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五子丸

SAN REN WU Z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67)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2%
肝經 22%
脾經 15%
肺經 13%
心經 13%
胃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3%
膀胱經 1%
腎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三仁五子丸為一傳統中醫方劑,其配方精妙,旨在調理男性腎氣,增強生殖系統功能。該方中包含了多種具有滋補功效的草藥,其中菟蕬子(Tú Sùn Zǐ)扮演著關鍵角色。菟蕬子,又名「兔子眼睛」,性溫味甘,歸腎經與肝經,被譽為補腎壯陽、固精止瀉之上品。其主要功效在於補益肝腎,壯腰膝,對治療男性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遺精早洩等症狀尤為顯著。

在三仁五子丸中,菟蕬子的應用基於其強腎固精之特性,與其他草藥如枸杞子、覆盆子等共同協同,達到滋陰補腎、固精縮尿的目的。此外,菟蕬子還能促進精子生成,提高精子活力,對於改善男性生育能力有獨特療效。綜合而言,該方通過菟蕬子等成分的相互配合,達到調節身體機能,提升整體健康狀態的作用。

三仁五子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原因有二:

  1. 固精止遺: 五味子性酸收斂,能固腎氣,澀精止遺。三仁五子丸主治脾虛濕盛,小便頻數,遺精滑泄等症,五味子能補腎固精,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2. 斂肺止咳: 五味子亦有收斂肺氣,止咳化痰之效。三仁五子丸中包含杏仁、瓜蔲仁等潤肺化痰藥,五味子則能起到收斂肺氣,防止痰液過度流溢的作用,使療效更為完善。

三仁五子丸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腎,益精明目:枸杞子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之效。三仁五子丸主治濕熱蘊結,導致的脾虛泄瀉、目赤腫痛等症。枸杞子可以滋補肝腎,提升機體抵抗力,輔助治療濕熱症狀。
  2. 緩解燥熱,協調藥性:三仁五子丸中含有多種寒涼藥物,如杏仁、瓜蔞仁等,容易導致脾胃虛寒。枸杞子性平,可以緩解藥物的寒涼之性,協調藥性,避免寒涼過度,影響脾胃功能。

三仁五子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包括覆盆子等多種中藥材。覆盆子在這個方劑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原因如下:

首先,覆盆子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能夠幫助調和身體內部的陰陽平衡,特別是在治療燥熱型病症時,可以減少因內熱造成的不適。其次,覆盆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抗氧化成分,對於增強免疫系統及促進身體健康具有積極作用。此外,覆盆子也被認為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微循環,這對於康復及提升身體機能具有實質性貢獻。

最後,覆盆子與其他組成藥材的配伍,能夠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使其在治療方面更為全面和有效。因此,覆盆子在三仁五子丸中的加入,體現了中醫藥理論中「藥材配伍」的重要性,極大地豐富了方劑的功能。

三仁五子丸中包含車前子,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車前子性寒,味甘,歸膀胱、肝、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其利水滲濕作用可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清熱解毒作用則能清除體內濕熱,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癃閉、淋濁、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三仁五子丸以其為君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效,有效治療濕熱蘊結、小便不利、腹脹滿、口渴等症。

三仁五子丸中包含柏子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寧心安神,潤腸通便: 柏子仁性味甘平,入心、腎經,具有寧心安神、潤腸通便的功效。此方中,柏子仁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緩解因心神不寧、腸燥便祕所致的失眠、頭暈、心悸、腹脹等症狀。
  2. 滋養心腎,補益精髓: 柏子仁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可滋養心腎,補益精髓,有助於增強體質,改善因心腎不足所致的虛弱乏力、頭昏耳鳴、腰膝酸軟等症狀。

三仁五子丸中加入酸棗仁,主要基於其寧心安神、養血斂汗的功效。酸棗仁性味甘酸,入心、脾經,能有效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同時還能改善因心血不足導致的盜汗、虛汗等問題。

此外,酸棗仁還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能協同其他藥材如柏子仁、茯苓等,共同起到安神定志、改善睡眠的作用。因此,酸棗仁的加入對於三仁五子丸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具有重要意義。

三仁五子丸中包含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健脾除濕: 薏苡仁性涼味甘,具利水滲濕、健脾除濕之效。三仁五子丸主治濕熱內蘊,脾虛濕困所致的腹脹、泄瀉、小便不利等症狀。薏苡仁的利水消腫作用,可幫助排出體內濕氣,改善水腫,配合其他藥材達到通暢氣機,健脾利水的功效。
  2.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薏苡仁還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對於濕熱內蘊引起的發熱、口渴、小便赤澀等症狀,薏苡仁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進一步緩解病情。

