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餅子

MU XIANG BING Z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二十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0%
肺經 14%
肝經 13%
三焦經 9%
心經 5%
大腸經 4%
膽經 4%
腎經 3%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三焦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木香餅子方劑中含有木香,原因主要有二:

一、 疏肝理氣,健脾止瀉: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其擅長於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腹脹悶、脅肋疼痛等症狀。同時,木香還具有健脾止瀉的功效,能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慾不振、腹瀉等問題。

二、 配伍協調:木香在木香餅子方劑中,與其他藥材相互協調,發揮更佳的療效。例如,與陳皮、枳殼等配伍,加強理氣解鬱的作用;與白朮、茯苓等配伍,增強健脾益氣的功效。整體而言,木香的加入,提升了方劑的療效,使其更能針對肝脾不和、氣滯食積等病症。

甘草在木香餅子方劑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其加入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木香性燥,擅長行氣止痛,但容易傷陰。甘草性甘平,具有緩和、調和、增強藥效的作用。加入甘草可以中和木香的燥性,防止其過度耗傷津液,同時還可以增強其行氣止痛的效果,使藥效更加溫和、持久。
  2. 保護胃腸,防止副作用: 甘草具有健脾和胃、潤肺止咳的作用,可以保護胃腸黏膜,防止木香的辛燥之性對胃腸造成損傷。同時,甘草還可以緩解木香可能引起的口乾舌燥等副作用,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療。

總之,甘草在木香餅子方劑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療效、保護胃腸、降低副作用等多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木香餅子方劑中加入薑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行氣止痛功效: 薑黃性溫,味辛苦,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與木香的理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相輔相成,共同提升方劑的止痛效果,尤其適用於氣滯血瘀引起的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2. 促進藥物吸收: 薑黃含揮髮油,具有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的作用,能提升木香等藥材的藥效發揮,使方劑療效更顯著。

總之,薑黃在木香餅子方劑中發揮著增強行氣止痛功效及促進藥物吸收的作用,是方劑組成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木香餅子方劑中包含香附,主要是因為香附具有以下作用:

  1. 行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疏通氣機,緩解腹痛、脅痛等症狀。木香餅子常用於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消化不良等,香附的加入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緩解疼痛。
  2. 健脾和胃: 香附具有一定的健脾和胃作用,可以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木香餅子中加入香附,可以幫助脾胃消化吸收,達到健脾和胃的效果。

木香餅子方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脹,增強功效: 木香餅子主治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等症,而砂仁性溫,味辛,具有行氣消脹、健脾開胃的功效。與木香、陳皮等藥材配合,能增強理氣消脹之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2. 溫中散寒,協調藥性: 砂仁溫中散寒,能緩解木香、陳皮等藥材可能帶來的寒性,有助於溫補脾胃,協調藥性,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功效。

木香餅子方劑中包含甘松,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甘松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之功效,與木香的燥濕健脾、行氣止痛作用相輔相成。二者合用,可更有效地疏肝理氣、健脾止痛,尤其適合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少便溏等症。
  2. 改善藥性,提升安全性: 甘松氣味芳香,有助於掩蓋木香的苦味,使藥物更易入口。同時,甘松具有溫中散寒之效,可緩解木香的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提升藥物的安全性。

主治功效


木香餅子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古籍記載之主治功效

根據多部中醫典籍記載,木香餅子的主治功效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1. 理氣和胃,消食化積:

    • 《衛生寶鑒》、《御藥院方》均指出其能「快氣消食,利胸膈」,適用於脾胃不和、胸膈滿悶、食積不化等症狀。
    • 《濟世全書》提到木香餅子可治「小兒傷食泄瀉,吐乳腹脹」。
    • 《証治準繩‧雜病》將其列入治療脾胃虛弱、榮衛不足的方劑。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則指出其能「治脾經虛冷,胃脘寒痰,胸膈噎痞,口淡舌澀,心腹撮痛,嘔逆宿水,脅下疼悶,喘滿氣急,倦怠少力,全不思食」,並強調其具有「寬胸膈,散滯氣,消停寒,美飲食」的功效。
    • 《大醫馬氏小兒脈珍科》提出其對於小兒冷吐、積吐、冷瀉、食積瀉等都有一定療效。
  2. 化痰止嘔:

