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水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水腫是指體內水分停留,導致面部、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腫的疾患。

根據《素問.水熱穴論》的描述,水腫主要由兩個臟器引起:肺臟引起喘息和呼吸困難,腎臟引起水腫。這兩個臟器都受到水氣滯留的影響。

在古代,《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將水腫分為幾種不同類型,包括風水、皮水、正水和石水。

此外,水腫還可以根據五臟進行分類,包括心水、肺水、肝水、脾水和腎水。

後世又將水腫分為陽水和陰水兩種類型。《丹溪心法.水腫》提到,如果全身浮腫,伴隨躁動、口渴、小便呈紅且刺痛、大便祕結,這屬於陽水的表現,治療上可以使用五皮散或四磨飲,也可以加入磨生枳殼,病情嚴重時可以使用疏鑿飲。如果全身浮腫,沒有躁動和口渴的症狀,小便稀溏且量少且不呈紅色,這屬於陰水,可以使用實脾飲或木香流氣飲來治療。

水腫與脾臟、肺臟、腎臟的關係密切。《景嶽全書.水腫論治》指出,肺虛會導致氣無法化精而形成水,脾虛會讓土失去制約水的能力,腎虛會導致水無所歸且亂行,這些都導致水不歸經節,逆流上升,傳入脾臟引起皮膚和組織的浮腫,傳入肺臟則會引起呼吸困難。

《金匱要略》中提到了水腫的治療原則:對於下半身腫脹的水腫,應該通利小便;對於上半身腫脹的水腫,應該通過出汗來治療。

實證型水腫通常由外邪侵襲和氣化失常引起,治療上注重祛除邪氣,可以使用疏風、宣肺、利濕和利尿等方法,可以使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越婢加術湯、五苓散等方劑。

虛證型水腫通常由脾臟和腎臟陽虛引起,無法運化水濕,治療上需要主要補益陽氣和調理脾臟,可以使用溫腎、健脾、益氣和通陽等方劑,例如真武湯合理中湯。

此外,還需要注意飲食和生活方式的調節,例如忌食和避免受風寒刺激。

相關詞條:風水、石水、正水、皮水、裏水、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