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半夏丸

REN CAN BAN XIA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三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肺經 23%
膀胱經 12%
心經 12%
肝經 11%
大腸經 6%
胃經 6%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半夏丸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效。人參性溫,補氣益血,但容易導致痰濕停滯。加入半夏可化解人參的滋膩之性,避免痰濕積聚,增強補氣效果。
  2. 和胃降逆: 半夏可降逆止嘔,治療脾胃氣逆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人參補氣,但氣虛易導致脾胃氣逆。加入半夏,可協同人參補氣,同時降逆止嘔,改善脾胃功能。

人參半夏丸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燥濕止嘔: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脾胃經,具有燥濕止嘔之效。半夏性溫,善於燥濕化痰,但其性偏燥,易傷津液。白礬加入,可以協同半夏燥濕化痰,並抑制其燥烈之性,避免傷津,達到止嘔的效果。
  2. 制伏藥性: 人參性溫,善於補氣益血,但其性偏燥,易助火生痰。白礬性寒,可以抑制人參燥熱之性,避免其助火生痰,更利於止嘔

總而言之,白礬在人參半夏丸中發揮著燥濕止嘔、制伏藥性的重要作用,確保方劑療效穩定,安全有效。

人參半夏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原因有二:

  1. 補氣益脾,扶正祛邪: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肺、安神益智之功效。半夏性寒,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二者配伍,一補一降,相輔相成,能扶正祛邪,增強機體抵抗力,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人參的補氣作用能緩解半夏的寒性,避免其過度燥烈而傷及脾胃,同時也能提升半夏的化痰降逆功效。二者相合,能更好地發揮各自的藥效,達到治療效果的增強。

人參半夏丸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一、 健脾燥濕: 赤茯苓性平和,味甘淡,能健脾利濕、滲濕止瀉。半夏燥濕化痰,但易傷脾胃,赤茯苓可輔助健脾,防止半夏燥傷脾胃,使燥濕之效更佳。

二、 和解脾胃: 人參補氣益血,半夏燥濕化痰,兩藥合用,一補一瀉,相得益彰,但需調和脾胃,避免寒熱失衡。赤茯苓性平和,能調和脾胃,使藥性更協調。

人參半夏丸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止咳化痰功效:天南星味辛溫,性燥,具有燥濕化痰、散結止痛的功效。與人參、半夏等藥材配伍,可增強止咳化痰的力度,尤其針對痰多粘稠、咳嗽不止的病症有顯著療效。
  2. 扶正祛邪作用:天南星入肺經,可宣肺化痰,散寒止痛,與人參、半夏等藥材共同作用,能有效扶正祛邪,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疾病康復。

主治功效


人參半夏丸,一種中藥方劑,由半夏、白礬、人參、赤茯苓、天南星五味中藥組成,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於痰飲證,也就是痰和飲兩者的合稱。痰是肺與脾胃的產物,飲是水液停滯的結果。痰飲多見於脾虛濕盛、肺氣不足、腎陽虛弱等證。

半夏味辛、性溫,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白礬味酸、澀,性寒,歸肺、脾、大腸經,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止血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等症狀。清熱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止瀉方面,白礬可以治療痢疾、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燥濕方面,白礬可以治療身重、倦怠、乏力、四肢不溫、皮膚黏膩等症狀。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中毒、熱毒引發的疾病。外用方面,白礬可以止血、消炎、收斂、抗菌、殺菌,可以治療皮膚瘙癢、痤瘡、水泡疹、燒傷、疤痕等症狀。

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安神等功效。補氣方面,人參可以治療氣虛引起的乏力、氣短、自汗、面色蒼白等症狀。益血方面,人參可以治療血虛引起的眩暈、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狀。生津方面,人參可以治療口乾舌燥、咽乾喉痛等症狀。安神方面,人參可以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健忘等症狀。

天南星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可治療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風濕痺痛、中風、癲癇、破傷風;各種咳喘痰多、痰難咯出之症;胸悶、脹氣、食積不化;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腳氣病等濕熱病症;水腫、淋閉、瘡腫、癰疽等症。但天南星有毒,內服須謹慎,應嚴格按照醫囑服用。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化痰、寧心安神等功效。利水滲濕方面,赤茯苓可以治療水腫、小便不利、尿路感染等症狀。健脾化痰方面,赤茯苓可以治療脾虛引起的腹脹、腹瀉、嘔吐、噁心等症狀。寧心安神方面,赤茯苓可以治療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狀。

**總結:**中藥方劑「人參半夏丸」,主要成分是:半夏、白礬、人參、赤茯苓、天南星,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於痰飲證,也就是痰和飲兩者的合稱。痰是肺與脾胃的產物,飲是水液停滯的結果。痰飲多見於脾虛濕盛、肺氣不足、腎陽虛弱等證。

傳統服藥法


人參2兩,細辛2兩,陳皮2兩,丁香4兩,半夏4兩,厚朴4兩。
上為細末,用生薑汁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食後服20丸,生薑湯送下。
原書卷二十四無陳皮。服法中有三歲兒每服十丸,量兒大小加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用于脾胃虛弱者。
  • 本方不宜长期服用。

相關疾病


妊娠嘔吐氣喘胰臟炎鼻塞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膽囊炎胃及十二指腸炎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鼻咽腫瘤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二尖瓣狹窄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半夏丸, 出處:《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 組成:人參、半夏、南星、茯苓、薄荷、明礬、蛤粉、藿香、寒水石。 主治:婦人肥白,痰閉子宮,月水準信,其腹不痛,不受胎者。

人參半夏丸, 出處:《宣明論》卷九。 組成:白礬半兩,天南星半兩,半夏半兩,甘草2錢半(炙),人參2錢,赤小豆49粒,杏仁49粒,豬牙皂角1錢。 主治:一切痰飲,喘嗽不已。

人參半夏丸, 出處:《雞峰》卷十一。 組成:人參2兩,細辛2兩,陳皮2兩,丁香4兩,半夏4兩,厚朴4兩。 主治:肺胃受冷,咳嗽氣急,胸膈痞滿,喉中呀呷,嘔逆涎沫,飲食不下。

人參半夏丸,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半夏1兩(生薑4兩取汁,先以湯洗半夏7遍,浸3日後,于日內煎乾,切作片子,焙乾用),北礬1兩(研),人參1兩,赤茯苓(去皮)1兩,天南星半兩(生用)。 主治:墜痰化涎,和脾胃。主治:痰飲。

人參半夏丸, 出處:《眼科臨癥筆記》。 組成:軟膽星1兩,人參1兩,半夏1兩,茯苓1兩,鬱金5錢,薄荷5錢,生石膏1兩,白礬4錢,陳皮3錢,藿香3錢。 主治:脾胃虛弱,中氣不足,痰氣結胸,壅塞經絡,以致輕清之正氣不能上達於目,二目直視不動,眼皮稍能開合,目視忽明忽暗無定。

人參半夏丸,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二。 組成:人參半兩,茯苓(去皮)半兩,南星半兩,薄荷半兩,寒水石1兩,白礬(生)1兩,半夏1兩,薑屑1兩,蛤粉2兩藿香2錢半。 主治:化痰墜涎,止咳定喘。主治:風痰、食痰、一切痰逆嘔吐,痰厥頭痛。或風氣偏正頭痛,或風壅頭目昏,或耳鳴、鼻塞、咽乾、胸膈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