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絡理解中醫的證候,簡化疾病治療的原理!

- 最後更新:2025-03-12首次發表:

中醫科學化已被討論數十年,眾所皆知這是一種必然趨勢,然而至今進展依然有限。

其關鍵原因在於,中醫科學化儀器所診斷的是「證」,而非西醫所指的「疾病」。

若能找到一種簡單、高效且精確的方法來快速辨識「證」,便能有效預防與改善疾病,使中醫科學化成為可能。

許多會員曾經提問,該如何從一張經絡圖判斷出「證候」?本文提出相關解答,供中醫界及中醫養生人士參考。

中醫治證不治病

中醫理論很單純,但是多數人卻學不懂,原因在於現代人從小接受現代醫學教育,難以接受中醫的理念。

在既定的醫學知識制約之下,先入為主的意識形態,根本無法接受中醫對待疾病看法的不同觀點。

中醫治療的不是疾病的本身,而是是疾病背後的「證候」。

所謂的「證候」,是透過一系列多種症狀所組合出來的,類似現代醫學定義的「症候群」。

一系列症狀,組合出一種證候
一系列症狀,組合出一種證候

例如,某人一大早起床頭痛、腰痛,走在路上頭暈、兩眼昏花,中午吃飯時間沒有食慾,感到非常疲勞…等等,這些都是症狀。

透過這些「症狀」清單,可以判斷出是哪一種「證候」,例如「脾腎兩虛」、「脾胃氣虛」都是證候。解除相關「證候」之後,相對應的疾病就會消失。

也因為中醫解除的是一大群症狀,所以一次可以解決很多疾病,因為背後都是基於一種證候。

疾病反推證候,有太多可能性

中醫究竟有多少證候呢?依照權威書籍《中醫症候鑑別診斷學》中分類,中醫基於各種學派最少可以產生300種以上證候,數量看起來非常多。

不過若比起現代醫學,這可是小巫見大巫了。現代醫學將疾病分類15萬種以上,如果將15萬種疾病分類為只有300種證候,中醫明顯已經將其化繁為簡。

中醫的證候,可以將現代醫療疾病化繁為簡
中醫的證候,可以將現代醫療疾病化繁為簡

可是,現在醫學疾病雖然分類15萬種疾病,卻都是運用科技檢驗分類出來的,有明確的判斷條件依據。

然而,任何人如果去閱讀中醫書籍,會發現不論探討什麼疾病,都會列出5-10種證候的可能性,每一種判斷起來都很主觀。

每位中醫師的判斷方法與角度立場都不一樣,沒有客觀且量化的檢驗儀器。中醫要像西醫一樣看起來很科學,這是不容易達成的!所以西方直接認定中醫就是偽科學

中醫科學化是診斷證候科學化

中醫科學化雖然已經被提出了非常多年,現在可以看到的是中醫西醫化,而不是中醫科學化。

真正的問題在於,中醫從漢朝開始就是堅持「隨證治之」的精神,中醫治療的是「證」(註1),所以中醫科學化也應該是朝向辨證的科學化,而不是中醫西醫化。

事實上,不論是哪一種現代化中醫科學儀器(脈診儀、面診儀、經絡儀...等等),診斷出來的只是「證候」,而不是「疾病」

以「經絡儀」為例,經絡檢測出來的經絡現象,本身就屬於「經絡辨證」,肝經實證+心包經虛證時,這個現象的本身就是一種證。

所以運用經絡儀的人都要有一個基本理解,這不是用來診斷疾病,而是用來診斷證候

中醫檢測儀器所檢測出來的是證候,不是疾病!
中醫檢測儀器所檢測出來的是證候,不是疾病!