三仁五子丸為一方經典中藥方劑,其組成精妙,旨在調理人體陰陽平衡,增強體質。方中涵蓋了多種珍貴中藥,其中沉香作為一味重要成分,其選用自有深意。沉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降逆、安神定志之效。在三仁五子丸中,沉香能助其他藥物更好地行氣和血,促進全身氣血運行,尤其對改善因氣滯所致的胸脹、腹痛等症狀效果顯著。此外,沉香還能增強方中其他補益藥物的作用,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全面和協調。因此,沉香在三仁五子丸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綜合調理的治療原則。

三仁五子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精妙,旨在補腎壯陽、固精益髓。方中鹿茸為君藥,其性溫味甘咸,歸肝腎經,乃補腎壯陽之上品。《本草綱目》記載鹿茸能「補虛損,益精髓,壯元陽,強筋骨」。方中加入鹿茸,主要利用其壯腎陽、補精髓之效,以增強男性生殖系統功能,對治療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精神疲憊、性功能減退等症有顯著療效。此外,鹿茸亦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機體免疫力,對改善體質、延緩衰老具有積極作用。三仁五子丸通過鹿茸與其他藥材的協同作用,達到補而不滯、溫而不燥的治療效果,是調理腎虛的理想選擇。

在中藥方劑「三仁五子丸」中加入肉蓯蓉,主要是利用肉蓯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功效。肉蓯蓉能夠補腎壯陽、潤腸通便,對於治療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肢體無力以及便秘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腎虛導致的相關症狀。

在中藥方劑「三仁五子丸」中加入巴戟天,主要是利用巴戟天補腎壯陽、強筋骨的功效。巴戟天能夠補腎壯陽、強筋骨,對於治療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肢體無力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腎虛導致的相關症狀。

三仁五子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精妙,旨在調和身體機能,增強體質。其中,當歸作為一味重要成分,其性溫味甘辛,入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當歸之所以被選入三仁五子丸,主要基於其能夠滋補肝血,促進血液循環,對改善面色萎黃、肢體麻木、月經不調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此外,當歸還能協同方中其他藥材,如酸棗仁、柏子仁等,共同發揮安神養心的作用,使整體配方達到補而不滯、養心安神的目的。因此,當歸在三仁五子丸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以及藥物間的相互配合與增效作用。

三仁五子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能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有助於改善三仁五子丸的利水消腫作用。
  2. 健脾和胃:茯苓能健脾益氣,和胃消食,對於三仁五子丸所治的脾虛濕盛、食積不化等症狀,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增強療效。

此外,茯苓與其他藥材配伍,還能起到協調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在中藥方劑「三仁五子丸」中加入乳香,主要是利用乳香活血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乳香能夠活血止痛、消腫散結,對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阻絡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跌打損傷或瘀血導致的相關症狀。

三仁五子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清熱,涼血解毒: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三仁五子丸以清熱利濕為主要功效,但同時也可能出現熱毒蘊結的情況。生地黃的加入,可緩解燥熱之邪,避免清熱過度傷陰,更能有效地清熱解毒,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2. 潤腸通便,協調藥性: 生地黃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能緩解便祕,配合其他藥材,促進藥物吸收,達到更好的療效。同時,生地黃的加入,也能起到滋陰潤燥的作用,協調其他藥材的性味,避免藥性過於偏燥,確保方劑的整體平衡。

主治功效


三仁五子丸主治功效分析

藥物組成與功效

三仁五子丸由以下中藥組成:

  • 三仁: 柏子仁(安神定志、潤肺止咳)、酸棗仁(鎮靜安眠、舒緩焦慮)、薏苡仁(祛濕除痹、美容護膚)。
  • 五子: 菟絲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五味子(收斂固澀、滋陰潤燥)、枸杞子(滋養肝腎、強身健體)、覆盆子(活血化瘀、調經止痛)、車前子(利尿通淋、消腫解毒)。
  • 其他: 沉香(行氣止痛、溫陽散寒)、鹿茸(壯骨填髓、增強體質)、肉蓯蓉(補腎助陽、滋潤腸道)、巴戟天(強壯筋骨、調理內分泌)、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茯苓(滲濕利水、寧心安神)、乳香(活絡止痛、抗炎殺菌)、熟地黃(涼血降火、滋陰潤燥)。

