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補鹿茸丸

PING BU LU R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2%
肝經 18%
心經 15%
脾經 15%
肺經 15%
大腸經 6%
膀胱經 4%
三焦經 2%
腎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3

方劑組成解釋

平補鹿茸丸中包含鹿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腎壯陽: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對於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精血不足等症狀,鹿茸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二、強壯筋骨:鹿茸還具有強壯筋骨、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對於體虛乏力、筋骨不健、生長發育遲緩等症狀,鹿茸也能發揮功效。

因此,平補鹿茸丸以鹿茸為主要成分,旨在通過補腎壯陽、強壯筋骨的功效,達到平衡陰陽、補虛益精、強壯體魄的目的。

平補鹿茸丸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入腎、脾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之功效。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肝經,亦能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兩者合用,相輔相成,更能增強補腎壯陽之效。
  2. 潤腸通便,滋養腎氣: 肉蓯蓉潤腸通便,並能滋養腎氣,有助於改善因腎虛引起的便祕等症狀。鹿茸則能補腎壯陽,提升身體機能,提高免疫力,與肉蓯蓉相配合,能更有效地調理腎虛所致的腸胃功能失調。

平補鹿茸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 鹿茸性溫,具有壯陽補腎、益精填髓之效。但若脾虛溼盛或陰虛火旺者服用,易生燥熱,甚至出現上火、口乾舌燥等症狀。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涼血止血之功效,可有效緩解鹿茸帶來的燥熱之弊,使藥性平和,避免滋補過度。
  2. 相輔相成: 生地黃與鹿茸搭配,可形成陰陽互補,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鹿茸補陽,生地黃滋陰,兩者相互配合,可陰陽調和,使身體氣血平衡,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例如,用於治療腎陽虛、陰虛火旺等症,效果顯著。

平補鹿茸丸中加入柏子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潛陽:柏子仁性味甘平,入心、腎經,具有滋陰潛陽、養心安神之效。鹿茸則性溫,善於補陽,兩者搭配,可達到陰陽平衡,避免鹿茸溫補過燥,導致陰虛火旺之弊。
  2. 輔助鹿茸:柏子仁可助鹿茸補腎壯陽,並緩解鹿茸補陽後可能出現的燥熱、心煩等不適。同時,柏子仁的鎮靜安神作用,可輔助鹿茸增強精力,改善睡眠質量。

因此,柏子仁的加入,不僅平衡了鹿茸的溫補之性,更能提升其補益效果,使方劑更具整體性和安全性。

平補鹿茸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補腎壯陽、益氣養血。其組成中包含菟蕬子,這是由於菟蕬子具有多種藥理作用,能夠很好地與其他成分協同發揮療效。

首先,菟蕬子被認為具有補腎益精的功效,這與平補鹿茸丸的主要功效相契合。它能夠促進腎功能,增強人體的精氣,對於男性的性功能障礙有輔助療效。其次,菟蕬子對於緩解疲勞、增強身體免疫力也有積極作用,這有助於提高整體的生活質量。

此外,菟蕬子還具有調節內分泌的作用,可以幫助調和方劑中的其他成分,使整體效果更加協調。綜合來看,菟蕬子在平補鹿茸丸中的運用,不僅增強了方劑的補益作用,還提升了其治療效果,通過多方面的協同作用,使患者獲得更好的療效。

平補鹿茸丸中添加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氣固本: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的功效,能增強人體正氣,抵禦外邪入侵。鹿茸性溫熱,可補腎壯陽,但若單用容易耗氣傷陰。黃耆可輔助鹿茸,補氣固本,防止其過於燥熱,使補益效果更平和持久。
  2. 相輔相成: 黃耆與鹿茸在功效上相互協調,能使藥效更顯著。黃耆補氣升陽,能促進鹿茸的吸收利用,同時也能緩解鹿茸的燥熱之性,使補腎壯陽的效果更溫和。

平補鹿茸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助鹿茸補腎陽: 鹿茸性溫熱,擅長補腎陽,但易燥熱傷陰。茯苓性平味甘,能健脾利濕,化解鹿茸的燥熱之性,避免補陽過度而傷陰,使補腎陽的效果更加溫和持久。
  2. 配合鹿茸,滋養心脾: 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能與鹿茸共同滋養心脾,改善心神不安,提高整體療效。

茯苓的加入,既能緩解鹿茸的燥熱之性,又能促進鹿茸補腎陽的功效,更能滋養心脾,使平補鹿茸丸的補益效果更加全面。

平補鹿茸丸中加入肉桂,是基於其溫陽助陽、活血通經的藥性,與鹿茸的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功效相輔相成。

鹿茸性溫,偏於上焦,肉桂性熱,入腎經,可引鹿茸藥力下行,溫補腎陽,同時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寒凝血瘀,從而增強鹿茸的整體功效,達到溫補而不燥、補而不滯的效果。

平補鹿茸丸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鹿茸之熱性: 鹿茸性溫,服用過量易致燥熱,而防風性微寒,能緩解鹿茸的燥熱之性,使藥力平和,避免出現上火、口乾等副作用。

