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湯

不老湯

BU L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四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肺經 19%
胃經 19%
肝經 15%
心經 11%
三焦經 7%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不老湯」方劑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肝解鬱,調暢氣血: 香附味辛、苦,性平,入肝、脾經。其能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對於肝氣鬱結、氣血不暢所致的衰老症狀,如面色晦暗、精神不振、失眠多夢等,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 行氣活血,促進代謝: 香附亦能行氣活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臟腑功能,進而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衰老。

因此,「不老湯」中加入香附,可通過疏肝解鬱、行氣活血,達到延緩衰老、益氣養生的目的。

「不老湯」中加入薑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薑黃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現代研究也發現薑黃素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衰老。
  2. 健脾開胃:薑黃亦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慾。良好的消化吸收有助於營養物質的利用,為身體提供充足的能量,從而延緩衰老。

因此,「不老湯」中加入薑黃,既能促進血液循環,又能增強消化功能,達到延緩衰老的功效。

「不老湯」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源於以下兩點:

一、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其他藥材可能具有較強的藥性,甘草可以中和其偏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二、 補益脾氣: 甘草能益氣補脾,增強人體正氣。脾胃為後天之本,脾氣健運,則氣血生化充足,有利於延緩衰老。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不老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九氣」所致諸症,涵蓋:

  • 外邪氣:風氣、寒氣、熱氣、山岚瘴氣(濕濁瘴毒)。
  • 情志氣:憂氣、喜氣、驚氣、怒氣(七情內傷)。
  • 病機氣:膈氣(氣機窒塞)、積聚堅牢如杯(氣滯血瘀成癥)、心腹刺痛(氣滯經絡)、時發時止(氣機紊亂)。

其作用特點在於調暢氣機,化解內外氣滯,尤針對「氣病」引發的痛症、飲食不進、瘴氣觸犯等急驟或反覆發作之證。


二、組成藥物與治療邏輯

  1. 香附子(君藥)

    • 性味辛微苦甘平,主入肝經,為「氣病之總司」。
    • 炒製後緩其辛燥,重在疏肝解鬱、理氣寬膈,化解憂怒驚喜等情志氣滯;兼能通行經絡,消散風寒濕邪所致氣結。
  2. 薑黃(臣藥)

    • 性味辛苦溫,入脾肝經,善破血行氣。
    • 湯浸焙製減其峻烈,協香附增強理氣之力,並活血止痛,針對「積聚如杯、心腹刺痛」之氣血互結病證;兼散寒逐濕,助袪瘴氣。
  3. 炙甘草(佐使藥)

    • 甘緩和中,調和香附、薑黃之辛散,護胃氣以助納食;
    • 蜜炙後增補益之性,防理氣藥耗散正氣。
    • 鹽水送服,取其鹹軟堅、引藥入腎,助解氣機深層鬱結。

三、配伍原理與潛在效能
此方以「調氣為核心」,貫徹以下治療邏輯:

  • 氣機通暢則萬病不生:九氣致病,皆因氣滯;香附為君,解肝鬱以調升降,薑黃為輔,破滯氣兼活絡,甘草緩急固本,三者協同恢復氣血周流。
  • 氣血同治:香附理氣為主,薑黃活血為輔,符合「氣行則血行」法則,針對氣滯日久成瘀之積聚刺痛。
  • 內外兼顧:既疏內傷七情之鬱,又散外感瘴氣之濁,體現「異病同治」思想,凡因氣機逆亂之證,無論內外邪誘發,皆可施用。

結論:此方結構簡練,重在疏導氣機樞紐,適用於氣滯、氣逆、氣鬱為本的複雜病證,尤擅緩解急性發作性疼痛與情志失調相關病變。

傳統服藥法


香附子(去盡黑皮,微炒)4兩,薑黃(湯浸1宿,洗淨,焙乾稱)2兩,甘草1兩(炙)。
免嵐瘴之息。
上為細末。
每服1大錢,入鹽點,空心服。
神仙九氣湯(《得效》卷三)、九氣湯(《得效》卷四)、神仙不老湯(《普濟方》卷二六七引《余居士選奇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不老湯性味辛溫,有活血作用,孕婦及月經量多者不宜服用。
  • 不老湯有緩解疼痛的作用,但不能根治疾病,如果疼痛持續不愈,應及早就醫。

相關疾病


容易生氣噯氣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不老湯, 出處:《百一》卷四。 組成:香附子(去盡黑皮,微炒)4兩,薑黃(湯浸1宿,洗淨,焙乾稱)2兩,甘草1兩(炙)。 主治:免嵐瘴之患。主治:九氣:膈氣、風氣、寒氣、熱氣、憂氣、喜氣、驚氣、怒氣、山嵐瘴氣,積聚堅牢如杯,心腹刺痛,不能飲食,時去時來,發則欲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