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甜葶藶丸中加入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葶藶子性寒,入肺、腎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能有效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緩解水腫。對於由水濕停滯引起的浮腫、喘咳、胸悶等症狀,葶藶子能發揮顯著的治療效果。
- 潤腸通便:葶藶子還能潤腸通便,對於便祕患者,可以幫助排出宿便,改善便祕症狀。此外,葶藶子對於一些由便祕引起的腹痛、腹脹、失眠等症狀也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綜合來看,甜葶藶丸中加入葶藶子,是為了充分發揮其利水消腫、潤腸通便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甜葶藶丸中加入杏仁,主要是因為杏仁具備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可緩解肺燥咳嗽、痰多難咳等症狀。甜葶藶丸的主要功效是治療肺熱咳嗽、痰多黃稠,杏仁的潤肺止咳作用可以輔助藥效。
- 宣肺通竅:杏仁可宣肺通竅,利於肺氣宣降,有利於痰液的排出,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甜葶藶丸中加入半夏,主要是為了 減緩葶藶的峻猛之性,並 保護脾胃。
葶藶性寒,擅長瀉水消腫,但其峻猛易傷脾胃,導致噁心、嘔吐等副作用。半夏性溫,善化痰止嘔,且能和胃降逆,與葶藶配伍,可 減輕葶藶對脾胃的刺激,使其瀉水作用更加溫和,減少副作用。同時,半夏還能 保護脾胃,避免葶藶過度損傷脾胃功能。
甜葶藶丸方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積導滯:檳榔味辛性溫,入胃、大腸經,具有消食積、導滯氣、行水濕的作用。對於脾胃積滯、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檳榔能促進消化,消解積滯,有助於改善食積引起的腹脹、腹痛等不適。
- 降逆止嘔:檳榔還能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等症狀,檳榔能起到緩解作用。甜葶藶丸的功效包括消積導滯、清熱利濕,其中檳榔的降逆止嘔作用,有助於防止藥物過於寒涼而引發嘔吐,確保藥物順利發揮療效。
甜葶藶丸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助消化,增進藥效:神麴性溫,能消食化積,有助於脾胃運化,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甜葶藶丸本身具有瀉下作用,而神麴能幫助脾胃消化,避免藥物過於寒涼,對脾胃造成負擔。
- 緩解藥性,保護脾胃:甜葶藶丸中葶藶子性寒,瀉下力強,若單獨使用容易傷及脾胃,神麴則能起到溫和脾胃,緩解藥性的作用,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
甜葶藶丸中包含黑牽牛,其原因在於黑牽牛性寒,味苦,具有瀉下逐水之功效,能有效治療水腫、腹水、便祕等病症。方中加入黑牽牛,可配合其他藥材,如葶藶子、大黃等,共同發揮瀉水消腫之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黑牽牛在方中主要起到瀉下逐水的作用,其藥性強勁,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過量或單獨使用,以免造成腹痛、腹瀉等副作用。
甜葶藶丸中包含皁莢,主要原因如下:
- 瀉下通便: 皁莢味苦性寒,具有瀉下通便之效,能促進腸道蠕動,排除宿便。配合甜葶藶、大黃等藥物,加強其瀉下之力,適用於便祕、積滯等症。
- 消積化痰: 皁莢亦有消積化痰的作用,能幫助消化,排除積聚於腸胃中的食積痰飲。與甜葶藶、枳實等藥物搭配,更能增強消積化痰之效,適用於食積不化、胸悶腹脹等症。
主治功效
甜葶藶丸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分析
甜葶藶丸的主要成分及其功效如下:
- **葦薭:**化痰止咳、平喘。
- **杏仁:**潤肺止咳、解毒殺菌。
- **半夏:**消炎鎮痛、降逆止嘔。
- **檳榔:**驅蟲除溼、健胃整腸。
- **神曲:**助消化、調節體質。
- **黑牽牛:**利尿通便、排毒養顏。
- **皁莢:**抗菌抗病毒、促進新陳代謝。
主治病症及治療原理
從提供的古文內容,可以歸納出甜葶藶丸主要用於治療以下幾類病症:
水腫:
- 病症描述:「卒身面四肢浮腫,腹脅氣脹滿,小便不利」、「小兒水氣,通身腫滿,心腹妨悶,坐臥不安」、「身面悉黃。大便如濃梔子汁」、「小兒腹脹,水氣流腫,小便赤少」。
- **治療原理:**方中甜葶藶、漢防己、赤茯苓、海蛤、椒目、芒硝、木通、桑皮、郁李仁、黑牽牛、澤瀉、赤小豆等藥材均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通過促進小便排出,減輕體內水液瀦留,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
