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影響下腹部痛(小腹痛)的經絡穴道
「下腹部痛」簡稱「小腹痛」,是指下腹部肚臍下正中部位疼痛。古代醫書多認為與腎、膀胱、小腸等病變有關。從經絡的角度探討下腹部痛的經絡,手部經絡主要可以從小腸經、大腸經、三焦經探討,因為這三條經絡都通往下腹部。
腳部的經絡裡,通往下腹部的經絡有:任脈、衝脈、脾經、肝經、腎經、胃經、脾經、膽經。膀胱經看似在背部,而卻透過「別絡」從肛門旁人腹中,分支分布於膀胱和腎。若基於「前病後治」的原則,從膀胱經上的背俞穴下手,可以改善小腹痛。
足厥陰肝經
肝經通往小腹,可以運用太衝穴、蠡溝穴與曲泉穴加以改善。
足太陰脾經
脾經通往小腹,可以運用地機穴、三陰交穴與陰陵泉穴加以改善。
足陽明胃經
最常運用足三里穴、上下巨虛穴改善下腹部痛
足少陰腎經
腎經通往小腹,可運用陰谷、氣穴改善下腹部痛
其他影響下腹部痛(小腹痛)的經絡穴道
既然許多經絡都可以改善小腹痛,基於經絡對應的「臟腑別通」、「表裡對應」甚至是「同名經」的對應原則,也可以從遠端找到對應點,透過遠端的穴道也可以改善小腹痛,因此全身可以改善下腹部痛的穴道可以說是相當豐富。
手太陽小腸經
小腸經最終通往小腹,可以艾灸下腹部,或運用後溪、腕骨穴加以改善
手少陰心經
可運用神門、少府穴改善下腹部痛。
手陽明大腸經
可運用手三里、合谷穴、溫溜穴改善下腹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