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解肌湯

MA HUANG JIE J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6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脾經 21%
胃經 15%
膀胱經 11%
心經 10%
肝經 7%
大腸經 4%
腎經 3%
肺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解肌湯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解表: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功效,能宣通肺氣,驅散外邪,適用於風寒感冒初期,症見發熱惡寒、鼻塞流涕、頭痛無汗者。
  2. 解肌透邪:麻黃能促進汗液分泌,將體內積聚的寒邪、濕邪等病邪排出體外,達到解肌透邪的效果,使機體恢復正常功能。

麻黃解肌湯中的麻黃,配合其他藥材,發揮宣肺解表、解肌透邪的功效,治療風寒感冒初期的症狀。

麻黃解肌湯中加入石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表:麻黃解肌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表證,但若患者伴有發熱、口渴等熱證,則需加入石膏清熱解表,以緩解熱證,促進汗出。

二、斂汗止咳:麻黃解肌湯中麻黃性辛溫,易於發汗,而石膏性寒,可收斂汗液,防止汗出過多,並抑制咳嗽。

因此,麻黃解肌湯中加入石膏,可達到清熱解表、斂汗止咳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全面。

麻黃解肌湯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肌透表,宣肺利咽:葛根具有解肌發表之效,能疏散風熱,與麻黃、桂枝等藥協同作用,增強解表功效,促進汗液排出,緩解表證症狀。同時,葛根還能宣肺利咽,緩解風熱犯肺所致的咽喉腫痛。
  2. 清熱解毒,生津止渴:葛根具有一定清熱解毒作用,可輔助麻黃解肌湯清熱解毒,緩解熱毒內蘊所致的口乾舌燥、煩渴等症狀。此外,葛根還能生津止渴,緩解風熱之邪所致的津液不足。

綜上所述,葛根的加入可增強麻黃解肌湯的解表、清熱、生津等功效,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麻黃解肌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麻黃性溫,發散力強,容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味平,能緩解麻黃的燥烈之性,防止藥性過於猛烈,避免傷及正氣。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與麻黃、桂枝等藥物配伍,可以增強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協調。

總之,甘草在麻黃解肌湯中起到了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麻黃解肌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麻黃發汗之燥性: 麻黃性溫,擅長發汗解表,但同時易傷津液,導致口渴、皮膚乾燥等症狀。白芍性寒,能斂陰止汗,滋陰潤燥,可緩解麻黃的燥性,避免過度發汗,保護津液。
  2. 調和營衛,使汗出暢通: 白芍入肝經,具有養血柔肝、調和營衛的作用。麻黃解肌湯以麻黃、桂枝疏散風寒,白芍則協調營衛,使汗液流通,促進風邪的排除,達到解肌止痛的效果。

麻黃解肌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宣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平喘之效。麻黃解肌湯主治風寒表證,兼有肺氣不利,咳喘症狀。杏仁的加入,可協同麻黃等藥宣肺散寒,止咳平喘,使療效更加顯著。
  2. 潤燥化痰: 杏仁還有潤燥化痰的作用,可緩解風寒鬱肺導致的痰液黏稠、不易咳出之症。麻黃解肌湯中加入杏仁,可使藥物更易於入肺,化解痰濁,使治療效果更加完善。

麻黃解肌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助麻黃解表: 麻黃解肌湯主治風寒表證,麻黃辛溫發汗,但寒邪入裡,單用麻黃恐力單不足。肉桂性溫,可助麻黃溫陽散寒,增強解表之力,使汗出更暢,寒邪更易排出。
  2. 溫通經絡,引藥入裡: 肉桂入心、腎經,具有溫通經絡之效。風寒之邪常侵犯肌表,阻滯經絡,肉桂可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使藥力更易深入肌膚,達到散寒解表的效果。

主治功效


麻黃解肌湯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

根據古文記載,麻黃解肌湯主要用於治療傷寒初起 1-2 日,症見體熱頭痛。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 解肌散邪:《傷寒論集成》與《傷寒論輯義》中指出,「解肌」是指解散肌表邪氣,與發汗不同。麻黃解肌湯中麻黃為主藥,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可將肌表之邪氣驅散。而《聖濟總錄》中提到「治時行疫癘,一二日頭疼壯熱煩躁。」也說明此方用於外感病初期,邪氣尚在肌表,需要透過解肌來祛邪。

  2. 清熱除煩:方中石膏具有清熱作用,可針對「體熱」、「壯熱」等症狀。葛根也能生津、解表,緩解熱病初期的津傷與表證。《外臺秘要》中「療傷寒三四日煩疼不解者」也提到此方可應用於熱病持續,出現煩躁疼痛的症狀。

  3. 溫經散寒:方中肉桂溫經散寒,助陽化氣,與麻黃相配可加強發汗解肌的作用,適用於寒邪偏盛的表證。

  4. 調和營衛:白芍養血柔肝,甘草調和諸藥,二者合用可調和營衛,緩解因發汗太過而導致的營衛不和。

主治功效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麻黃解肌湯的主治功效可歸納為:

  • 解肌發表,清熱除煩:適用於傷寒初起 1-2 日,症見體熱頭痛,或伴有惡寒、壯熱、煩躁等症狀,屬於外感風寒、邪在肌表、裡有鬱熱之證。

古籍佐證

  • 《聖濟總錄》:「治時行疫癘,一二日頭疼壯熱煩躁。麻黃解肌湯方」、「治傷寒初患一二日體熱頭痛。麻黃解肌湯方」
  • 《外臺秘要》:「《肘後》療天行一二日。麻黃解肌湯方。」「又麻黃解肌湯,療傷寒三四日煩疼不解者方。」

方劑組成分析

方劑組成中的麻黃、石膏、葛根、甘草、白芍、杏仁、肉桂,分別發揮發汗、清熱、生津、調和、養血、止咳、溫經等功效,共同達到解肌發表、清熱除煩的目的。

現代應用

現代中醫臨床上,麻黃解肌湯也可用於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證屬外感風寒、內有鬱熱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麻黃解肌湯有發汗解表、解肌退熱的功效,適合用於治療傷寒初患1-2日,體熱頭痛。本方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表寒未解、表虛自汗、陰虛火旺、肺燥咳嗽、孕婦及月經期間使用。

相關疾病


頭痛前列腺炎原發性高血壓慢性腎衰竭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腎絲球腎炎脖子頸項酸痛不易流汗心情煩燥頸部連及背部筋脈肌肉強直食指痛中指痛大拇指痛小指痛無名指痛指頭腫痛扳機指食指扳機指中指扳機指

相同名稱方劑


麻黃解肌湯, 出處:《元和紀用經》。 組成:麻黃(去根節,陳者佳)、甘草、升麻、赤芍藥、石膏各等分。 主治:傷寒風邪,寒冷頭痛,項強急,寒熱腰痛,四肢煩疼而無汗者。

麻黃解肌湯, 出處:《肘後方》卷二。 組成:麻黃1兩,甘草1兩,升麻1兩,芍藥1兩,石膏1兩,杏仁2枚,貝齒3枚。 主治:解肌。主治:時行疫癧1-2日,頭痛壯熱煩躁。

麻黃解肌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一。 組成:麻黃(去根節)1兩,石膏(碎)1兩半,葛根(銼)1兩半,甘草(炙)1分半,芍藥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桂(去粗皮)3分。 主治:傷寒初患1-2日,體熱頭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