、咳嗽等症狀。
杏仁潤肺滋潤肺臟,緩解肺部乾燥、咳嗽等症狀。
防己利水促進水液代謝,緩解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紫蘇葉發汗解表發散風寒,緩解風寒感冒、咳嗽等症狀。
橘皮理氣理氣和胃,緩解胃脹、腹痛等症狀。
赤茯苓利水滲濕促進水液代謝,緩解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鬱李仁(湯浸,去皮尖,炒)半兩,半夏6兩(去皮臍,漿水5升,生薑半斤,切,甘草並桑根白皮各1兩,銼,銀石鍋內慢火煮乾,再添熱漿水2升煮乾,去余藥只用半夏),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木香1分,檳榔(銼)1分。
寬胸利膈,進飲食。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豌豆大。
每服15-20丸,食後、臨臥生薑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鬱李仁味苦、甘,性平,歸肺、大腸經。具有潤肺、化痰、利水的功效。葶藶子味辛、苦,性平,歸肺、大腸經。具有宣肺、利水、化痰的功效。杏仁味苦、甘,性平,歸肺、大腸經。具有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防己味苦、辛,性微寒,歸肺、膀胱經。具有利水、行氣、祛痰的功效。紫蘇葉味辛、苦,性溫,歸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利咽的功效。橘皮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的功效。赤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宣肺利水、化痰止咳的功效,適用於喘嗽痰實,身與面微腫,小便不利。但本方性味偏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肺結核大便秘結排尿困難尿道炎百日咳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前列腺增生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嘔吐腎絲球腎炎

相同名稱方劑


鬱李仁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鬱李仁3分(湯浸,去皮,微炒,研如膏),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研爛如膏),川大黃1分(銼,微炒)。 主治:小兒肺臟熱多,咳嗽喘急,喉中作呀呷聲。

鬱李仁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九。 組成:鬱李仁3兩(湯浸,去皮尖,微炒),訶黎勒皮1兩,木香1兩,桂心1兩,枳實1兩(微炒黃),前胡2兩(去蘆頭),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川芎1兩,槟榔1兩。 主治:虛勞,胸膈氣滯,心腹脹滿,大便結澀。

鬱李仁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七一。 組成:木香1兩,鬱李仁(去皮,生用)3兩,沉香(銼)1兩,檳榔(銼)1兩,桂(去粗皮)1兩,青橘皮(去白,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茴香子(炒)1兩。 主治:奔豚氣。從小腹奔衝上攻,昏亂嘔吐,痛甚。

鬱李仁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一引《聖惠》。 組成:鬱李仁(去皮尖,研)1兩1分,葶藶子(隔紙炒)3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3分,防己2兩,紫蘇葉1兩1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瓤)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一方各等分)。 主治:喘嗽痰實,身與面微腫,小便不利。

鬱李仁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一。 組成:鬱李仁3兩(湯浸,去皮,微炒),旋覆花1兩,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枳殼3分(麸炒微黃,去瓤),桔梗3分(去蘆頭),檳榔3分,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 主治:飲癖,腹脅脹滿,心胸不利,少思飲食。

鬱李仁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四。 組成:鬱李仁(湯浸,去皮尖,炒)半兩,半夏6兩(去皮臍,漿水5升,生薑半斤,切,甘草并桑根白皮各1兩,銼,銀石鍋內慢火煮乾,再添熱漿水2升煮乾,去餘藥隻用半夏),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木香1分,檳榔(銼)1分。 主治:寬胸利膈,進飲食。主治:留飲,宿食不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