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散

BAI WE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8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肝經 18%
肺經 14%
心經 12%
腎經 10%
胃經 6%
膀胱經 4%
大腸經 4%
膽經 4%
三焦經 4%
心包經 2%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白薇散以「白薇」為君藥,乃因白薇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消腫之功效,且性寒涼,善於清熱涼血,對於因熱毒蘊結所致的各種病症,如熱毒血痢、腸癰、瘡瘍腫毒等,皆有顯著療效。

此外,白薇亦有止血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尿血等。因此,白薇散以白薇為君藥,充分發揮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為治療熱毒血痢等症提供了有效的藥物基礎。

白薇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白薇苦寒之性: 白薇性寒,入肺、肝經,擅長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但過於寒涼易傷脾胃。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二者配伍,可減緩白薇的寒性,避免傷及脾胃。
  2. 協同白薇清熱解毒: 白芍雖性微寒,卻也具有清熱解毒之功。與白薇配伍,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力,達到更好的療效。同時,白芍又能滋陰養血,避免白薇過於燥烈傷陰。

白薇散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潛陽,平肝熄風: 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平肝熄風的功效。白薇散主治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致的眩暈、耳鳴、頭痛等症,而牡蠣能滋陰潛陽,平抑肝陽,與白薇散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協同治療。
  2. 軟堅散結,清熱解毒: 牡蠣具有軟堅散結、清熱解毒的作用。白薇散中,白薇、生地黃等藥物有清熱涼血的作用,而牡蠣能加強其清熱解毒的功效,並可減輕肝火亢盛所致的肝臟腫脹疼痛。

總而言之,牡蠣在白薇散中,起到滋陰潛陽、平肝熄風,以及軟堅散結、清熱解毒的功效,為方劑增強療效。

白薇散中包含當歸,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補血養血: 白薇散主治血虛證,而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其能補血益氣,改善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氣短、月經不調等症狀。
  2. 滋陰潤燥: 白薇散中白薇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容易傷陰。而當歸性溫,能夠滋陰潤燥,緩解白薇的寒性,避免過度傷陰,同時也能更好地調節氣血運行,促進藥效發揮。

白薇散中加入益智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益智仁性味甘溫,入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智,溫腎助陽之效。 白薇散主治脾腎陽虛,濕濁下注所致的帶下病,益智仁可溫補脾腎,健脾化濕,提高機體免疫力,從根本上改善帶下病症狀。
  2. 益智仁可改善白薇散的藥性偏寒問題。 白薇散中白薇、山藥、茯苓等藥材性寒,長期服用可能損傷陽氣,益智仁加入後可溫陽補腎,平衡藥性,避免寒性藥物對身體的副作用。

白薇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是為了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白薇散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而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濕熱下注往往伴隨脾虛氣滯,導致脾胃運化失調,濕氣停滯,而陳皮能理氣健脾,促進脾胃運化,幫助身體更好地排除濕氣。同時,陳皮的燥濕化痰作用也能有效化解濕熱之邪,進一步改善帶下病症。

因此,白薇散中加入陳皮,可起到健脾利濕、理氣化痰的作用,從而更好地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

白薇散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益精,滋陰養血: 白薇散主治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熟地黃性滋潤,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之效。它可與白薇等藥材相配,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滋陰止血,從根本上改善出血症狀。
  2. 緩和藥性,協調各藥: 白薇散中包含一些寒涼藥材,如白薇、地榆等,容易損傷脾胃陽氣。而熟地黃性溫而不燥,可緩解寒涼藥材對脾胃的損傷,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和利用。

白薇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白薇性寒,偏於清熱解毒,而甘草性甘溫,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脾胃的作用。加入甘草可以中和白薇的寒性,避免藥性過寒,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2. 增強功效:甘草與白薇相配,能增強白薇的清熱利濕功效。甘草能調和脾胃,使白薇更容易被吸收,並能促進白薇的藥效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白薇散中加入香附,主要考量其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之功效,與方劑主治之症狀相契合。

白薇散以白薇為君藥,主治濕熱下注之帶下病,但濕熱下注常伴隨肝氣鬱結,導致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等症。香附善於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可緩解肝氣鬱結,協調氣血運行,使濕熱得以順利排出,進一步改善帶下病症。此外,香附還能健脾和胃,有助於脾胃運化,更能增強藥效。

