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分氣丸

MU XIANG FEN Q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8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17%
肝經 17%
胃經 15%
三焦經 7%
心經 5%
大腸經 3%
膽經 3%
腎經 3%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三焦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木香分氣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解鬱、止痛的功效。木香分氣丸主要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腹痛、食少、噯氣等症狀。香附可以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配合木香等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2. 調和脾胃,促進消化: 香附還有調和脾胃,促進消化的作用。木香分氣丸中常配伍陳皮、枳殼等理氣健脾的藥物,香附可以與之相輔相成,共同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木香分氣丸中使用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降逆: 木香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方中常因脾胃氣機阻滯、肝氣犯胃、胃氣上逆等症狀而使用木香,以疏肝理氣、降逆止嘔,改善氣機流通。

2. 消食健脾: 木香還具有一定的健脾消食作用,能促進消化,緩解食積停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配合其他藥物,可達到更佳的理氣健脾功效,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木香分氣丸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脹:砂仁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消脹、溫胃止嘔的功效。木香分氣丸以行氣解鬱、消食除脹為主要功效,而砂仁的加入能增強藥效,促進氣機運行,消除脹滿,緩解胸腹脹痛等症狀。
  2. 溫脾和胃:砂仁能溫脾和胃,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木香分氣丸常用於脾胃虛弱、氣滯食積所致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砂仁的溫脾和胃作用可以增強藥效,促進食慾,改善脾胃功能。

木香分氣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木香辛溫燥烈,易傷脾胃,而甘草性甘溫,能緩解木香的燥性,使藥性更平和,不至於傷及脾胃,避免藥物副作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之效,能增強木香行氣止痛的作用,使藥效更為顯著。

此外,甘草還可與其他藥物配伍,協同作用,增強藥效。

木香分氣丸中加入三稜,主要是為了其破氣行瘀的功效。

三稜味苦辛,性溫,歸肝、脾經。其主要功效為破血行氣,消瘀止痛。方中木香善於行氣解鬱,但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則需三稜來配合,以破血行氣,促進氣血流通,達到消瘀止痛的效果。

此外,三稜還有消積化滯的作用,可以配合木香消食化積,改善因氣滯血瘀引起的消化不良。

木香分氣丸中加入薑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氣,和胃止痛: 木香分氣丸以理氣止痛為主,薑黃具有行氣止痛之效,且能溫中散寒,與木香、枳殼等藥材共同作用,可加強理氣止痛之效,更能緩解寒凝氣滯所致的胃痛、腹痛等症狀。
  2. 活血化瘀,促進氣血運行: 薑黃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氣血運行,消除瘀血阻滯,進一步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緩解胃腸脹滿、腹痛等症狀。

主治功效


木香分氣丸主治功效分析

木香分氣丸,顧名思義,其主要功效在於調理「氣機」,使其順暢運行於人體。從多個醫家典籍的記載中,我們可以將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歸納如下:

主治功效

  • 調理脾胃,消食化積: 脾胃虛弱、飲食不節導致的消化不良、食積內停,表現為腹脹、腹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
  • 行氣止痛,疏肝解鬱: 氣機不暢引起的胸脅脹滿、疼痛,以及情緒抑鬱導致的氣滯。
  • 溫中散寒,化濕開竅: 用於寒濕困脾,或寒邪直中導致的脘腹冷痛、泄瀉等症。
  • 破血通經,消癥化痞: 對於氣滯血瘀導致的癥瘕積聚、經行腹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治療原理

木香分氣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行氣導滯: 方中以木香、香附為君藥,二者均為理氣要藥。木香善於行氣止痛、健脾消食,尤擅行脾胃之氣;香附則長於疏肝解鬱、調經止痛。二藥合用,可有效疏通氣機,消除氣滯所致的脹滿、疼痛等症。

  2. 溫中散寒,化濕和胃: 砂仁、薑黃等藥材具有溫中散寒、化濕開竅的功效,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濕之邪,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進而消除因寒濕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

  3. 消積導滯,破血通經: 三稜具有破血通經、消癥瘕痞塊的作用,可以針對氣滯血瘀形成的積聚癥瘕,起到消散的作用。

  4.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甘草在方中起到調和諸藥、和中緩急的作用,可以緩解方中其他藥物的峻烈之性,並增強止痛效果。

