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詵撰,張鼎增補改編

食療本草

《食療本草》:古代食療智慧的寶庫

《食療本草》是唐代孟顯編纂的一部以食物為核心的醫學著作,系統記錄了食材的藥性、功能以及應用方法。作為中國古代醫學與食養文化的結晶,本書反映了中醫「藥食同源」的理念,不僅有助於了解當時的養生觀念,也為現代健康管理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一、食材的性味與功效

書中以食材為基礎,詳細記錄了其性味(寒、熱、溫、涼)和功效。例如:

  • 黃精:「老不飢」,經九蒸九曝加工後,能益氣養神,適合長期服用。
  • 地黃:「微寒」,能治療齒痛、唾血、折傷,並用於滋補肝腎。

孟顯通過精確描述食材的性味特性,突出了食療的理論基礎,即通過調節性味來平衡人體的陰陽,實現健康管理。

二、「治病」與「養生」的結合

《食療本草》兼顧治病與養生。書中提到,許多食材具有雙重功效:

  1. 治療疾病:例如,生姜能驅寒去痰,生用治冷痢,熟用補脾胃氣。
  2. 延年益壽:如靈芝和茯苓等被認為有助於延壽,特別適合養生保健。

這種既能治病又能養生的理念,展現了古代醫學中「治未病」的智慧,強調日常調養的重要性。

三、食材的加工與應用

本書對食材的加工方法進行了詳細記述。例如:

  • 甘菊:建議正月採葉、五月採莖、九月採花,不同部位針對不同症狀。
  • 天門冬:去皮心後煮蜜食,能補虛勞、治肺熱。

這些方法不僅增強了食材的藥用效果,也適應了不同人群的需求,體現了中醫對個體差異的關注。

四、特定食材的配伍與禁忌

書中特別強調了食材的配伍禁忌。例如:

  • 蒼耳不可與馬肉同食,避免引發不良反應。
  • 竹筍不可與鯽魚同食,否則可能引起腸胃問題。

這種對食材搭配的細緻記錄,為安全使用食材提供了指導,也啟發了後世藥理學對成分相互作用的研究。

五、地域與季節的影響

《食療本草》指出,食材的產地和採集季節對其療效有重要影響。例如:

  • 石燕冬月採集者可食,其餘月份僅可治病。
  • 青蒿春前色白者最佳,可用於治療骨蒸病。

這種注重道地性與季節性的觀點,與現代中藥材的「道地藥材」理念一脈相承。

六、實用的養生指導

《食療本草》不僅是一部醫學書籍,更是一部日常養生的實用指南。例如:

  • 枸杞:有「堅筋骨、補虛勞」之效,葉與羊肉搭配煮湯尤佳。
  • 蓮子:熟食補中益氣,有助於長期養生。

書中的指導簡單實用,便於普通人理解和應用。

七、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作為一部結合醫學與養生的經典,《食療本草》不僅影響了唐代的健康管理方式,也為後世本草著作的編纂提供了範例。例如,《本草綱目》在分類和內容設計上,明顯受到《食療本草》的啟發。

結語

《食療本草》充分體現了古代中國「藥食同源」的智慧。它不僅為古代醫學提供了理論支持,也為現代營養學、健康管理提供了參考。通過合理利用自然中的食材來維護身心健康,這部著作所倡導的理念,仍然是當代生活的重要指導原則。


卷上 (1)

卷上 (2)

卷上 (3)

卷上 (4)

卷上 (5)

卷上 (6)

卷上 (7)

卷上 (8)

卷中 (1)

卷中 (2)

卷中 (3)

卷中 (4)

卷中 (5)

卷中 (6)

卷中 (7)

卷中 (8)

卷下 (1)

卷下 (2)

卷下 (3)

卷下 (4)

卷下 (5)

卷下 (6)

卷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