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絡數據角度,探討「黃芩」的5種強大應用!

- 最後更新:2024-07-10首次發表:

黃芩是古代中醫最常運用的瀉火類型中藥,主要功效包含:清熱瀉火解毒、燥濕、瀉大腸、清熱利尿、止血安胎、治肝膽疾病,被廣泛運用在各種臟腑火熱疾病。

這麼好用的中藥,許多人卻不知道應用時機?本文透過觀察黃芩的歸經,結合現代人的經絡型態及用法,並統計古人最常用的黃芩相關中藥方劑組成,提供對經絡分析及中藥養生有興趣的人士參考。

黃芩的歸經很複雜

黃芩屬於苦寒性質的中藥,藥性偏寒涼,古代中醫師對於「黃芩」這一味中藥所歸屬的經絡看法分歧,歸屬的經絡非常多。

常見的描述有心經、肺經、肝經、膽經、大腸經及脾經、胃經,這代表黃芩可以治療的疾病很多。

若統計古代所有中藥方劑組成,除了補益類型的中藥之外,古人最常運用的瀉火中藥就是黃芩,其次是黃連。(理解更多)。

由於黃芩屬於苦寒性的中藥,古人普遍認為可以用來瀉除心火、肺火、肝膽火、大腸火、脾胃火氣...等等

從漢朝的《傷寒論》就開始大量運用黃芩,傷寒經方中至少有24種含有黃芩,主要是治療肝膽胃腸消化系統的相關疾病

觀察經絡與黃芩的應用

為什麼黃芩的歸經會這麼多呢?這個問題在過去可能無解,若比對現代人常見的經絡數據,反而可以清楚看出黃芩運用的時機與歸經原理,列出以下幾種可能性:

1.瀉肝胃火,治肝膽脾胃疾病

在《傷寒論》中,張仲景運用「小柴胡湯」來治療「少陽病」,也就是一種肝膽功能失調相關的病症,小柴胡湯本身就有黃芩。

黃芩常用來治療肝膽疾病
黃芩常用來治療肝膽疾病

古書《神農本草經百種錄》中提到,黃芩是一種中空且呈黃色的草藥,主要用於治療大腸相關的疾病,能夠去除腸胃的各種發炎或火熱疾病。

《傷寒論》中對於黃芩的應用,提到如果太陽病與少陽病一起出現,進而出現腹瀉,就運用「黃芩湯」。

如果少陽病痊癒後,心下(胸骨下方)感到脹滿但不痛,就用「瀉心湯」,尤其是各種瀉心湯都含有黃芩。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現代人體質很容易出現「肝經實證」。

黃芩適合運用在現代人普遍有肝火的體質現象。當肝經實證的時候,胃經、膽經也常常連帶出現實證。

過去幾年來,有不少會員都發現,當肝經+胃經出現實證的時候,運用「小柴胡湯」之類的中藥效果非常好。

黃芩可以改善肝火、膽火與胃火
黃芩可以改善肝火、膽火與胃火

如果就瀉火的角度來看,關鍵就在於「黃芩」+「柴胡」這種組合,約有800種中藥方劑有這種成分。

現代臨床也發現,黃芩所組成的相關類方如「大柴胡湯」,確實可以用來改善各種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膽囊炎、膽結石、急性胰腺炎...等等。

此外「黃芩」+「白芍、赤芍」這類組合,有高達1435種中藥方劑,「黃芩」+「枳實」有716種個中藥方劑,這是從肝膽的方向來治療的一種常見組合。

黃芩瀉火的功效,除了改善肝病,也可以改善脾胃、腸道疾病。名醫朱丹溪曾經提出,黃芩能治療腹部的火氣。宋代名醫成無己認為,黃芩味苦,通過心經來排除脾胃的熱氣。

古人認為黃芩可以清熱瀉火,具有解毒功效
古人認為黃芩可以清熱瀉火,具有解毒功效

因此,古人還會加上其他的苦寒藥一起運用,常用的如「黃芩」+「黃連」有高達1121個中藥方劑。

「黃芩」+「梔子」有861個中藥方劑。「黃芩」+「黃柏」有546個中藥方劑。「黃芩」+「知母」有445種中藥方劑。

從4萬多個古代中藥方劑的成分中發現,古人最常運用「黃芩」加上通往脾胃的「甘草」這種組合,約有2263個中藥方劑含有這種成分。

2.改善脾胃痰濕

通常苦寒的中藥,就會具備「燥濕」的功效。古書《本草經疏》解釋,黃芩陰寒,能夠治療熱性疾病。味道苦澀,有助於去除濕氣,可以治療黃疸、腸道疾病、腹瀉等,都是由於濕熱過盛所引起的疾病