白薇散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升陽,扶正固本: 白薇散主治濕熱下注,導致的帶下、陰癢等症狀。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託毒生肌的功效。加入黃耆,可補益脾肺之氣,提升正氣,抵抗濕熱之邪,進一步鞏固治療效果。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白薇散中,白薇、蒼朮等藥性偏寒涼,容易耗氣傷陽。黃耆性溫,可緩解藥性偏寒,避免寒涼傷脾,協調藥性,使藥力更平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白薇散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成分包括白薇、生地黃、丹皮、茯苓、澤瀉與人參等。人參在此方中的應用,主要基於其補氣固本之效。人參味甘微苦,性溫,歸脾肺經,善於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對於氣虛乏力,食少倦怠,氣短喘促等症狀,人參皆能發揮良好療效。在白薇散中,人參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不僅增強了整體方劑的補益作用,更對治療陰虛內熱,自汗盜汗,以及婦女產後虛弱等病症有顯著功效。通過補氣以助陰液生成,使人體陰陽平衡,從而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白薇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活血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活血止痛的功效。白薇散中常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而川芎的加入可以幫助疏通肝氣,改善氣血循環,緩解疼痛,促進經血暢通。
  2. 引導藥力,協調藥性: 白薇散中其他藥材多偏寒涼,而川芎性溫,可以起到引導藥力,協調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寒,損傷脾胃。同時,川芎還可以增強白薇散中其他藥材的功效,提升療效。

白薇散中加入白礬,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 燥濕止癢: 白薇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白礬性寒燥,能收斂生肌,並具有燥濕止癢的作用,有助於清除濕邪,減輕皮膚的炎症反應。

二、 殺菌止痛: 白礬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可以抑制細菌感染,同時也有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濕疹引起的疼痛和不適。

總之,白礬的加入有助於加強白薇散的燥濕止癢、殺菌止痛的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濕疹等皮膚病。

白薇散方中加入桑螵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固腎澀精:桑螵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固腎澀精、止遺止瀉之效。白薇散以白薇、地骨皮等清熱涼血,治療熱證所致的遺精、帶下等症,而桑螵蛸則可起到固腎澀精,防止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腎氣的作用,使治療更為全面。
  2. 收斂止瀉:桑螵蛸亦能收斂止瀉,與白薇散中白薇、地骨皮等清熱利濕藥物配合,可有效控制熱證所致的腹瀉,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主治功效


白薇散主治功效分析

白薇散的主要功效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清熱涼血:

  • 《証治準繩‧女科》中提到「孟官人母...血崩一載...戴人見之曰:天癸已盡,本不當下血,蓋血得熱而流散,非寒也...次以香附二兩炒,白芍藥二兩焙,當歸二兩焙,三味同為細末,水調下。」說明血崩是由於血熱,而白薇散中白薇、白芍、熟地黃等藥材皆有清熱涼血之效。
  • 《小品方》和《集驗方》中皆記載「白薇散,治風熱相搏結氣痛,左右走身中,或有惡核疹起者,積服湯餘熱未平復,宜此白薇散以消餘熱方。」明確指出白薇散可用於治療風熱相搏、餘熱未清等症狀,體現其清熱之效。

2. 調經止血:

  • 《証治準繩‧女科》中記載白薇散用於治療「血崩」,並提到「次以香附二兩炒,白芍藥二兩焙,當歸二兩焙,三味同為細末,水調下。」,其中香附、白芍、當歸皆有調經止血的作用,與白薇配伍,增強療效。
  • 《世醫得效方》中提到「白薇散,治血淋,熱淋。白薇,芍藥(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立效。或加檳榔。」說明其可用於治療血淋、熱淋等出血性疾病,體現其止血功效。

3. 益氣養陰:

