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紫金丸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抑制因熱毒引起的炎症反應,配合其他藥材,能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開竅醒神: 冰片具有芳香開竅之功效,能通利鼻竅,醒神止痛。紫金丸主要用於治療鼻炎、鼻竇炎等鼻腔疾病,冰片的加入可以促進鼻腔通氣,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
紫金丸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芳香,能通達心竅,開竅醒神,對於神志昏迷、痰涎壅塞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效果。紫金丸主治心悸、胸悶、失眠等心臟功能不佳的病症,麝香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安、昏沉等症狀。
-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解除瘀血阻滯,對於心脈瘀阻所致的胸痛、心絞痛等症狀,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紫金丸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紫金丸主治血瘀所致的癥狀,例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而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 行氣止痛: 乳香亦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紫金丸中常配合其他行氣止痛藥材,如川芎、延胡索等,共同發揮止痛消腫的效果。
紫金丸是傳統中藥方劑之一,其主要成分之一雄黃,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雄黃主要由硫化砷組成,歷史上被廣泛用於中醫中,因其具有消腫止痛、解毒殺蟲的功能。其性味苦、辛,寒,能清熱解毒,對於蛇毒、蟲毒等有特效,能有效減輕各類毒素對身體的影響。此外,雄黃還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有助於改善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然而,雄黃含有毒性元素砷,使用時需謹慎,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因此,在配方中對雄黃的用量和搭配相對謹慎,以期發揮其療效同時減少潛在的毒副作用。這種平衡使得紫金丸在治療某些病症時,能達到良好的療效,綜閤中藥的智慧,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
紫金丸方劑中包含密陀僧,主要原因如下:
- 收斂生肌: 密陀僧性寒,味甘澀,具有收斂生肌、止痛止血的功效,對於潰瘍、外傷出血等症狀,能起到收斂傷口、促進癒合的作用。
- 清熱解毒: 密陀僧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口瘡等。
紫金丸方劑通常用於治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潰瘍,以及其他外傷出血等症狀,密陀僧在其中起到收斂生肌、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病患痛苦。
紫金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病、蛇蟲咬傷等症狀。其成分之一的砒霜,在現代醫學中被認為是一種劇毒物質,但在中醫中經常用於小量的療效。砒霜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因此在治療某些疾病時,可幫助改善病情。然而,由於砒霜的毒性,其使用必須非常謹慎,並需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確保用量適當,避免中毒風險。
傳統中醫強調辨證施治,因此,紫金丸的組成不僅僅是為了單一成分的療效,而是藉由多種藥材的相互作用,達到調和的效果。在這樣的背景下,砒霜配合其他藥材,可以增強方劑的療效,促進病患的康復。雖然砒霜在現代醫學中不被廣泛接受,但在中醫的歷史中,正是以其獨特的藥理特性,成為了某些病症治療中的重要成分。
紫金丸中含有硃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歸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在紫金丸中,硃砂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有效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
- 活血化瘀: 硃砂亦具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對於因血瘀引起的疼痛、腫脹,硃砂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紫金丸方劑中包含阿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風止痛:阿魏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方中因其辛溫走竄之性,可有效驅散寒邪,溫通經絡,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有較好的療效。
2. 輔助消癥:阿魏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皁莢、牡蠣等,共同作用於消散積聚的痰瘀,輔助治療瘰癧、癭瘤等病症。其散結消癥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病情,促進恢復。
紫金丸中包含安息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肺止咳:安息香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紫金丸主治寒邪客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安息香可以溫肺散寒,使寒邪散去,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 行氣止痛:安息香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寒邪客肺導致的胸痛、肋間疼痛等症狀。紫金丸中加入安息香,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行氣止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紫金丸主治功效分析
