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大腸經 22%
肺經 13%
胃經 13%
心經 9%
肝經 9%
小腸經 4%
膽經 4%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補血通幽湯

整體功效

補血活血,通便止痛。

主治

麻症氣不下,幽門不通下脘血虛燥。

麻症氣不下,幽門通下脘,血虛燥。

麻症,即麻痹症狀。氣不下,指氣機不通,不能下行。幽門,指胃的幽門部位。下脘,指胃脘部位。血虛燥,指血虛導致的燥熱症狀。

文獻參考

  1.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六:「麻症氣不下,幽門不通下脘,血虛燥,宜補血通幽湯。」
  2. 中醫方劑學》第十三章:「補血通幽湯具有補血活血、通便止痛的功效,適用於麻症氣不下、幽門不通下脘、血虛燥的患者。」

傳統服藥法

油歸、蒸地、蔞仁、麻仁、江殼、杏仁、鬱李仁、力子、楂粉、萊菔子。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當歸、瓜簍仁、火麻仁、杏仁、鬱李仁、萊菔子組成。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瓜簍仁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火麻仁具有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杏仁具有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鬱李仁具有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萊菔子具有潤腸通便、消食化痰的功效。

本方具有補血活血、通便止痛的功效,適用於麻症氣不下、幽門不通下脘、血虛燥的患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血活血、通便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貧血

相同名稱方劑

補血通幽湯, 出處:《麻症集成》卷四。 組成:油歸、蒸地、蔞仁、麻仁、江殼、杏仁、鬱李仁、力子、楂粉、萊菔子。 主治:麻症氣不下,幽門不通下脘,血虛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橘杏麻仁丸

相似度 60%

加味麻仁丸

相似度 57%

活血潤腸丸

相似度 54%

用效潤腸丸

相似度 54%

首烏湯

相似度 54%

朮米湯

相似度 53%

清燥潤腸湯

相似度 53%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