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絡觀察「寒濕」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每個人都可以驗證!

- 最後更新:2025-04-01首次發表:

每當進入陰雨綿綿、寒冷濕重的季節,就會有會員回報身體又出現不適。這時,正是觀察經絡變化的最佳時機。

現代人普遍屬於寒濕體質,因此引發的健康問題千變萬化,遠超出一般人的想像。現代研究發現,濕氣對於細胞中的「線粒體」的損害最為顯著。

本文將從經絡的角度,深入探討寒濕之氣對身體與疾病的影響,並分享部分會員的真實案例,提供給長期受寒濕困擾的族群作為養生參考。

現代人健康受困於寒濕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中醫學者,在她的暢銷書《病從寒濕來》中提到,寒濕可以外感,也可以內生,現代人很多都是寒濕體質

現代中醫研究發現,外濕邪氣入侵人體後,除臨床表現如身體困重、關節酸重、小便不利外,在細胞層面亦可引起明顯病理損傷,其中尤以對於「線粒體」的損害最為顯著(註1)。

台灣地區一年四季的濕氣重,許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身體長期又寒又濕,因為沒有儀器可以檢查出來,西醫師也不會告訴你!

現代人體質,普遍處於寒濕狀態
現代人體質,普遍處於寒濕狀態

由於「寒濕」在陰陽屬性上都是屬陰性,會讓身體出現「陽虛」現象,可以透過觀察陽經的能量數值來印證。

雲端中醫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運用所謂的「寒熱指數」快速理解:只要是「下寒」的人,「膽經」與「胃經」就會常常出現虛證。

如果一個人一年四季都穩定出現這2條經絡虛證,那就很可能是寒氣+濕氣所塑造出來的「寒濕體質」

從腳部開始理解寒濕

理論上是如此,實際上就要透過會員長時間的分享以及驗證,才有可能能印證寒濕對身體的影響。

要理解「寒濕體質」的人身體會出現哪些變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一個這種體質的人,直接檢測他的經絡,直接觀察紀錄他平日的感受即可理解。

這裡從腳來開始理解「寒濕」。依照楊力教授的觀察,體內有寒濕的人比別人更怕冷,一年四季都手腳冰涼

這是什麼原因呢?如果觀察膽經與胃經的運行路線,主要就是位於小腿前側與外側,如果這兩條經絡沒有能量的話,通常這裡是很容易發冷的

膽經與胃經虛證小腿發冷部位
膽經與胃經虛證小腿發冷部位

某會員從2022年初開始幫自己進行經絡檢測,觀察至2025年後,確認屬於「綜合經絡體質」。這種經絡體質通常一年四季都是膽經+胃經虛證。

他反覆觀察幾年後發現,每年冬季一至隔年春季這段期間,他確實會感到小腿發冷,而且位置就剛好位於小腿的前側與外側,尤其是下雨天更加明顯。

而在夏天,這種現象基本上會消失,但是待在冷氣房幾個小時之後又會出現,他會感覺小腿那塊部位,會像冰塊一樣散發出寒氣的感覺。

從系統中數百個腳部發冷的經絡數據中也可以發現,都可以輕易看到膽經與胃經虛症的訊號(見下圖)。

腳部容易發冷的經絡型態案例
腳部容易發冷的經絡型態案例

可見,從經絡的角度來看,也可以印證寒濕對身體的影響,直接造成腳部冰冷,反映在經絡路線上。

從泌尿系統理解寒濕

依照楊力教授的觀察,體內有寒濕的人,很容易得腎臟(腎炎、腎病綜合症),女性出現「子宮」疾病,出現月經不調、痛經、不孕。

從漢朝張仲景《金匱要略》中所記載的濕病,就是具備「身體困重」、「濕邪流注關節」、「小便不利」等特性。

因為寒濕之氣,也會傷害到「腎陽」。關於「腎陽」的這種抽象概念,許多人永遠不能理解,但是從經絡來理解其實是很容易的。

這個膽經、胃經路線往上走,就是通往整個下腹部與泌尿系統,所以有很多人的泌尿系統疾病,根源與體內的寒濕。許多人不會覺得泌尿道與這兩個經絡有關係,其實只要看下面這張圖即可理解

膽胃經虛證與泌尿系統的關係
膽胃經虛證與泌尿系統的關係

同時,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當膽經、胃經呈現虛證時,通常腎經也會同時出現虛證,這項觀察完全解開了經絡之間的關聯秘密。

從上述分享的腳部寒冷經絡圖案例中,也可以輕易看出腎經同步出現虛證的情況。臨床上常見的「足底筋膜炎」,也與寒濕體質息息相關。

2023年5月期間,某會員在冷氣房待了一整天之後,觀察到自己的尿液在馬桶中出現許多泡泡,並伴隨明顯的排尿不盡感。此外,頻尿的現象也明顯加劇,即使只喝一點點水,也會產生強烈的尿意。

