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雄丸
DAN XIO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三十五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5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丹雄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肝鬱或血瘀等症狀。在這個方劑中,硃砂的加入不僅使其更加完整,還增強了其療效。硃砂,即辰砂,是一種礦物質,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具有清心鎮靜、安神定驚的作用。在丹雄丸中,硃砂可以幫助平衡肝氣,減少情緒波動所帶來的不適,特別適合焦慮、失眠或心煩意亂的患者。此外,硃砂的入藥,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流,使得整個方劑在調理脾胃、活血化瘀方面的效果顯著。由於其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時需要遵循醫師的指導,以確保安全和療效。總之,硃砂的使用,使丹雄丸在情緒調節及循環改善等方面,表現出更好的臨牀效果,凸顯其在中醫治療中的獨特價值。
丹雄丸方中使用輕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解毒止癢:輕粉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尤其針對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症,如濕疹、瘡瘍等,具有良好的止癢消腫作用。
- 燥濕殺蟲:輕粉亦具有燥濕殺蟲之效,能有效抑制皮膚表面的細菌和真菌感染,減輕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丹雄丸中加入輕粉,旨在針對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症,發揮其清熱解毒、燥濕殺蟲的功效,以達到止癢消腫、促進癒合的治療目的。
丹雄丸中包含巴豆,主要是利用其峻下逐瘀之效。巴豆性熱,味辛,具有強力瀉下作用,能迅速排出體內積聚的瘀血和毒素,並促進腸道蠕動,使排便通暢。
由於巴豆藥性猛烈,需嚴格掌握劑量和用法,一般多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以減緩其毒性,並發揮其攻堅破積、瀉下通便的作用。在一些頑固性病症,如積聚瘀血、腸胃積滯等,丹雄丸中的巴豆可發揮其獨特作用。
丹雄丸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乳香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丹雄丸本身也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加入乳香能增強其效果,加速傷患恢復。
- 消腫止痛: 乳香具有消腫止痛之功效,能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丹雄丸多用於治療外傷疼痛,乳香的加入能進一步緩解疼痛,提升藥效。
總而言之,乳香在丹雄丸中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重要作用,能有效改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提升治療效果。
丹雄丸方劑中加入麝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通竅開鬱,行氣止痛: 麝香性溫,味辛,歸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等功效。丹雄丸主治癥瘕積聚,氣血瘀滯,疼痛難忍。麝香能通利血脈,疏通經絡,解除瘀阻,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 引藥入腎,增強藥效: 麝香氣味芳香,能引藥直達病所,尤其是腎臟。丹雄丸中其他藥物多偏溫補,而麝香能引導藥力深入腎臟,增強藥效,達到治療腎虛、陽痿等症的效果。
丹雄丸中含有雄黃,主要原因有二:
- 解毒驅邪: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之效。古人認為,雄黃能驅除邪氣,治療瘴氣、瘟疫等疾病,因此常被用於解毒、驅邪的方劑中。
- 活血化瘀:雄黃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
總而言之,丹雄丸中加入雄黃,旨在發揮其解毒驅邪、活血化瘀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丹雄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含有砒霜,這在現代醫學中似乎引起了一些爭議。砒霜,即三氧化二砷,歷史上被廣泛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其在丹雄丸中的主要作用是去毒化,尤其是針對一些由於濕熱毒邪引起的病症。砒霜用於中醫學中,講究的是劑量的掌控,少量的砒霜能夠發揮解毒和消腫的效果,具有清熱解毒的療效。
然而,由於砒霜的毒性,使用時需特別謹慎,必須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砒霜的使用體現了中醫強調的“辨證施治”的理念,意即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及體質來調整藥方。這也提醒我們,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應相互補充,安全使用中藥需遵循專業建議,以保證療效與安全。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丹雄丸的治療潛力,減少潛在的副作用。
主治功效
丹雄丸主治功效分析
丹雄丸,出自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的《聖濟總錄》,其組成雖僅寥寥數味,卻蘊含深厚的古醫學智慧。根據古籍記載,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鬼瘧」。
組成成分與藥理分析:
- 紅砂: 本方中的紅砂,具安神定驚、鎮靜止痛之效。在鬼瘧的症狀中,常伴隨寒熱交替,神志不清,甚至驚厥等症狀,紅砂的安神作用有助於穩定患者的精神狀態,減輕痛苦。
- 輕粉: 輕粉的主要藥理作用在於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瘧疾發作往往伴隨體內濕熱蘊結,輕粉能清解熱邪,排除體內濕濁,從而改善病情。
- 巴豆: 巴豆性屬大熱,其作用在於驅寒通便、消癥散結。瘧疾發作時,寒邪易侵襲體內,導致氣血瘀滯,巴豆能驅散體內寒邪,通暢腸道,並消散因氣血阻滯所導致的癥結。
- 乳香: 乳香具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之功。瘧疾侵襲,常導致氣血運行不暢,乳香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 麝香: 麝香開竅醒腦,散瘀止痛。瘧疾發作時,患者常伴隨神志昏迷,麝香的開竅醒腦作用有助於恢復神智,其散瘀作用也有利於改善氣血阻滯引起的疼痛。
- 雄黃: 雄黃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之效。瘧疾在古代被認為是因瘴氣、毒蟲所致,雄黃可清解體內毒素,殺滅寄生蟲,有助於從病因上進行治療。
- 砒霜: 砒霜雖毒,但古代醫家亦取其驅邪逐風、殺蟲止癢之功。在古代,人們對疾病的認識較為片面,常將其與鬼神聯繫起來,砒霜的「驅邪」之功,在當時被視為有效手段。同時,其殺蟲之效也與瘧疾的病因有關。
治療原理:
綜合以上分析,丹雄丸的治療原理可概括為:
- 祛邪扶正: 此方劑運用多種藥物,如巴豆、砒霜等,旨在驅除體內寒邪、毒邪,同時藉助紅砂等藥物扶助正氣,穩定神志。
- 清熱解毒: 瘧疾多為濕熱之邪入侵所致,輕粉、雄黃等藥物能清熱解毒,改善體內環境,抑制病情發展。
- 活血化瘀: 瘧疾發作時,易導致氣血瘀滯,乳香、麝香等藥物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微循環。
- 開竅醒腦: 瘧疾患者常伴隨神志不清,麝香的開竅醒腦作用有助於恢復患者的意識。
總結:
丹雄丸為古代治療「鬼瘧」的經典方劑,其藥理作用涵蓋祛邪扶正、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開竅醒腦等多個方面。然而,由於其成分中含有毒性較強的砒霜,需特別留意。古代醫家使用此方時,多採小劑量服用,以求達到療效,且多選擇特定時日配製,亦可見其特殊性。時至今日,我們需以科學的態度重新審視此方,並在充分了解其藥理作用和毒性的前提下,謹慎參考。
傳統服藥法
丹砂(研)1錢,膩粉3錢,巴豆7粒(去皮心膜,出油),乳香(研)半錢,麝香(研)半錢,雄黃(研)半錢,砒霜(研)半錢。
上為細末,水浸,炊餅心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丸,發前新汲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丹雄丸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丹雄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五。 組成:丹砂(研)1錢,膩粉3錢,巴豆7粒(去皮心膜,出油),乳香(研)半錢,麝香(研)半錢,雄黃(研)半錢,砒霜(研)半錢。 主治:鬼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