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橘杏麻仁丸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行滯:橘皮性辛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化痰、行滯消脹的功效。方中麻仁、杏仁等藥物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但容易導致氣滯,橘皮的加入可以理氣行滯,避免便祕加重,使通便效果更佳。
- 降逆止嘔:橘皮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緩解因腸胃不適導致的噁心嘔吐,使通便效果更順暢。同時,橘皮還可以健脾胃,輔助麻仁、杏仁等藥物更好地發揮藥效。
橘杏麻仁丸中包含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宣肺降氣: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宣肺降氣之功效。對於因肺熱燥咳、痰稠難咳、氣喘等症狀,杏仁可潤肺生津,化痰止咳,緩解呼吸道炎症。
- 潤腸通便,消積化滯: 杏仁還具有潤腸通便、消積化滯的功效。對於因腸燥便祕、食積不消等症狀,杏仁可潤腸通便,促進消化,緩解便祕。
因此,橘杏麻仁丸中加入杏仁,可以有效緩解咳嗽、氣喘、便祕等症狀,起到潤肺止咳、宣肺降氣、潤腸通便、消積化滯的作用。
橘杏麻仁丸方中加入火麻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潤腸通便:火麻仁性潤滑,入大腸經,能潤腸通便,緩解便祕。方中橘皮理氣化痰,杏仁潤肺止咳,與火麻仁相輔相成,共同起到潤腸通便,清除腸道積滯的作用。
二、滋陰降火:火麻仁性涼,可滋陰降火,對於因燥熱引起的便祕尤為有效。配合杏仁清肺降火,共同緩解燥熱症狀,改善腸道環境。
橘杏麻仁丸方中加入鬱李仁,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潤腸通便: 鬱李仁性平味甘,入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之效。其能促進腸道蠕動,軟化糞便,有助於緩解便祕,與方中其他潤腸通便藥物如麻仁、杏仁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通便作用。
- 利水消腫: 鬱李仁亦具利水消腫之功效,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少水腫。此作用有助於減少因便祕引起的腹脹,改善便祕相關症狀。
總之,鬱李仁的加入,既能加強潤腸通便的效果,又能利水消腫,改善便祕引起的不適,使橘杏麻仁丸療效更佳。
主治功效
橘杏麻仁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觀多部醫籍,如《仁齋直指方論》、《雜病廣要》、《壽世保元》、《濟陽綱目》、《保命歌括》等,皆記載橘杏麻仁丸主治「噎膈,大便燥結」。此方劑並非單純針對便祕,而是針對一種兼具食道梗阻(噎膈)與便祕的病症。其治療原理,可從方中藥物之功效及病機分析來闡述。
方藥功效與組成原理:
橘皮 (理氣化痰,和胃止噯): 橘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其理氣疏肝之功,能解除胸膈之氣滯,緩解食道梗阻所致的胸悶、噎膈之感。 同時,橘皮亦能化痰,對於痰氣交阻所致的噎膈亦有裨益。
杏仁 (潤肺止咳,平喘利咽): 杏仁味苦、辛,性溫,歸肺、大腸經。其潤肺止咳之功,可以改善因肺燥津虧所致的咳嗽、咽喉不適,而這些症狀也可能伴隨噎膈出現。其利咽之功,能促進氣機通暢,有助於緩解食道梗阻。
火麻仁 (潤腸通便,養血滋陰): 火麻仁味甘,性平,歸大腸經。其潤腸通便之功,是治療大便燥結的根本。養血滋陰,則能從根本上改善腸道津液不足,緩解便祕。
郁李仁 (潤腸通便,利水消腫): 郁李仁味苦、甘,性平,歸大腸、膀胱經。其潤腸通便之功,與火麻仁相似,但其利水消腫之功,則暗示此方亦可處理因水液代謝失調所致的便祕。
治療噎膈、大便燥結之病機分析:
古籍中提到,噎膈與大便燥結常並見。其病機可能為:
氣機阻滯: 肝氣鬱滯或脾胃氣虛,導致氣機不暢,上則出現食道梗阻(噎膈),下則出現腸道蠕動減弱,造成大便燥結。橘皮在此發揮重要作用,疏肝理氣,調和脾胃。
津液虧損: 肺燥津虧或陰虛火旺,導致腸道乾燥,大便乾燥難解。杏仁、火麻仁、郁李仁則共同作用於潤腸通便,滋養津液,改善腸道乾燥狀態。
寒凝氣滯: 部分噎膈患者,可能伴隨寒邪凝滯,影響氣機運行。因此,方中溫性的杏仁、橘皮,能溫通經絡,緩解寒凝之證。
總而言之,橘杏麻仁丸通過理氣、潤腸、滋陰等多重機制,協同作用於治療噎膈與大便燥結並見的病症。方中藥物配伍精當,藥性平和,針對病機,標本兼顧,為治療此類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方案。 其治療策略並非單純瀉下,而是以調理氣機、滋養津液為核心,從而緩解症狀,恢復臟腑功能。
傳統服藥法
橘皮(炙)3兩,杏仁(去皮尖)3兩,麻子仁(去殼)3兩,鬱李仁(去殼)5錢。每服五六十丸,食前煎枳實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潤燥通便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橘杏麻仁丸, 出處:《直指》卷七。 組成:橘皮(炙)3兩,杏仁(去皮尖)3兩,麻子仁(去殼)3兩,鬱李仁(去殼)5錢。 主治:噎膈,大便燥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