    • 《衛生寶鑒》和《御藥院方》均提到其能「化痰涎,止宿酒痰嘔,吐噦噁心」。
    • 《是齋百一選方》和《醫說》記載了一則案例,說明木香餅子對於因過食螃蟹和柿子導致的嘔吐、吐血有顯著療效。
    • 《救急選方》也提到「蟹柿相反,令人吐血,服此解」。
    • 《活人事證方後集》記載其「治食蟹反惡」。
  3. 活血止痛:

    • 《類證治裁》提到木香餅子可用於「腫痛」,將其與生地搗成餅狀外敷並熨燙患處。
    • 《瘍科捷徑》記載其用於治療「乳岩初結隱疼」,並認為其具有「消岩核,結滯舒通」的作用。
  4. 其他功效:

    • 《雞峰普濟方》記載的木香餅子配伍特殊,提到其可以與硇砂配伍,用於某些特定病症(但未明確指出)。
    • 《濟陽綱目》記載了兩種不同配伍的木香餅子,其中一種與「集香丸」功效相同,另一種則以縮砂仁、廣朮等為主藥。

治療原理分析

木香餅子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理氣」、「化痰」、「消食」、「活血」等理論。

  1. 理氣和胃: 木香為君藥,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可以疏通氣機,緩解胸膈滿悶、胃脘脹痛等症狀。香附、薑黃等藥物協助木香加強理氣和胃的作用。

  2. 化痰止嘔: 方中砂仁、甘松等藥物具有溫胃化痰、醒脾開胃的作用,可以減輕痰濕阻滯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尤其是針對宿酒痰嘔,這些藥物能夠有效化解痰飲,恢復脾胃運化功能。

  3. 消食化積: 方中甘草、砂仁等藥物能夠調和脾胃,促進消化,減輕食積引起的不適。特別是對於小兒傷食,木香餅子能夠溫中散寒,消食導滯。

  4. 活血止痛: 木香、薑黃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氣滯血瘀引起的腫痛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例如在《類證治裁》和《瘍科捷徑》中,木香餅子被用於治療腫痛和乳岩,正是取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總結

木香餅子是一個以理氣和胃、消食化積、化痰止嘔為主要功效的傳統中藥方劑。其治療原理基於中醫的整體觀念,通過多種藥物的配伍,達到疏通氣機、調和脾胃、化痰消食、活血止痛的目的。在古代醫學實踐中,木香餅子被廣泛應用於治療脾胃不和、食積、痰嘔、腫痛等病症,並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傳統服藥法


木香1兩,薑黃1兩(洗,焙),香白芷1兩,香附子1兩(炒去毛稱),甘松1兩(去土),芎藭1兩,縮砂仁1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稱)半兩。
款氣消食,利胸膈,化涎痰,止宿酒。
上為細末,水和,捏作餅子。
每服10數餅子,細嚼,溫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木香餅子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嘔吐消化不良氣喘霍亂神經性厭食症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胃下垂噯氣腹瀉食慾不振多痰味覺減退上吐下瀉噁心反胃舌頭僵硬,活動不靈

相同名稱方劑


木香餅子, 出處:《雞峰》卷二十。 組成:木香2兩,甘草1兩半,薑黃2兩,香附子4兩,縮砂仁1分,甘松1分。 主治:男子婦人脾胃不和,胸膈滿痞,心腹刺痛,兩脅脹滿,食不消化,寒痰嘔吐,噫醋吞酸,霍亂吐瀉,五膈氣病,咽喉噎塞,酒毒痰吐,不進飲食。

木香餅子, 出處:《禦藥院方》卷四。 組成:木香1兩,薑黃1兩(洗,焙),香白芷1兩,香附子1兩(炒去毛稱),甘松1兩(去土),川芎1兩,縮砂仁1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稱)半兩。 主治:欵氣消食,利胸膈,化涎痰,止宿酒。主治:痰逆,嘔噦,惡心。

木香餅子, 出處:《局方》卷三(紹興續添方)。 組成:縮砂仁12兩,檀香4兩,甘松(洗)5兩,丁香4兩半,蓬莪朮10兩,木香2兩半。 主治:寬胸膈,散滯氣,消停寒,美飲食。主治:脾經虛冷,胃脘寒痰,胸膈噎痞,口淡舌澀,心腹撮痛,嘔逆宿水,脅下疼悶,喘滿氣急,倦怠少力,全不思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