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用效潤腸丸」中包含「火麻仁」,主要原因有二:
- 潤腸通便: 火麻仁性涼滑,入脾、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之功效。其富含油脂,能潤滑腸道,促進腸蠕動,有助於緩解便祕、燥結等症狀。
- 滋陰養血: 火麻仁性潤,可滋陰養血,對於因陰虛火旺引起的便祕、口燥咽乾等症狀亦有療效。
總而言之,火麻仁在「用效潤腸丸」方劑中起到潤腸通便、滋陰養血的作用,是治療便祕的重要藥材。
用效潤腸丸中加入鬱李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潤腸通便: 鬱李仁性味甘平,入脾、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之功效。其含有油脂和脂肪酸,能潤滑腸道,促進腸蠕動,緩解便祕。
- 消積化滯: 鬱李仁亦能消食導滯,對於因積食停滯而導致的腹脹、便祕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此功效與方劑中的其他藥材,如麥芽、山楂等,互相配合,有助於促進消化和排泄。
因此,用效潤腸丸中加入鬱李仁,既能潤腸通便,又能消積化滯,協同其他藥材,達到緩解便祕、改善消化功能的療效。
用效潤腸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一、理氣行氣: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燥濕化痰、健脾和胃之效。潤腸丸多用於治療腸燥便祕,陳皮能疏肝理氣,使腸道氣機通暢,有助於緩解便祕。
二、健脾開胃:陳皮亦具有健脾開胃、消食導滯的作用。便祕患者常伴隨脾胃功能失調,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陳皮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改善便祕的根本原因。
總而言之,陳皮在用效潤腸丸中起到理氣行氣、健脾開胃的作用,有助於緩解便祕症狀,促進腸道功能恢復。
「用效潤腸丸」中包含「當歸」的原因如下:
- 潤腸通便: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潤腸通便的功效。它能滋潤腸道,促進腸蠕動,有助於改善便祕,達到潤腸通便的效果。
- 滋陰養血:當歸可補血養血,改善氣血不足,對於因氣血虧虛導致的腸燥便祕,也能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用效潤腸丸」中加入當歸,不僅能潤腸通便,還能滋陰養血,達到更好的療效。
「用效潤腸丸」方劑中加入「枳殼」,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 疏肝理氣,消積止痛:枳殼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疏肝理氣、消積止痛之效。對於因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導致的腸胃脹滿、疼痛等症狀,枳殼能有效緩解。
- 行氣導滯,潤腸通便:枳殼具有行氣導滯、潤腸通便之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腸道燥結導致的便祕,枳殼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
因此,在「用效潤腸丸」中加入枳殼,可有效緩解因氣滯、積滯、便祕等原因引起的腸胃不適,達到潤腸通便之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命名「用效潤腸丸」,明確針對「老人及虛弱人便結」而設。老年人氣血衰退,腸道失潤;虛弱之人陰血不足,腸燥傳導無力,皆易致大便乾結難下。此方以「潤腸通便」為核心,兼顧行氣輔助,符合「潤下」之法,尤宜體虛不宜峻瀉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麻仁、鬱李仁
- 麻仁(火麻仁)味甘性平,質潤多脂,潤燥滑腸,針對「腸燥」之本,兼能滋養補虛,符合虛弱體質需求。
- 鬱李仁味辛甘苦,性平偏涼,潤腸通便力強,兼能下氣行水。與麻仁相配,一潤一行,增強通便之效,尤宜兼有氣滯者。
臣藥:當歸梢
- 當歸梢專擅活血通絡,此處取其「歸身補血,歸尾破血」之特性,配合潤腸藥,能活血潤燥,促進腸道蠕動,適合久病血虛夾瘀之便秘。
佐使藥:陳皮、枳殼
- 陳皮理氣健脾,防潤藥滋膩礙胃,助脾胃運化以資氣血生化。
- 枳殼寬腸下氣,疏通腸道滯塞,與當歸梢共奏「行氣活血」之效,解決虛弱人因氣滯、血行不暢導致的便秘。
製法:煉蜜為丸
- 蜜丸緩釋藥力,避免驟瀉傷正;蜂蜜本身甘潤,加強潤腸作用,符合「潤下緩通」之旨。
三、整體治療原理
此方以「潤燥滑腸」為主,「行氣活血」為輔,標本兼顧。麻仁、鬱李仁直潤腸燥;當歸梢活血助通;陳皮、枳殼調氣機,使補而不滯;蜜丸緩攻,契合虛人「欲通不傷」之法,體現「潤下劑」的配伍精要。
傳統服藥法
麻仁2兩, 鬱李仁1兩, 陳皮3錢, 當歸梢1兩5錢, 枳殼3錢。
煉蜜為丸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服用後可能出現腹瀉、胃部不適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用效潤腸丸, 出處:《方症會要》卷一。 組成:麻仁2兩,鬱李仁1兩,陳皮3錢,當歸梢1兩5錢,枳殼3錢。 主治:老人及虛弱人便結。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