2. 調和藥性,增強功效: 防風能疏散風寒,通暢經絡,配合鹿茸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作用,能更好地促進氣血運行,增強藥效,使藥力更能深入病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平補鹿茸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遠志,主要是因為遠志具備多種藥用特性,有助於達成方劑的療效。遠志(Polygalae Radix)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主要功能包含益氣安神、化痰止咳、開竅清心等。

首先,遠志具有安神的作用,對於因神志不安而引起的失眠、焦慮等症狀有很好的調理效果,這對於補益肝腎、增強身體抵抗力是十分重要的。另外,遠志的化痰功效可以促進肺部的健康,對於調理呼吸系統有幫助,能夠提升整體的氣血運行,讓補氣的效果更加明顯。

再者,遠志能夠促進思維清晰,增強記憶力,這對於年齡增長過程中常見的健忘現象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因此,將遠志納入平補鹿茸丸的組成中,可以增強這個方劑的綜合療效,更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

平補鹿茸丸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水: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通淋止痛的功效。鹿茸性溫,補腎壯陽,易於燥熱,而車前子可平衡鹿茸的溫燥之性,避免補而不清,造成上火或其他不適。
  2. 利尿排毒: 平補鹿茸丸補腎壯陽,而腎虛者常伴有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車前子利尿排毒,可促進腎臟的代謝,改善水腫,輔助鹿茸達到補腎壯陽的目的。

平補鹿茸丸中添加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收斂固澀:五味子味酸收斂,性溫,入肺、腎經。鹿茸性溫,善於補腎壯陽,但同時也易耗氣傷陰。五味子可收斂固澀,防止鹿茸補陽過度,耗傷津液,達到平補的目的。

二、益氣生津:五味子具有益氣生津之效,可以緩解鹿茸補陽可能引起的口乾舌燥、氣虛乏力等症狀,使補益效果更加溫和持久,達到平補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平補鹿茸丸 」以鹿茸、肉蓯蓉、生地黃、柏子仁、菟蕬子、黃耆、茯苓、肉桂、防風、遠志、車前子、五味子等藥材組成。鹿茸為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之要藥,肉蓯蓉能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柏子仁具有安神鎮靜、止血、固澀固表、生津止渴、潤燥滑腸、補氣補陰等功效。菟蕬子具有補腎、益肝、明目、壯陽、止瀉、補虛陰、益精血、充津液、通經絡等功效。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遠志具有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車前子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清肺化痰、降氣止咳、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等功效,五味子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該方劑以鹿茸為君藥,肉蓯蓉、生地黃、柏子仁、菟蕬子、黃耆、茯苓、肉桂、防風、遠志、車前子、五味子為臣藥,佐以其他藥物,共奏補腎益精、益氣生血、溫補脾胃之功。方中鹿茸為君藥,具有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的功效。肉蓯蓉、生地黃、菟蕬子為臣藥,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滋陰養血的功效。柏子仁、五味子為佐藥,具有固澀收斂、安神益智的功效。黃耆、茯苓、肉桂、防風、遠志、車前子為輔藥,具有補氣、固表、溫補脾胃、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補腎益精、益氣生血、溫補脾胃之功,為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脾胃虛弱的常用方劑。

該方劑適用於腎陽虛衰、精血不足、脾胃虛弱引起的陽痿、早洩、遺精、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倦怠乏力、食慾不振、腹瀉、水腫等症狀。其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該方劑具有補腎益精、益氣生血、溫補脾胃、抗衰老等作用。臨牀應用中,該方劑常與其他中藥配合使用,以增強療效。

最後,中藥方劑「 平補鹿茸丸 」以鹿茸、肉蓯蓉、生地黃、柏子仁、菟蕬子、黃耆、茯苓、肉桂、防風、遠志、車前子、五味子等藥材組成,具有補腎益精、益氣生血、溫補脾胃之功,適用於腎陽虛衰、精血不足、脾胃虛弱引起的陽痿、早洩、遺精、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倦怠乏力、食慾不振、腹瀉、水腫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鹿茸(酥炙,去毛)1兩,肉蓯蓉(酒浸,去皴皮,焙)1兩,乾地黃(焙)1兩,柏子仁(研)1兩,菟絲子(酒浸一宿,焙)1兩,黃耆(銼細)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防風(去叉)半兩,遠志(去心)半兩,車前子半兩,五味子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加至40丸,空心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氣養血、溫腎固精的功效,適合體瘦、水氣平癒、腎虛陽痿、遺精早泄、腰膝酸軟、耳鳴健忘等患者服用。但陰虛火旺、實熱內盛、小便不利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平補鹿茸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 組成:鹿茸(酥炙,去毛)1兩,肉蓯蓉(酒浸,去皴皮,焙)1兩,乾地黃(焙)1兩,柏子仁(研)1兩,菟絲子(酒浸1宿,焙)1兩,黃耆(銼細)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防風(去叉)半兩,遠志(去心)半兩,車前子半兩,五味子半兩。 主治:水氣平癒,體瘦如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