《本草綱目》提到,黃芩能夠清除肺部的火氣,並調節脾臟的濕氣。從大量的古代典籍看來,都明確指出黃芩可以治療腹部濕熱所造成的胃腸疾病。

古人認為黃芩可以清熱瀉火去除濕氣功效
古人認為黃芩可以清熱瀉火去除濕氣功效

這該如何用現代化理解呢?延續上面的經絡型態,通常肝經、膽經與胃經實證的人,脾經與膀胱經都是虛證,呈現所謂的鐵三角經絡型態。

尤其是長期脾經+膀胱經虛證的人,體內很容易產生濕氣。下面這張經絡圖,幾乎可以說就是體內有肝膽胃火,且脾胃濕熱氣的經絡模型。

肝膽胃火,體內有脾濕現象的經絡型態
肝膽胃火,體內有脾濕現象的經絡型態

這時候,從黃芩的歸經記載就可以清楚看出,一味中藥就可以通往這些所有經絡,改善這些異常經絡

依照《神農本草經別錄》的記載,黃芩能消除痰熱,痰火若在胸中生成,會引起煩躁不安,在下腹部則可能導致劇烈疼痛。當胃中的濕熱被清除後,胃部就會舒適,並且能正常消化食物。

所以,古人還會加上其他的去痰濕中藥一起運用,常用的如「黃芩」+「白朮」有665個中藥方劑,「黃芩」+「陳皮」有622個中藥方劑。「黃芩」+「半夏」這種組合,有601個中藥方劑。

3.瀉肺大腸火、瀉下

寒涼性的藥物,通常會結合其他的瀉藥,來達到瀉大腸火的目的。例如:「黃芩」+「大黃」有高達809種中藥方劑。

最有名的「三黃瀉心湯」,就是由大黃、黃連、黃芩來組成的,專門用來改善體內火熱造成的口舌長瘡、吐血或流鼻血、胸中煩躁發熱、大便乾硬、小便顏色深黃,且排尿時有灼熱感,這些都是體內火氣大症狀。

黃芩可以瀉大腸火,常被用來結合瀉下中藥
黃芩可以瀉大腸火,常被用來結合瀉下中藥

若延續上面的經絡型態,通常肝經、膽經與胃經實證的人,脾經與膀胱經都是虛證。

肝經實證與大腸經具有臟腑別通對應關係,所以肝經實證時也會造成大腸經異實證,連動三焦經實證,這就是典型的火氣經絡現象

當這種經絡型態出現時(見下圖),就更適合運用黃芩,因為黃芩善於清肺火,以及上焦之實熱,連帶清除大腸火

黃芩適合鐵三角經絡化火的經絡型態
黃芩適合鐵三角經絡化火的經絡型態

有趣的是,由於黃芩經常被用來瀉火氣,古人也會擔心強力腹瀉之後會傷到身體,通常會加上當歸、人參這類中藥。

例如:「黃芩」+「當歸」就有高達1288個中藥方劑,「黃芩」+「人參」就有711個中藥方劑。

4.清熱利尿、止血安胎

通常苦寒的中藥,都同時會具備有利尿、止血功效,這是因為泌尿系統及子宮相關疾病,常常都是體內火氣大所造成的。

《滇南本草》中提出,黃芩能向上清熱,減輕肺部的火氣,向下則能清除膀胱中的火熱。對於男性而言,它可以治療各種泌尿系統疾病。

黃芩可以清熱利尿,止血安胎
黃芩可以清熱利尿,止血安胎

對女性來說,能夠緩解突然嚴重的月經出血(崩漏),能夠調節經期並清除體內火熱,對於懷孕期間胎兒遭受火熱影響而不安的情況,能夠清除胎熱,所以古人也用來安胎。

很神奇的是,上面提到的鐵三角經絡化火的人,確實在男性有機會出現排尿障礙,女性出現崩漏或是月經不規則(進階閱讀)。

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許多人膀胱經都是出現虛證,這應該就是體內火氣造成泌尿系統疾病的經絡模型

因此古人還會結合其他中藥,例如「黃芩」+「連翹」這種組合,約有616個中藥方劑。「黃芩」+「生地黃」約有858個中藥方劑,「黃芩」+「川芎」約有944個中藥方劑。

5.清熱瀉火、解毒

古人認為黃芩也具有「解毒」功效,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黃芩含有黃芩苷、黃芩素、黃芩甙等活性成分,具有強效的抗菌、抗病毒和抗氧化作用。

上面提到古人最常運用「黃芩」+「甘草」這種組合,除了瀉除體內的火氣之外,這兩味中藥就是善於解毒。

由於古人非常喜歡運用黃芩,因此其組成功效還不只這些,以上提到的只是組成數量較多,較多人能夠理解的功效,古人的用法確實是變化多端。


總結:從「黃芩」複雜的歸經現象看來,單純這一味中藥,就可以用來改善這種複雜的鐵三角經絡化火熱現象,算是核心的中藥

由於這個中藥本身是寒性的,所以通常適合「熱性體質」,或者是體內「寒熱夾雜」的人,主要用來改善陽病、熱病

黃芩的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黃芩既然屬於寒涼性質的中藥,自然就不適合體內有寒氣的人長期服用。尤其是脾胃虛寒,所導致的食慾不振、大便稀薄、腹瀉的人特別要謹慎服用,尤其是「寒性陽虛經絡體質」的人要慎用。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看來,不是每個人都是鐵三角經絡化火的,有一定比例的人是鐵三角經絡結合寒氣,呈現所謂的「綜合經絡型態」。

所以這時候體內寒熱夾雜,因此古人就會有「黃芩」+「乾薑」(151種方劑),「黃芩」+「附子」(94種方劑)這種組合,主要就是「瀉心湯類」。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