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皮湯

SHI LIU P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黴癘新書》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肺經 16%
胃經 16%
三焦經 16%
肝經 16%
大腸經 16%
心經 0%
脾經
肺經
胃經
三焦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石榴皮湯,顧名思義,以石榴皮為主要藥材。石榴皮性澀、味酸,入脾、腎經,具有收斂止瀉、止血、驅蟲之效。

其收斂作用,可固澀腸道,止瀉止痢,適用於久瀉不止、脾虛泄瀉等症。其止血作用,可止血止崩,適用於血崩、月經過多等症。其驅蟲作用,可驅除腸道寄生蟲,適用於蟲積腹痛、小兒疳積等症。

因此,石榴皮湯以石榴皮為主要藥材,正是利用其收斂、止血、驅蟲等功效,治療相關疾病。

石榴皮湯中加入香附,是取其理氣解鬱、調經止痛之效。

石榴皮性澀,收斂止瀉,但其味苦寒,易傷脾胃,且偏於收斂,若單用恐易導致氣機鬱滯,影響藥效發揮。

香附性溫,善行氣解鬱,能疏肝理脾,使石榴皮的收斂作用更趨和緩,並能促進藥力運行,達致藥效協同,使治療效果更佳。

石榴皮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石榴皮性寒涼,味酸澀,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味甘,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的作用。加入甘草能減輕石榴皮的寒涼之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
  2. 增強功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生津等功效,與石榴皮同用能增強其止瀉、收斂止血的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甘草的加入還能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單味藥材使用過度而造成副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石榴皮湯

石榴皮湯,是中醫中常用的方劑,主治黴瘡,即俗稱的「灰指甲」。

石榴皮湯組成:

  • 石榴皮:味酸澀、性溫,入肺、大腸經,具有止瀉、痢、止血、收斂固澀之功效。適用於治療洩瀉、久痢、便血、崩漏、白帶過多等症狀。

  • 香附:味辛、苦,性微溫,入肝、脾經,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用法用量:

石榴皮15克,香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10-15劑。

注意事項: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慎用。

總結:

石榴皮湯由石榴皮、香附、甘草組成。具有止瀉、痢、止血、收斂固澀、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主治黴瘡。

傳統服藥法


安石榴皮2兩,當歸3兩,阿膠2兩(炙),熟艾(如雞子大)2枚。
以水9升,煮取2升,分3次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陰道炎胰臟炎白帶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子宮頸炎

相同名稱方劑


石榴皮湯, 出處:《黴癧新書》。 組成:石榴皮10錢,香附子10錢,甘草2分。 主治:黴瘡。

石榴皮湯, 出處:《醫心方》卷二十二引《産經》。 組成:安石榴皮2兩,當歸3兩,阿膠2兩(炙),熟艾(如雞子大)2枚。 主治:妊娠暴下不止,腹痛。

石榴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六。 組成:酸石榴皮(微炒)1兩,乾薑(炮)1兩,黃柏(去粗皮,炙,無黃柏,用黃連亦得)3分,阿膠(炙令燥)3分。 主治:虛寒客于下焦,腸滑洞泄,困極欲死;冷痢泄及白帶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