咳嗽、喘促:
- 病症描述:「肺氣壅滞,喘悶不快」、「嘔逆涎痰,呼吸短氣」、「咳逆腫滿,背脊拘急」、「喘嗽痰涎寒熱往來」、「肺氣咳嗽。面目浮腫。喘促。眠臥不安。小便赤澀」。
- **治療原理:**方中葦薭、杏仁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半夏可以降逆止嘔,紫蘇、紫菀茸、五味子、陳橘皮、桑白皮等藥材也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這些藥物共同作用,可以緩解肺氣壅滯、痰涎壅盛導致的咳嗽、喘促等症狀。
黃疸:
- 病症描述:「黃疸,大小便難,喘息促」、「黃疸。身體面目皆黃。大小便秘澀。臟腑壅熱」、「黃疸,面黃肌瘦」、「身面悉黃」。
- **治療原理:**方中大黃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的作用,黃連、黃芩可以清熱燥濕,甘草調和諸藥。這些藥物共同作用,可以清利濕熱,改善黃疸症狀。
腹脹:
- 病症描述: 「胃中停飲,腹脹鼓痛」、「腹脹滿」、「腹脹善噫」。
- 治療原理: 方中薺菜子、木瓜具有消脹的作用,忍冬、豌豆有助於緩解腹脹。
綜合分析
甜葶藶丸是一個以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濕為主要功效的方劑。其配伍精妙,通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治療機理可以概括為:
- **利水消腫:**通過多種利水藥物,促進體內多餘水分的排出,消除水腫。
- **宣肺止咳:**通過化痰、止咳、平喘藥物,改善肺部症狀。
- **清熱利濕:**通過清熱、利濕藥物,改善黃疸等濕熱相關病症。
- 行氣消脹: 通過消脹的藥物,改善腹脹的不適症狀。
總結
甜葶藶丸是一個具有較廣泛應用範圍的方劑,尤其適用於水腫、咳嗽、黃疸、腹脹等症狀同時出現的患者。其治療原理明確,配伍合理,是中醫臨床常用的有效方劑之一。
傳統服藥法
甜葶藶2兩,杏仁2兩,半夏2兩,檳榔2兩,神曲1兩,黑牽牛4兩(半生,半熟),皂莢5挺。
順氣寬中,破堅祛積,逐痰水,行結氣,消除腹脹,通利痞塞。
上為細末,後入葶藶、杏仁再研勻調,浸皂莢酒為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30丸,溫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宣肺降氣、化痰散結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肺氣壅滯、喘悶不快、胃中停飲、腹脹鼓痛等症狀。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甜葶藶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四。 組成:甜葶藶2兩(隔紙炒令紫色),漢防己1兩,海蛤1兩(細研),椒目1兩(微炒去汗),川芒消1兩,赤茯苓1兩。 主治:卒身面四肢浮腫,腹脅氣脹滿,小便不利。
甜葶藶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六。 組成: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人參3分(去蘆頭),赤茯苓3分,蛤蚧1對(頭尾全者,塗酥炙令微黃),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 主治:一切咳嗽久不癒。
甜葶藶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六。 組成:甜葶藶2兩(隔紙炒令紫色),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漢防己1兩,貝母1兩(煨令微黃),木通1兩(銼)。 主治:肺氣咳嗽,面目浮腫,喘促,眠卧不安,小便赤澀。
甜葶藶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牽牛子半兩(微炒),大戟1分,膩粉1錢(研入),雄雀糞半兩,巴豆10粒(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主治:小兒水氣,通身腫滿,心腹妨悶,坐卧不安。
甜葶藶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三。 組成:甜葶藶2兩(隔紙炒令紫色),海蛤1兩(細研),川大黃3兩(銼碎,微炒),甘草2兩(煨令黃,焙),杏仁1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黃)。 主治:頭面四肢卒浮腫,小便澀,及前陰腎腫。
甜葶藶丸, 出處:《雞峰》卷十八。 組成:甜葶藶2兩,杏仁2兩,半夏2兩,檳榔2兩,神曲1兩,黑牽牛4兩(半生,半熟),皂莢5挺。 主治:順氣寬中,破堅祛積,逐痰水,行結氣,消除腹脹,通利痞塞。主治:肺氣壅滯,喘悶不快,胃中停飲,腹脹鼓痛;或嘔逆涎痰,呼吸短氣;或脅氣牢滿,骨間刺痛;及咳逆腫滿,背脊拘急,大便秘滯,小水赤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