運用遠紅外線線烘腳,提升膽經胃經能量之後,排尿時殘留感竟然快速消失了!完全可以印證這對腎臟泌尿系統的影響。

不論男女,在寒濕的季節下容易發病
不論男女,在寒濕的季節下容易發病

2025年3月底期間,台灣連續多日降下濕冷的雨,某女性會員也在這段期間回報,她觀察幾年下來清楚發現,每次只要寒冷下大雨期間,不超過兩天她的陰道就會發炎。

她覺得很納悶?根本就沒有出門整天待在家,也會受到寒濕之氣的影響,難逃天氣的魔掌。

從消化系統理解寒濕

依照楊力教授的觀察,體內有寒濕的人,很容易得到「脾胃病」、「大小腸」疾病。例如胃痛、食道逆流、便秘、泄瀉。俗語說「十胃九寒」,現代人很難脫離這種體質。

若從經絡來理解,這個膽經、胃經路線往上走,其實就是通往大腸、小腸、肝膽脾胃,所以有很多人的消化系統的問題,這依然根源與體內的寒濕

膽胃經虛證與消化系統的關係
膽胃經虛證與消化系統的關係

最常見的症狀就是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胃痛或胃不舒服、容易脹氣、心情煩躁、胃酸倒流、打嗝呃逆。消化道的症狀變化多端,很難完全描述清楚。

這時候除了消化道系統的問題之外,也會反映在「背部」,因為人體的背部有所謂的膀胱經的俞穴,至少在背部肝俞、膽俞、脾俞、胃俞附近會感到疼痛。

要印證這個現象實在是太容易了,從系統中上千個消化系統疾病的經絡數據,都可以輕易找到陽虛經絡型態的影子。下面就是四個長期脾胃消化障礙,食慾不佳的真實經絡數據。

脾胃消化障礙常見的經絡型態
脾胃消化障礙常見的經絡型態

從呼吸系統理解寒濕

依照楊力教授的觀察,體內有寒濕的人,很容易得到肺病(咳嗽氣短、慢性肺病)、心臟病(胸悶、心絞痛)。

中醫經常用五行來解釋所謂的脾胃(土)與肺臟(金)的關係。若從經絡的角度來看,膽經+胃經+腎經虛證的人,肺臟、心臟是不可能太好的。

由於這個膽經、胃經路線往上走,其實就是通往肺臟、心臟,所以會出現呼吸系統的問題,這依然根源與體內的寒濕

膽胃經虛證與呼吸系統的關係
膽胃經虛證與呼吸系統的關係

中國大陸在新冠肺炎期間,直接研究方艙醫院「寒濕鬱肺型」患者,評估中藥治療方法對新冠肺炎的臨床療效,印證單純運用中藥治療時間較短,轉為重症、死亡及發生不良反應的情形亦明顯較少。(註2)

可見有一定比例的人,體內就是長期寒濕,因此透過改善體內的寒濕現象,就可以提升免疫力,以對抗新冠病毒。

從頭部理解寒濕

依照楊力教授的觀察,體內有寒濕的人很容易罹患「憂鬱症」,容易感到疲勞,每天精神不好,對於人生一點都沒有衝勁。

這個膽經、胃經路線往上走,最後就是通往頭部。如果是膽經、胃經能量正常的人,通往頭部的能量充足的。

然而,體內有寒濕的人,通往頭部的能量不足,自然會出現各種腦部與精神疾病。

膽胃經虛證與頭部的關係
膽胃經虛證與頭部的關係

關於寒濕影響頭部精神狀態的現象,有一位會員長期觀察並回報,每當一段時間內持續濕冷下雨時,他的頭腦就會變得遲鈍不靈活,原本非常簡單的思考過程,會變得反應遲緩、慢半拍。經過幾年的反覆觀察,這種現象已經非常明顯。

積極排寒濕,應付各種疾病

「濕氣」對人體的影響深遠,幾乎涵蓋所有「經絡體質」的型態,沒有任何一種能倖免於它的干擾。

可說是最具破壞性的外來因素之一,對現代人的健康造成極大威脅。對於重視養生的人來說,絕對應該嚴肅看待這個問題。

近年來,不少具專業背景的會員(如中醫師)私下分享,他們發現多數疾病的背後,其實都與濕氣有關,這也是為什麼在台灣這樣濕熱的環境中,許多病症相對難以治癒。

雲端中醫中心也因此撰寫了多篇關於排濕的文章,建議可參考其中的內容。

簡單來說,如果你有某種疾病困擾多年、治療效果始終有限,那麼進行排濕後,往往能改善大半。

曾有一位會員分享,住在台灣時經常身體不適,但每次旅遊到較乾燥的地方(如北京或加州),健康狀況就大幅好轉,可見濕氣對她的影響非常明顯。這也說明,單單改變居住環境,有時就能達到「治病」的效果。

對於體內寒濕較重的人,若能配合服用一些去寒除濕的中藥,如「附子理中湯」、「平胃散」、「吳茱萸湯」等科學中藥,通常會有更明顯的改善效果。

一般人平時也可以視情況選用「參苓白朮散」、「真武湯」、「苓桂朮甘湯」等中藥來幫助排濕,大多能有效緩解相關不適症狀。


總結:

改善寒濕體質的方法,講理論上是很簡單的,就是去寒氣、去濕氣。平常注意不要讓寒氣濕氣入侵體內,體內有寒氣濕氣的人,進行經常進行養生排除寒氣及濕氣。

尤其是住在海島地區的人,更需要注意濕氣對身體的影響,如果沒有排除濕氣,體內的疑難雜症是永遠難以被治癒的。

註1:宋雨萱.《金匱要略》濕邪致病特性及“濕性著”之線粒體特徵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學,2023

註2:於薇.基於真實世界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寒濕郁肺證的回顧性研究[D].湖北中醫藥大學,2023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