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絡體質,突破「同病異治、異病同治」辨證困境!

- 最後更新:2025-03-11首次發表:

自從人工智慧(AI)逐漸普及以來,持續有專家在研究中醫人工智慧如何建立?卻沒有明顯突破。其關鍵障礙在於中醫「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核心理念難以精確落實。

要突破這一困境,關鍵在於解析個體獨一無二的「人體大數據」,以清晰釐清不同體質與症狀間的差異。

本文從「經絡體質」的角度探討如何克服「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辨證難題,並為中醫界及中醫養生愛好者提供參考。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很難懂

所謂的人工智慧,是假設有一個真人的智慧,可以運用科技來模擬替代。如果連真人的智慧,也都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話,那任何高科技也難以替代。

中醫治病總讓人覺得是亂槍打鳥,長期以來被西方醫學認定為是偽科學的,這加深建立出人工智慧的困難性。

中醫的治病思維模式,連真人都感到困惑!例如:同一位病人,如果給10位醫生看,會產生9種完全不同診斷結論。

在這種狀態之下,中醫人工智慧究竟是該依照哪一種看法來建立呢?有什麼客觀性的判斷依據嗎?

這其中最關鍵的思考邏輯,就是「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的概念,這讓中醫治療疾病產生靈活性、個體化和針對性,是中醫學區別於西醫學的重要特點之一,也是中醫最難學習的部分

中醫診斷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其實很困難
中醫診斷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其實很困難

所謂的「同病異治」,是指同一種疾病,由於發病的時間、地域、患者個體情況(體質、年齡、性別等)不同,或疾病發展的階段不同,所表現出的「證候」不同,因而治療方法也有所差異。

例如,同樣是感冒,有些人用熱藥,有些人用寒藥,治療方法完全治療方法完全不同,因為「證候」不同。

所謂的「異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如果其病機(疾病發生、發展的根本原因和機制)相同,表現出相同的證候,就可以採用基本相同的治療方法。

例如,不同的疾病,都可以運用「逍遙散」一種中藥來治療,因為這些疾病都是根源於「肝氣鬱結」。

簡單總結如下:

  • 同病異治:同一種疾病(例如肝炎),不同人、不同階段、不同季節、不同地域,治法完全不同。
  • 異病同治:不同種類疾病,病機證候相同,治法就相同。

「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互相補充,共同構成了數千年來中醫辨證論治的完整體系。

同樣疾病的辨證方法很亂

要精確達到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關鍵技巧,就是要精準「辨證」,也就是說,千古以來的神醫,就是能夠達到精確地辨證。

在旁邊的人看來,這個神醫的診斷實在是匪夷所思?明明進來10個不同的病人,都開同樣的藥。明明遇到10種完全一樣的疾病(例如頭痛),卻都開不同的藥?

所以,徒弟們就會覺得很奇怪,神醫的葫蘆里到底是賣了什麼藥?這種判斷邏輯如何建立人工智慧呢?

神醫的思維,經常讓人難以理解與學習
神醫的思維,經常讓人難以理解及學習複製

究竟中醫理論理總共有多少證候?依照權威書籍《中醫症候鑑別診斷學》中的分類,基於各種中醫學派最少可以產生300種以上證候,而臨床實務上有更多。

以肝炎為例,依照不同的中醫派別很多,每一派的看法都不一樣(註1),應對的治療方法也不同,若將這些派別進行歸納,可以分類為最少15種以上證候與處置方法,可參考下圖:

傳統中醫辨證肝炎,證型多到讓人眼花撩亂
傳統中醫辨證肝炎,證型多到讓人眼花撩亂

所以,同樣是肝炎病患,如果給100位中醫師診斷,就會出現完全不一樣的證候推斷,相同的證候卻也有不同的中藥處方,這簡直根本就沒有學會的可能性。

中醫派別眾多,同一位病人在多派中醫診斷下結論天壤地別
中醫派別眾多,同一位病人在多派中醫診斷下結論天壤地別

如果把這些知識給AI人工智慧學習,AI乾脆就直接宣告精神分裂,完全不知道怎麼學才是好?

從中醫歷史演變可以清楚看出,中醫千年來依賴演繹推理判斷證候,到最後只能依賴權威,只要哪一派很多人支持,那一派就是對的!而這卻不是科學的態度與精神。

所以,如果對疾病診斷的看法沒有統一性之前,中醫人工智慧將會遇到這種困境,而這個困境與真實世界的中醫師遇到的困境是一樣的。

經絡體質本身就是一種證候

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將每個人身體上的疾病,歸納成更少且邏輯更清晰的證型呢?