  • 《類證治裁》中提到「妊娠遺尿...千金白薇散」,並指出「立齋以胞中有熱,加味逍遙散。脾肺氣虛,補中益氣湯加益智仁。肝腎虛熱,六味丸。」,雖然白薇散本身組成並未直接體現補益作用,但從其應用的病症以及醫家的用藥思路來看,白薇散可能適用於兼有氣陰兩虛的患者。方中黃耆、甘草可以補益氣,熟地、白芍可以滋陰,體現其益氣養陰功效。
  • 《聖濟總錄》中記載「治金瘡煩悶,疼痛不止。白薇散方」,並解釋「金瘡煩悶者,以血出太甚,經絡空虛而發熱躁也。經所謂陰虛生內熱,陽虛生外寒者如此。」,此處白薇散用於治療失血過多導致的陰虛發熱,體現其養陰功效。

4. 利尿通淋:

  • 《奇效良方》和《聖濟總錄》皆記載白薇散可治療「小便不禁」或「妊娠小便無度」,說明其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
  • 《類證治裁》記載“妊婦潰溺不知,胎滿故也,千金白薇散”,更明確的指出其對妊娠遺尿的治療作用。
  • 《世醫得效方》中記載「白薇散,治血淋,熱淋。」,進一步說明其可以治療淋症。

治療原理分析:

白薇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清熱涼血、調經止血、益氣養陰、利尿通淋等理論。

  • 清熱涼血: 白薇性寒,能清熱涼血,配伍白芍、熟地黃等滋陰清熱藥,可以有效清除體內熱邪,緩解血熱妄行導致的出血症狀。
  • 調經止血: 香附疏肝理氣,當歸活血調經,白芍養血柔肝,三藥合用,可以調理氣血,使經血運行正常,達到止血的目的。
  • 益氣養陰: 黃耆補氣,甘草和中,熟地黃滋陰,白芍養血,諸藥合用,可以補益氣血,滋養陰液,改善氣陰兩虛導致的遺尿、崩漏等症狀。
  • 利尿通淋: 白薇本身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配伍其它藥物可以增強其利尿通淋的效果,使小便通暢,緩解淋症、遺尿等症狀。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白薇散是一個具有清熱涼血、調經止血、益氣養陰、利尿通淋等多重功效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導致的崩漏、血淋、熱淋,以及氣陰兩虛兼有熱邪導致的遺尿、金瘡煩悶等病症。其配伍精妙,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白煨2兩, 生地1兩, 白蒺藜1兩5錢, 防風1兩5錢, 石榴皮9錢, 羌活1兩。
上為末。
枸杞湯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尿失禁肺結核慢性肝硬化子宮下垂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癤和癰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淋巴肉瘤及組織肉瘤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睡眠障礙頻尿夜間頻尿多尿心情煩燥

相同名稱方劑


白薇散, 出處:《千金翼》卷十八。 組成:白薇1兩,乾薑1兩,甘草1兩,栝樓2兩,消石3兩。 主治:虛煩。

白薇散,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組成:白薇、白芍、牡蠣、當歸、益智、陳皮、熟地、甘草、香附、黃耆、人參、川芎、白礬、桑螵蛸。 主治:妊娠遺尿。

白薇散, 出處:《鬼遺》卷二。 組成:白薇1兩,瓜蔞1兩,枳實(炒)1兩,辛荑(去毛)1兩,甘草(炙)1兩,石膏1兩,厚朴2分(炙),酸棗2分(炙)。 主治:金瘡煩滿疼痛,不得眠睡。

白薇散, 出處:《得效》卷十五。 組成:白薇(去土)、川芎、熟地黃(酒炒)、桂心、牡丹皮(去骨)、甘草(炙)、當歸(去尾)、釋蘭葉、蒼朮(切,焙)、芍藥各等分。 主治:婦人胎前産後諸證,婦人陰挺。

白薇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九。 組成:白薇3分,白龍骨1兩,黃耆1兩(銼),牡蠣3分(燒爲粉),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肉蓯蓉1兩(酒浸,去皺皮,炙乾)。 主治:虛勞羸弱,小便數者。

白薇散,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組成:白薇6分,防風6分,射乾6分,白朮6分,當歸4分,防己4分,青木香4分,天門冬4分,烏頭4分,枳實4分,獨活4分,山茱萸4分,葳蕤4分,麻黃5分,柴胡3分,白芷3分,莽草1分,蜀椒1分,秦艽5分。 主治:癰疽,疔瘡;風熱相搏結,氣痛左右走,身中或有惡核者;氣腫痛,狀如瘤,無頭,但虛腫,色不變,皮急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