紫金丸在不同方書中記載的主治功效有所差異,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婦人大全良方》和《本草綱目》**中記載紫金丸(五靈脂和蒲黃組成)主要用於治療產後惡露不快、腰痛、小腹刺痛、寒熱頭痛、瘀血導致的月經不調、心痛等症狀。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五靈脂和蒲黃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功效,促進產後惡露排出,緩解瘀血引起的疼痛。現代研究也表明五靈脂和蒲黃具有抗凝血、抗炎、鎮痛等作用。
- **《証治準繩‧女科》**亦有相似記載,並指出紫金丸與失笑散(五靈脂、蒲黃)功效相近,失笑散也是用於治療產後瘀血腹痛的著名方劑。
二、溫裡散寒,理氣止痛
- **《聖濟總錄》**中記載的蔥薤湯與紫金丸(硫黃末、針沙、鐵粉、膩粉等組成)並用,用於治療陰毒傷寒、脾瘧等症。其中蔥薤湯具有溫裡散寒的作用,紫金丸則用於逐下病邪。此處的紫金丸與前述組成不同,其溫裡散寒作用更為明顯。
- **《蘇沈良方》**亦有類似記載,稱紫金丸能溫裡外,通血絡,治療傷寒裡證、脾瘧等,並與紫金丸並用。
- **《聖濟總錄》**中的另一個紫金丸方(羊脊骨、生地黃、杏仁、蜀椒、附子等組成)則用於治療肺勞胸滿、氣急喘嗽等症,此方中的附子、蜀椒等藥材也具有溫裡散寒的作用。
三、健脾益氣,調和脾胃
- **《仁齋直指方論》**中提到紫金丸(即禹餘糧丸)用於治療脾虛引起的脹滿,其原理是制肝補脾,滋腎制火,即通過調節臟腑功能來達到治療目的。
- **《驗方新編》**中的紫金丸(陳皮、良薑、莪朮、檳榔、砂仁、紅花、枳殼、烏藥、三稜等組成)用於治療脾土不勝、不思飲食、血衰等症,其組方以理氣健脾、活血化瘀的藥物為主。
- **《世醫得效方》**中的無忌紫金丸用於理脾胃、退黃。
- **《聖濟總錄》**中的補益紫金丸方用於治療形氣衰憊、積氣上攻、飲食無味等症,具有補益作用。
四、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 **《聖濟總錄》**中記載的紫金丸(巴豆等組成)用於治療酒癖食積,逐痛氣,巴豆具有峻下逐水、破癥瘕積聚的作用,此處的紫金丸可能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 **《雞峰普濟方》**中的紫金粉(露蜂窠頂上實者、貝母、蘆薈等組成)用於治療嗽血、衄血,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
五、其他功效
- **《聖濟總錄》**中的紫金丸(多種藥物組成)用於治療元氣虛冷、小便頻滑、腰脊疼痛等症,具有益氣溫陽的作用。
- **《聖濟總錄》**中的另一個紫金丸方用於治療急風筋脈緊急、身背強直等症,具有祛風通絡的作用。
- **《女科切要》**中提到紫金丸用於治療五色帶下,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
總結
綜上所述,紫金丸在古代醫籍中有多個不同的組方,其主治功效也各有側重。總體而言,紫金丸主要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溫裡散寒、理氣止痛、健脾益氣、調和脾胃、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等功效。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活血化瘀、溫通經絡、調和氣血、補益脾胃等作用來達到治療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組方的紫金丸其功效和應用也有所不同,應根據具體組方和病情進行辨證施治。
傳統服藥法
硇砂(別研)1兩,乾漆(炒煙出)1兩,烏頭(生,去皮臍)1兩,乾薑(生用)1兩。
上除硇砂外為細末,入硇砂研勻,別以巴豆去皮心膜稱3分,細研,厚紙壓出油,與前藥同研勻,以水煮棗肉和搗令得所,作一團,用好濕紙裹三五重,別取好淨泥,去砂石,多入紙筋,鹽水拌和如膠,將前藥一團固濟,可厚一豆許,曬令泥乾,或於文武火灰中煨乾亦得,次燒熟炭火10斤,煅令通赤,取出候冷,打去泥,刮取裹面藥,再搗,更入少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丸、5丸,元氣及諸般冷氣、撮氣及泄瀉,濃煎艾湯送下,癖積、脅下刺痛、妨悶、酒食過度、膨脹,木瓜湯送下,婦人血刺,醋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紫金丸有毒,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紫金丸, 出處:《雞峰》卷十。 組成:紫金粉7分(露蜂窠,頂上實者),貝母4分,蘆薈2分。 主治:嗽血,衄血。
紫金丸, 出處:《得效》卷九。 組成:白薑、香附子(炒去毛)、紫金皮、石菖蒲、青木香、針砂(煅紅)各等分。 主治:腫滿。
紫金丸,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龍腦1錢,麝香1錢,滴乳香1錢,雄黃1錢,密陀僧1錢,砒霜半分,朱砂、阿魏1分,安息香1分。 主治:腸風瀉血,痔漏。
紫金丸, 出處:《傳家秘寶》卷中。 組成:代赭石末1分,木香末(炒)2分,膩粉(炒)3錢,礞石末(炒)3錢,硇砂1分,朱砂(炒)2錢,巴豆1分(爲霜)。 主治:取積氣,逐痛。主治:酒食傷。
紫金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六。 組成:羊脊骨(全)1條(以硇砂1分,酒2盞化開,浸骨一復時,取出,炙令焦黃,别爲末),生地黃10斤(研絞取汁),杏仁5升(去皮尖雙仁,炒),蜀椒(去目并合口者)半斤(炒出汗),附子(炮裂,去皮臍)半斤。 主治:肺勞。胸滿、氣急、喘嗽,氣不升降,飲食減少。
紫金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六。 組成:沉香(銼)1兩,木香1兩,肉豆蔻仁1兩,川芎1兩,沒藥(研)1兩,烏藥1兩,畢澄茄1兩,檀香(銼)1兩,檳榔(銼)2兩,茴香子(炒)2兩,腽肭臍(酒浸,炙,銼)半兩,麝香(研)半兩,桂(去粗皮)半兩,丹砂(研)2兩半,蘇合香3分(酒研)。 主治:益氣。主治:元氣虛冷,小便頻滑,腰脊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