古籍記載主治

  • 《楊氏家藏方》: 治血氣耗虛,五臟不足,睡中驚悸,盜汗怔忪,夢遺失精,四肢倦懈,肌膚瘦弱,或發寒熱,飲食減少。常服養心益肝,生血補氣,潤澤肌膚,倍進飲食。婦人亦宜服之。
  • 《奇效良方》, 《銀海指南》, 《証治準繩‧類方》: 治肝腎不足,體弱眼昏,內障生花,不計遠近。
  • 《醫方選要》, 《濟陽綱目》: 治血氣耗損,五臟不足,睡中驚悸,盜汗。常服養心益腎,生血補氣。
  • 《証治準繩‧雜病》: 適用於怯弱證陰虛水少,痰火人,每多患此。【螢星滿目證】自見目前有無數細細紅星,如螢火飛伏撩亂,甚則如燈光掃星之狀。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各古籍記載及藥物組成分析,三仁五子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補益肝腎: 菟絲子、枸杞子、肉蓯蓉、熟地黃等藥材均具有補益肝腎的功效。肝腎不足是導致體弱眼昏、內障生花、腰膝酸軟等症狀的主要原因。通過補益肝腎,可以改善精血生成,增強體質,緩解相關症狀。
  2. 養心安神: 柏子仁、酸棗仁、茯苓等藥材具有養心安神的功效。心主神明,肝藏魂,腎藏志。心肝腎三臟與精神情志活動密切相關。通過養心安神,可以緩解睡中驚悸、盜汗怔忪等症狀,改善睡眠質量。
  3. 活血生血: 覆盆子、當歸等藥材具有活血生血的功效。血氣耗虛會導致面色無華、肌膚瘦弱等症狀。通過活血生血,可以改善氣血運行,潤澤肌膚,增強體質。
  4. 清利濕熱: 車前子、薏苡仁等藥材具有清利濕熱的功效。濕熱內蘊會導致目赤腫痛、口苦口乾等症狀。通過清利濕熱,可以改善體內環境,緩解相關症狀。
  5. 溫陽散寒、行氣止痛: 沉香、鹿茸、巴戟天、乳香等藥材具有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針對陽虛、氣滯導致的虛寒症狀,可以溫陽散寒,行氣活血,減輕疼痛不適。

總結

三仁五子丸是一個以補益肝腎、養心安神為主,兼顧活血生血、清利濕熱、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的方劑。主要適用於肝腎不足、血氣耗虛所致的體弱眼昏、內障生花、睡中驚悸、盜汗怔忪、夢遺失精、四肢倦怠、肌膚瘦弱等症。其通過多種藥材的配伍,達到補益與清利結合、標本兼顧的效果,從而改善整體健康狀態。

傳統服藥法


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焙乾)1兩,五味子1兩,枸杞子1兩,覆盆子1兩,車前子1兩,柏子仁1兩,酸棗仁(炒)1兩,薏苡仁(微炒)1兩,沈香1兩,鹿茸(醋塗,炙黃,銼)1兩,肉蓯蓉(酒浸一宿,切,焙)1兩,巴戟(去心)1兩,當歸(洗,焙)1兩,白茯苓(去皮)1兩,乳香(別研)1兩,熟乾地黃(洗,焙)1兩
常服養心益肝,生血補氣,潤澤肌膚,倍進飲食。
上為細末, 次入研了藥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三仁五子丸具有滋補肝腎、益氣養血、安神定志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本方中含有鹿茸、肉蓯蓉、巴戟天等補益性較強的中藥,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上火、便秘等症狀。此外,本方中含有乳香、沒藥等有毒中藥,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肝腎損害。因此,服用三仁五子丸時應遵醫囑,切勿自行服用。

相關疾病


目視無神遺精慢性肝炎妄想狀態夜間盜汗內障

相同名稱方劑


三仁五子丸, 出處:《永類鈐方》卷十一。 組成:菟絲子(制)、五味子、枸杞子(酒蒸)、覆盆子(酒浸)、車前子(酒浸)、酸棗仁(去殼)、薏苡仁(炒)、柏子仁(炒)、鹿茸、蓯蓉、當歸、熟地黃、沉香、茯苓各等分。 主治:肝腎不足,體弱眼昏,內障生花,不計遠近。

三仁五子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菟絲子(酒浸1宿,别搗,焙乾)1兩,五味子1兩,枸杞子1兩,覆盆子1兩,車前子1兩,柏子仁1兩,酸棗仁(炒)1兩,薏苡仁(微炒)1兩,沉香1兩,鹿茸(醋塗,炙黃,銼)1兩,肉蓯蓉(酒浸1宿,切,焙)1兩,巴戟(去心)1兩,當歸(洗,焙)1兩,白茯苓(去皮)1兩,乳香(别研)1兩,熟乾地黃(洗,焙)1兩。 主治:常服養心益肝,生血補氣,潤澤肌膚,倍進飲食。主治:血氣耗虛,五臟不足,睡中驚悸,盜汗怔忪,夢遺失精,四肢倦懈,肌膚瘦弱,或發寒熱,飲食減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