答案是肯定的!透過「大數據」的概念,完全可以達成這個目標。

這裡所指的「大數據」,並非網路上的那些數據,而是每個人自身所累積的「身體大數據」。

如果可以找出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存在一種獨特的「證候」,這就可以解決因人而異的問題

每個人體內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大數據現象
每個人體內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大數據現象

許多剛加入雲端中醫的會員,起初會對經絡數據的準確性產生疑問。

我們通常會鼓勵他們:「先不要急著懷疑,只要持續進行經絡檢測,一段時間後,這些疑問自然會迎刃而解。」

這是因為,當一個人進行經絡檢測一段時間之後,會發現自己的「經絡型態」往往高度相似,甚至長期保持不變。這正是所謂的「經絡體質」,代表個體長年不變的經絡特徵。

許多資深會員後來不再頻繁檢測,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經絡圖幾乎沒有變化,總是呈現相同的型態。

這個現象蘊含著極具價值的信息:一個人身上出現的所有疾病,實際上都是源自於幾乎不變的「經絡模型」

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病根」,如果病根未被清除,它總會在適當的時機引發各種疾病!

一個人在沒有生病之前,就已經建立起自己獨特的經絡模型,生病之後還是呈現一樣的經絡模型,在同樣的型態下,某些經絡明顯不平衡(嚴重程度增強),就會產生疾病。

平時沒病與發病的經絡型態類似,個別經絡的不平衡程度加劇
平時沒病與發病的經絡型態類似,個別經絡的不平衡程度加劇

所以這種「經絡模型」,本身就是一種證候,這是每個人都不一樣的

這個證候的本身,包含「經絡辨證」、「臟腑辨證」、「六經辨證」、「氣血津液辨證」...等等,核心就是透過整組異常經絡所構成。

經絡體質破解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既然這種經絡模型,本身就是一種症候,那怎麼達到「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境界呢?

要達到這個境界,其實對一般社會大眾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你不需要面對各式各樣的病患,也不會有機會面對數以千萬計的經絡數據。

以「肝炎」為例,雲端中醫經絡數據研究人員可以清楚發現,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可以找出完全不同的經絡型態,卻都是同樣罹患肝炎。

所以,完全相同的疾病,背後卻有完全不同的經絡模型,這就是「同病異治」背後的原理。

從大量經絡數據中,可以清楚看出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現象
從大量經絡數據中,可以清楚看出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現象

反過來,同一種經絡型態,會出現的疾病變化多端,這是更常見的現象,許多雲端中醫的文章都可以印證。

所以,就算是不同的疾病,同樣的經絡型態,治療的方法也是一樣的,這就是「異病同治」背後的原理。

例如,有一個人頭暈,另外一個人是腹瀉,看起來表面上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卻都出現「手三陽經」虛證,運用「附子裡中湯」都可以治癒。

改善經絡體質可治萬病

在這種思路之下,每個人只要了解自己的「經絡體質」,就已經找到自己身上的「證候」。

絕大多數人都不是醫生,沒有必要去學習或達到「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境界。

因為,每個人只要了解自己的經絡模型,隨時解除自己身上的證候,就可以預防及治療所有與自己相關的疾病

只要你經常幫自己進行經絡檢測,長達一年之後,你就可以透過雲端中醫經絡體質系統,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經絡模型,這時候你會比任何人(包含醫生),還要清楚自己的狀態。

這時候,有沒有中醫人工智慧並不那麼重要,因為你已經清楚知道自身的疾病是怎麼造成的,也清楚知道為什麼自己的病治不好?這一切的問題,還是在自己的身上,不需要依賴任何人!

2025年某會員就分享,他在跑步時發現下半身大腿股四頭肌內中外部分,感覺有一點痠痛,馬上幫自己經絡檢測,自覺狀況不妙(下圖上)。

運用筋膜槍按摩之後,提升體能數值及改變經絡型態
運用筋膜槍按摩之後,提升體能數值及改變經絡型態

結果,他馬上拿筋膜槍,把大腿附近的酸痛點打一打,再度進行經絡檢測,沒想到體能數值明顯提升(43提升至78),異常經絡減少一大半。

任何初學者,都只要看著經絡圖的文字,就知道應該運用筋膜槍疏通脾經、腎經、膀胱經這些經絡,這是非常簡單易懂的。

只要長期這樣進行養生,就可以改變這種「經絡模型」,這已經在實踐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精神

也就是說,認真面對自己的經絡體質,只要經常養生,不要讓經絡型態走入極端的不平衡狀態,可以精確預防及改善各種疾病!


註1:關於肝炎的證候,歸納自高雄榮民總醫院張浪中醫師中山醫學大學.、沈瑞斌中醫師發文、和平醫院論文…等等。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