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腸五仁丸

ZI CHANG WU RE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6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大腸經 20%
肺經 18%
肝經 15%
心經 14%
腎經 4%
膽經 3%
小腸經 3%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滋腸五仁丸中包含桃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腸通便: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腸燥便祕,尤其是因血瘀所致者,桃仁能有效改善腸道蠕動,促進排便。
  2. 活血化瘀: 桃仁亦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改善腸道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因血瘀引起的腹痛、脹滿等症狀。

因此,桃仁在滋腸五仁丸中發揮著潤腸通便、活血化瘀的功效,為改善便祕等腸道問題提供了重要藥理作用。

滋腸五仁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腸通便: 杏仁性味甘平,入肺、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以緩解便祕症狀。五仁丸本身以補益爲主,加入杏仁可以平衡其補益之性,避免過於滋膩而導致腸胃不適。
  2. 降氣止咳: 杏仁還有降氣止咳的作用,對於因燥熱引起的咳嗽、咽喉幹癢等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五仁丸中加入杏仁,可以增強方劑的潤肺止咳功效,提高其治療效果。

滋腸五仁丸中加入柏子仁,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養心安神,緩解腸道痙攣: 柏子仁味甘性平,入心、腎經,具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的作用。腸道痙攣多由心腎不交、心神不安引起,柏子仁可安神定志,緩解腸道痙攣,從而改善便祕症狀。

二、潤腸通便,助排宿便: 柏子仁富含油脂,可潤滑腸道,促進腸蠕動,幫助排泄宿便。此外,柏子仁還可滋養腸道,改善腸道功能,長期服用可預防便祕。

總之,滋腸五仁丸加入柏子仁,既能養心安神,緩解腸道痙攣,又能潤腸通便,助排宿便,是治療便祕的有效藥物。

滋腸五仁丸中的松子,其加入原因主要有二:

一、 潤腸通便: 松子富含油脂,且性溫潤,有助於潤滑腸道,促進排便,緩解便祕。對於腸燥便祕者,可藉由松子的潤滑作用,改善腸道蠕動,使排便順暢。

二、 補益脾腎: 松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有助於滋養脾腎,增強體質。對於脾腎虛弱者,可透過松子的補益作用,改善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提升免疫力。

滋腸五仁丸中包含鬱李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腸通便:鬱李仁性味甘平,入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之效,可緩解腸燥便祕。滋腸五仁丸旨在滋潤腸道,促進排便,鬱李仁的潤腸通便作用正好符合方劑的功效。
  2. 消積化滯:鬱李仁亦能消積化滯,對於食積停滯所致的腹脹、便祕等症狀有緩解作用。滋腸五仁丸中包含五仁,容易導致食積,而鬱李仁的消積化滯作用則有助於避免藥物本身造成食積。

滋腸五仁丸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積:橘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理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五仁丸中含有油脂,容易滯留腸胃,導致消化不良。橘皮可幫助理氣消積,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狀。
  2. 行氣止痛:橘皮能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五仁丸的藥性偏於滋潤,加入橘皮,可以起到行氣活血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全面。

主治功效


滋腸五仁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根據多部古籍記載,滋腸五仁丸主要用於治療大腸閉滯、傳導艱難,具體表現為大便秘澀、排便困難。適用人群包括:

  • 老人:年老體衰,氣血不足,腸道蠕動減弱。
  • 氣血不足之人:氣血虧虛,無法推動大便排出。
  • 津液枯竭者:體內津液不足,腸道乾澀,大便乾結。
  • 產後婦女:產後氣血虛損,或因汗多導致大腸津液不足。

治療原理

滋腸五仁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潤腸通便」理論。方中各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滋陰養血、潤燥滑腸的效果。

  1. 滋陰潤燥

    • 柏子仁、松子仁:滋陰養血,潤燥滑腸。柏子仁還能養心安神,有助於緩解因便秘引起的煩躁不安。松子仁則能強身健體,改善體質。
    • 杏仁:潤肺止咳,同時也能潤腸通便。
  2. 活血化瘀,促進腸道蠕動

    • 桃仁:活血化瘀,促進腸道血液循環,增強腸道蠕動。
    • 陳皮:理氣行滯,有助於推動腸道內容物排出。其燥濕化痰的功效,也能輔助改善腸道環境。
  3. 利水通便

    • 鬱李仁:利水通便,可增加腸道水分,軟化糞便,使其易於排出。

方劑組成分析

滋腸五仁丸由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鬱李仁、陳皮組成。其中:

  • 五仁(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鬱李仁):均富含油脂,具有良好的潤腸通便作用。
  • 陳皮:理氣行滯,燥濕化痰,與五仁合用,既能增強潤腸通便的效果,又能防止油脂類藥物過於滋膩。

總結

滋腸五仁丸通過滋陰養血、潤燥滑腸、理氣行滯等作用,有效改善大腸閉滯、傳導艱難的症狀。其配伍精妙,標本兼顧,既能潤腸通便,又能調理氣血,是治療津枯便秘的良方。

傳統服藥法


桃仁1兩,杏仁1兩(麩炒,去皮尖),柏子仁半兩,松子仁半分,鬱李仁1錢(麩炒),陳橘皮4兩(別為末)。上共將五仁別研為膏,令與陳橘皮末同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50丸,食前米飲送下。要看虛實加減。
(《得效》卷六)。本方去陳皮,改作湯劑,名「五仁湯」(見《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滋腸五仁丸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因此,服用本方劑後,患者可能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多的情況。如果患者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同名稱方劑


滋腸五仁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四。 組成:桃仁1兩,杏仁1兩(麸炒,去皮尖),柏子仁半兩,松子仁半分,鬱李仁1錢(麸炒),陳橘皮4兩(别爲末)。 主治:老人及氣血不足之人,大腸閉滯,傳導艱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