薺苨散

QI N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胃經 18%
心經 15%
肝經 11%
脾經 11%
膀胱經 7%
小腸經 4%
腎經 4%
膽經 4%
大腸經 4%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薺苨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薺苨散以清熱解毒、利濕止血為主,其中薺菜、苨草性偏寒涼,容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緩解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
  2. 增強療效:甘草有健脾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能增強薺苨散的利濕止血作用,並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此外,甘草還能與其他藥物配伍,使其更好地發揮藥效。

薺苨散中加入赤茯苓,主要考量其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

赤茯苓能利水滲濕,有助於去除體內濕氣,改善因濕氣困阻而導致的脾胃不和、食慾不振等症狀。此外,赤茯苓還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緩解因脾胃虛弱引起的腹脹、腹瀉等症狀。

因此,在薺苨散中加入赤茯苓,可協同其他藥材,更有效地治療濕熱蘊結、脾胃不和所引起的症狀,達到清熱利濕、健脾和胃的效果。

薺苨散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涼血止血: 赤芍性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之效。薺苨散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尿血等。赤芍的涼血止血作用,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涼血、止血消瘀的效果。
  2. 活血化瘀: 赤芍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薺苨散中,赤芍可以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丹皮、地榆等,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消瘀止痛的效果。

總而言之,赤芍在薺苨散中,既能涼血止血,又能活血化瘀,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物之一。

薺苨散中包含黃芩,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黃芩性寒,味苦,歸肺、肝、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薺苨散主治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尿赤、腹痛等症,而黃芩能清熱利濕,解毒退黃,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病目的。
  2. 涼血止血:黃芩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方中若出現血熱妄行、吐血、衄血等症狀,黃芩可起到清熱涼血、止血的作用,使病情得到控制。

薺苨散中包含蔓荊子,主要基於其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之效用。蔓荊子性味辛、苦、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痛、解毒的功效。其清熱解毒之性,可配合其他藥材如薺菜、苨草等,共同清除體內風熱,達到清熱解毒、止痛之效。此外,蔓荊子對於頭痛、目赤腫痛、鼻塞流涕等症狀也具有良好的療效,有助於改善因風熱上攻所致的頭部不適。

薺苨散中包含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效。薺苨散主要用於治療熱病煩躁、口渴、小便短赤等症,而石膏可以清泄肺胃之熱,達到除煩止渴、利尿通淋的作用。
  2. 止血生肌: 石膏還具有收斂止血、生肌的作用。薺苨散中常搭配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共同起到消炎止痛、清熱生肌的功效。石膏的加入可以幫助收斂傷口,促進組織修復,有利於傷口癒合。

薺苨散中加入玄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在薺苨散中,玄參可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治療因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瘡瘍腫毒。
  2. 滋陰潤燥,降火生津:玄參還具有滋陰潤燥、降火生津的功效。在薺苨散中,玄參可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滋陰潤燥,緩解因熱毒壅盛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薺苨散」,主要成分組合為: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蔓荊子:具有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的功效。

  •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 玄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

【薺苨散】,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 обладают жаропонижающим, потогонным, противовоспалительным и антибактериальным действиями.

其主要功效為乳石發作後,熱氣往上攻到頭面,眼睛昏花,心神煩躁,手腳痠痛,口乾不想吃東西。 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風寒感冒等病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乳石發動、熱氣上攻頭面、眼昏、心神躁熱、四肢煩疼、口乾不食等症狀。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薺苨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七。 組成:薺苨2兩。 主治:蠱毒。

薺苨散, 出處:《聖惠》卷五十三。 組成:薺苨1兩,人參1兩(去蘆頭),茯神1兩,葛根1兩(銼),石膏2兩,黃芩1兩,栝樓根1兩,知母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主治:消中煩熱,吃食旋消,四肢羸弱。

薺苨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八。 組成:薺苨2兩,甘草3分(生,銼),藍子半兩,赤茯苓1兩,赤芍藥1兩,黃芩1兩,蔓菁子2合(微炒),石膏2兩,玄參1兩。 主治:乳石發動,熱氣上攻頭面,眼昏,心神躁熱,四肢煩疼,口乾不食。

薺苨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八。 組成:薺苨1兩,犀角屑3分,茯神1兩,地骨皮3兩,子芩3分,木通3分(銼),玄參3分,石膏1兩半,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川芒消3兩,枳殼1兩(麸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生用)。 主治:乳石發動,上衝頭目,煩熱昏悶,口乾心躁,大小便不利,心神恍惚。

薺苨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 組成:薺苨1兩半,白花蛇(酒浸,去骨皮,炙)2兩,天麻1兩,槐子(炒)1兩,獨活(去苗)1兩,防風(去叉)1兩,晚蠶沙(炒)1兩,蔓荊子(去萼)1兩,人參1兩,威靈仙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甘草(炙)1兩,赤箭1兩,牡荊子半兩,白鮮皮2兩,沙參3分。 主治:肺臟風毒,遍身生瘡,皮膚瘙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