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芝丸

YU ZH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局方》卷四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脾經 25%
肝經 13%
心經 8%
胃經 8%
膀胱經 4%
大腸經 4%
腎經 4%
肺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玉芝丸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元氣,扶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玉芝丸多用於氣虛體弱、脾胃不健、心神不安等症,而人參的補益功效可增強患者的正氣,提高抗病能力。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玉芝丸中往往還包含其他藥材,如靈芝、茯苓等,而人參可以協調這些藥材的藥性,使其相輔相成,發揮更大的療效。例如,靈芝偏於補心安神,而人參則補益元氣,兩者結合可以更好地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玉芝丸方劑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表: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止痛止癢的功效。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發熱、咽喉腫痛等症,配合玉芝丸其他藥材,可增強其清熱解表之效。
  2. 疏肝理氣: 薄荷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胸脅脹痛、胃脘脹痛等症。在玉芝丸中,薄荷可協同其他藥材,起到疏肝理氣、調和氣血的作用。

總而言之,薄荷在玉芝丸中起到清熱解表、疏肝理氣雙重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增強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玉芝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玉芝丸中常因其他藥材滋膩,容易導致脾胃濕困,茯苓能幫助健脾利濕,使藥材更好地被吸收利用。
  2. 配合其他藥材: 玉苓丸常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例如人參、白朮等,共同作用於脾胃,達到補益脾氣、益氣養血、安神定志的效果。茯苓的加入,可以更好地協調藥性,發揮最佳療效。

玉芝丸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瀉: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泄瀉不止的情況,白礬可以收斂腸胃,止瀉止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燥濕止癢: 白礬亦具燥濕止癢之效,可用於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玉芝丸中加入白礬,可起到輔助止癢的作用,使藥效更全面。

玉芝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原因在於其 燥濕化痰,祛風止痙 的功效,針對的是痰濁阻滯,風痰上擾所致的疾病。

天南星味辛、溫,歸肺、脾經,能 燥濕化痰,對於痰濕凝聚,阻滯氣機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有良好療效。同時,其 祛風止痙 的功效,能有效抑制風痰上擾所引起的抽搐、痙攣等症狀。

因此,天南星在玉芝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化痰止咳、祛風止痙的功效。

玉芝丸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有二:

一、降逆止嘔: 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之效。玉芝丸主治脾胃虛弱,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而半夏能降胃氣,止嘔逆,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止嘔的效果。

二、化痰止咳: 半夏亦具化痰止咳之功,能燥濕化痰,宣肺止咳。玉芝丸中,半夏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有效緩解痰多、咳嗽等症狀,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症狀。

玉芝丸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 生薑性溫,味辛,能解表散寒,溫中止嘔,且能調和藥性,減少其他藥物對脾胃的刺激。玉芝丸中可能包含一些寒涼或較為燥烈的藥材,加入生薑能起到溫中和胃,平衡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烈,更好地發揮藥效。

二、增強療效: 生薑能促進血液循環,溫暖身體,並具有止嘔的作用。玉芝丸通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血不足等症狀,生薑的加入能增強溫陽補氣的效果,並緩解藥物可能造成的嘔吐等副作用,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玉芝丸主治功效分析

玉芝丸,見載於多部中醫典籍,主要用於治療風痰壅盛所致的諸多症狀。以下,將依據所引古文內容,對其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進行分析:

主治功效

綜合各家醫書的記載,玉芝丸的主要功效可以歸納為:

  • **祛風化痰:**這是玉芝丸最主要的作用,針對「風壅痰實」的病機,能夠有效清除體內壅滯的痰濁。
  • **清利頭目:**由於風痰上擾清竅,常導致「頭目昏眩」,玉芝丸能夠緩解此類症狀,使頭腦清醒,視物明晰。
  • **利咽止咳:**風痰壅塞於咽喉,會引起「咳嗽聲重,咽膈不利」,玉芝丸可以疏通咽喉,減輕咳嗽症狀。
  • **和胃降逆:**痰濁阻滯中焦,胃氣上逆,則出現「嘔吐噁心」,玉芝丸能調和胃氣,降逆止嘔。
  • **安神定志:**風痰內擾心神,可見「神志昏憒,心忪面熱」,玉芝丸通過祛痰而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治療原理

玉芝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其組方用藥上:

  • **人參:**大補元氣,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抗邪能力,寓意「扶正祛邪」。
  • **薄荷:**辛涼疏散,既能疏風散熱,又能清利頭目,協助祛除上擾之風邪。
  • **茯苓:**健脾利濕,既能協助運化水濕,杜絕生痰之源,又能利水消腫,減輕痰濕壅滯。
  • **白礬:**收斂燥濕,且具有一定的化痰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頑痰。
  • **天南星:**燥濕化痰,祛風止痙,對於風痰壅盛所致的諸多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是治療痰濕阻滯、胃氣上逆的要藥。
  • **生薑:**溫中散寒,既能協助化痰,又能溫胃止嘔,與半夏相配,增強降逆止嘔之功。

綜上所述,玉芝丸組方嚴謹,以化痰祛風為主,兼顧健脾和胃、安神定志,標本兼治,體現了中醫「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治療原則。其中,化痰藥物(天南星、半夏、白礬)與健脾藥物(人參、茯苓)的配伍,體現了「治痰先治氣」、「見痰休治痰」的用藥思想。而生薑汁的使用,一方面增強了半夏的降逆止嘔作用,另一方面也調和了藥性,使全方更加平和有效。

總結

玉芝丸是中醫治療風痰壅盛的有效方劑,其功效全面,涵蓋祛風化痰、清利頭目、利咽止咳、和胃降逆、安神定志等多個方面。組方以燥濕化痰為主,兼顧扶正健脾,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通過對古文的分析,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玉芝丸的治療原理,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傳統服藥法


人參(去蘆)30兩,乾薄荷葉30兩,白茯苓(去皮)30兩,白礬(枯過)30兩,南星(米泔浸1伏時,焙乾)30兩,半夏(湯洗7次,為未,生薑汁搗和作曲)60兩。
上為末,用生薑汁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食後生薑湯送下。如痰盛燥熱,薄菏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玉芝丸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暈眩肺氣腫咳嗽梅尼爾氏病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腹瀉多痰眼睛模糊心情煩燥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玉芝丸, 出處:《局方》卷四。 組成:人參(去蘆)30兩,乾薄荷葉30兩,白茯苓(去皮)30兩,白礬(枯過)30兩,南星(米泔浸1伏時,焙乾)30兩,半夏(湯洗7次,爲未,生薑汁搗和作曲)60兩。 主治:風壅痰實,頭目昏眩,咳嗽煩滿,咽膈不利,嘔吐惡心,神志昏憒,心忪面熱,痰唾稠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