所以,常常有人問說,經絡檢測可不可以檢測出高血壓、糖尿病?這完全是不同的概念,無法畫上等號。

經絡型態包含多種證候可能性

過去幾年來,有非常多的會員或網友詢問,提出一張經絡圖,希望知道是否代表「腎陽虛」或「肝火旺」?。

類似這樣的問題,在幾年前是不容易回答的,隨著越來越多個人版的會員分享自己的實際症狀,發現證候與經絡圖確實有一定的關係。

例如,在經絡圖上出現「脾經虛證」時,確實常出現中醫的脾虛症狀(食慾不振、腹脹腹瀉、面色萎黃、四肢無力、精神疲倦、體虛怕冷、消化不良、大便溏稀、容易疲勞...等等)。

依此類推,腎經虛證的時候,也很容易出現腎虛的症狀,肝經實證的時候,也很容易出現肝火的症狀。

每一個人的經絡圖,通常都有5-10條異常經絡,所以組成出來的症候就會非常複雜。

一張經絡圖包含很多證候的可能性
一張經絡圖包含很多證候的可能性

例如,最常見的鐵三角經絡型態,肝經實證、脾經虛證、腎經與經膀胱虛證,這就有可能是肝火、脾虛、腎虛、膀胱虛...等等。

彼此之間交互運作之下,更可能出現「肝脾不調」、「肝旺脾虛」、「脾腎兩虛」、「膀胱虛寒」...等等。

這裡提到的鐵三角經絡型態還是屬於基本型,變化型的異常經絡更加複雜,所以可能產生的證候就會更多。

所以一張經絡圖,可能包含至少20-30種證候的可能性,這就是為什麼透過經絡圖,雖然不能直接診斷證候,卻已經可以縮小診斷範圍。

如果再配合比對這張經絡圖出現的症狀,就可以找出最有可能的證候。

從經絡學習中醫證候並不難

以上寫的概念還是很抽象,許多人還是沒辦法理解,其實可以用更簡單的方法來算給大家理解。

假設有一個人,經常出現某一種經絡型態,而這種經絡型態包含20-30種可能證候,1種證候可能產生50種疾病。

反過來看,只要改善1種經絡型態,就可以改善20-30種證候,預防1000種疾病。

這就是運用經絡儀建立預防醫學的基本原理,也落實了中醫「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根本精神(註2)!

任何人,只要持續專注改善自己的經絡體質,就可以改善背後蘊藏的幾十種症候,藉此預防數百千種疾病。

你或許會問,真的有人成功嗎?事實上多數雲端中醫的會員,都已經累積很多的成功案例。

2025年3月某會員就分享,他自從閱讀雲端中醫的文章之後,他經常就開始按摩自己的肚子,他發現確實有很多地方會出現硬塊結節,漸漸地他發現肚子真的變軟了。

他分享的經絡圖,就是呈現腹部經絡阻塞的「手三陽經」虛證(見下圖)。

腹部經絡阻塞,手三陽經呈現虛證
腹部經絡阻塞,手三陽經呈現虛證

手三陽經虛證,可能有很多種證候可能性,例如脾胃虛寒、脾虛濕盛、小腸大腸虛寒...等等。

然而對他而言,究竟什麼證候並不重要!關鍵是將這些異常經絡回歸到正常的狀態,所有的證候候都會自然消失。

以下就是這位會員在2025年3月的回饋,透過持續養生改變經絡的狀態,身體健康已經明顯改善。

會員回饋運用經絡養生的明顯改變
會員回饋運用經絡養生的明顯改變

也因此,雲端中醫提出來的系統,非常適合社會大眾自行學習,因為並沒有太多複雜且困難的知識。

不少資深會員,他們在過去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裡,在生病的時候不需要找醫生。

單純透過經絡拍打、穴道按摩,服用簡單的中藥...等等,就可以讓自己的健康,持續保持在穩定的狀態。

運用現代科學儀器診斷出中醫的「證候」,運用各種中醫療法改善證型後,「症狀與疾病」自然消失,這是中醫科學化過程的一個邏輯思路,提供有興趣中醫科學化人士作為參考。


註1: 「證」相關的詞語有「證型」、「證名」、「辨證」、「病證」、「證候」

註2: 「同病異治」,是指對於同一種疾病,由於發病時間、地點或體質不同,出現不同的證型。針對不同的證型,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異病同治」,是指對於幾種不同的疾病,出現同樣的證型,可以有相同的治療方法。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