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六 (1)

1. 五痔方一十二首

崔氏論曰:凡痔病有五,若肛邊生肉如鼠乳出孔外,時時膿血出者,名牡痔也,若肛邊腫痛生瘡者,名酒痔也,若肛邊有核痛及寒熱者,名腸痔也,若大便輒清血出者,名血痔也,若大便難,肛良久肯入者,名氣痔也,此皆坐中寒濕,或房室失節,或醉飽過度所得,當時不為患,久久不瘥,終能困人,別有大方,今單行亦要便宜,依按用之。(肘後集驗同出第四卷中)

* 生槐樹皮汁(五分)

* 皁角刺(半斤,烤過後去皮)

* 麝香(研磨成粉)

* 鰻魚(烤過)

* 雄黃(研磨成粉)

* 莨菪(熬煮)

* 丁香、木香(各二分)

上八味搗篩,以槐煎和丸,分為五丸,取一淨瓶可一升以來,掘地埋之,著一疊子於瓶上,鑽疊子作孔,納火瓶中,灰蓋之,然後納藥一丸燒,以下部著疊孔上坐,便通汗,其盡一丸,藥即止,內痔以藥一丸納下部立效,仍不及熏。忌魚熱面等。

又療五痔,蝟皮散方。

蝟皮(炙),鱉甲(炙),當歸(各六分),黃耆,槐子,大黃(各八分),蛇皮(炙五寸),露蜂房(炙五分),藁本,桂心(各五分),豬後懸蹄甲(十四枚炙)

上十一味搗為散,空腹以米飲服方寸匕,日二,漸加一匕半,不利。忌如前方。

又療五痔下血不止方。

槐子,五色龍骨,檞葉(炙令紫色),乾薑,芎藭,當歸,茜根,吳茱萸(各六分),白蘞附子(五分炮),黃耆(八分),大黃(十分),豬懸蹄甲(十四枚炙),發灰(四分)

上十四味搗篩,蜜丸,空腹以飲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二,漸加至四十丸,若利恐多,以意減之。忌如前方。(出第四卷中)

小品療五痔散,主酒客勞及損傷,療下部中旁孔,起居血縱橫出方。

赤小豆(四分熬),黃耆(三分),附子(炮),白蘞,桂心(各一分),芍藥,黃芩(各二分)

上七味搗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止血大驗。(文仲同備急集驗同)

又方

藜蘆,大黃,黃連(各半兩),楝木子(十四枚),桃仁(十四枚去皮),巴豆(四枚去皮心),蓖麻(十四枚一名狗蟬)

上七味㕮咀,以豬肪一升煎三沸,下去滓,敷贅肉上,日三,外著此膏,內服紫參丸,常並行。(古今錄驗同)

又療五痔,大便肛邊清血出,紫參丸療不瘥,服之無不瘥方。

紫參,秦艽,亂髮灰,紫菀厚朴(炙以上各一兩),藁本(二兩),雷丸(半升),白芷(一兩),䗪蟲(半兩熬),貫眾(三兩去毛),豬後懸蹄甲(十四枚炙),虻蟲(半兩去翅足熬),石南(半兩炙)

上十三味搗篩,以羊脊骨中髓合豬脂各半升煎,和丸如梧子。未食酒服十五丸,日再,亦可飲下,劇者夜一服,四日肛邊癢止,八日膿血盡,鼠乳悉愈,滿六十日,終生不復發,久服益善,有痔病十八年,肛出長三寸,服此方即愈,亦療脫肛,有人熱可除羊髓,以赤蜜代。(集驗備急千金同)

**現代白話文:**

治療五種痔瘡的驗方:

* **氣痔:**溫度、寒氣、濕氣、勞累就會發作,用蛇蛻皮治療。

* **牡痔:**孔中有像老鼠奶頭一樣的肉塊,影響穿脫衣服,用鱉甲治療。

* **牝痔:**孔中長出外腫,五六天後自行潰破流出膿血,用蝟皮治療。

* **腸痔:**穿脫衣服時挺出,過一陣子又縮回去,用牡豬左腳懸蹄甲治療。

* **脈痔:**穿脫衣服時流出清血,用蜂房治療。

上所主藥,皆下篩等分,隨病倍其所主藥為三分,旦早以井華水服方寸匕,病甚者旦暮服之,亦可至四五服,唯得食乾白肉,病瘥之後,百日乃近房室,又用藥納下部,有瘡納中無瘡納孔中。(千金刪繁文仲同)

刪繁療五痔,桃葉蒸痔方

桃葉(一斛),細糠,胡麻(各一斗熬)

上三味合為一家蒸之,取細糠熟為度,納小口甕中,將肛門坐,桃葉氣熏入肛門,蟲出當死。(出第十七卷中)

千金療五痔方。

蝟皮(三指大切),熏黃(如棗大),熟艾(一握)

上三味,穿地作坑,調和,取便熏之,取口中熏黃煙氣出為佳,火氣稍盡即停,三日將息,更熏之三度,永瘥,勿犯風冷,羹綶臛將補,慎雞豬魚生冷。

又方

桑耳

上一味作羹,空腹下飯飽食之,三日食之,待孔卒痛如鳥啄,取大豆小豆各一升合搗,作兩囊中蒸之,及熱更互坐之,即瘥。(並出第二十四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