總結

綜合來看,木香分氣丸以行氣為主,兼顧消積、化濕、溫中、破血等多重功效,主要針對氣機不暢所導致的各種病症。不同醫家根據其臨床經驗,將其應用於脾胃虛弱、飲食積滯、氣滯腹痛、癥瘕積聚等多種病症,並取得了一定的療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個醫家所用木香分氣丸的具體組成可能略有差異,其功效側重點也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理解和應用時需要結合具體藥方進行分析。

從古文記載中可以看出,木香分氣丸的應用歷史悠久,且被廣泛應用於消化系統疾病、婦科疾病以及情志疾病的治療中,體現了中醫「異病同治」的治療思想。

傳統服藥法


香附子1斤,三稜,廣荗4兩,丁皮4兩,甘松(淨)4兩,檀香4兩,甘草1斤,豆粉10兩(炒黃色),薑黃3兩(研)。
上為細末,砂仁四兩,杵碎取仁作母,水為丸,如雞頭子大。
每服3-5丸,細嚼,灑水任下,不拘時候加服。
本方名木香分氣丸,但方中無木香,疑脫。方中三稜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木香分氣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不適。

相關疾病


腹瀉大腸激擾綜合症氣喘消化不良神經性厭食症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腸炎容易焦慮恐懼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胃下垂咳嗽容易憂鬱

相同名稱方劑


木香分氣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五。 組成:白附子1兩(炮),白豆蔻1兩,片子薑黃1兩(炮,洗),縮砂仁1兩,木香半兩(面裹,煨),丁香1兩半(不見火),甘草4兩(炙)。 主治:脾胃虛寒。

木香分氣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五三引《德生堂方》。 組成:香附子1斤,三棱,廣荗4兩,丁皮4兩,甘松(淨)4兩,檀香4兩,甘草1斤,豆粉10兩(炒黃色),薑黃3兩(研)。 主治:酒食後胸滿氣痞。

木香分氣丸, 出處:《局方》卷三(寶慶新增方)。 組成:木香1兩,甘松(洗去泥)1兩,甘草(炙)6兩,香附子16兩,蓬莪朮(煨)8兩。 主治:寬中順氣,進食。主治:一切氣逆,心胸滿悶,腹脅虛脹,飲食不消,乾嘔吐逆,胸膈痞滿,上氣咳嗽,冷痰,氣不升降。

木香分氣丸, 出處:《局方》卷三(新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木香4兩,丁香皮4兩,香附子4兩(炒,去毛),蓬莪朮4兩(煨),縮砂仁4兩,甘草4兩,藿香葉1兩,川薑黃1兩,檀香1兩,甘松(洗)1兩。 主治:寬中順氣,進飲食。主治:一切氣逆,心胸滿悶,腹脅虛脹,飲食不消,乾嘔吐逆,胸膈痞滿,上氣咳嗽,冷痰,氣不升降。

木香分氣丸, 出處:《洪氏集驗方》卷五。 組成:香附子(水浸1宿,搗去黑皮,令淨,飯上蒸過1次,焙乾稱)2兩,南木香1錢(面裹,煨),縮砂1分(去殼),甘草半兩(炙),京三棱半兩(濕紙裹,煨,乘熱切,焙),薑黃半兩(米泔水浸1宿,切,焙)。 主治:小兒脾胃虛弱,飲食過傷,積滯內停,或多吐逆,胸膈不快,面黃腹急,下利無度。

木香分氣丸, 出處:《天津市固有成方統一配本》。 組成:木香1兩5錢,莪朮(醋炙)2兩,枳實1兩,丁香1兩,黑鬱金1兩,香橼1兩5錢,檀香1兩,豆蔻(連殼)2兩,橘皮1兩5錢,藿香1兩5錢,甘草1兩5錢,甘松1兩5錢,砂仁2兩。 主治:順氣止嘔,寬胸消脹。主治:肝鬱氣逆所致的胸膈痞悶,兩脅脹痛,惡心嘔逆,脘痛氣悶,消化不良。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