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樹皮的傳統功效
1.
泡桐樹皮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槲皮素、山柰酚等黃酮類化合物可以抑制小鼠耳廓炎和大鼠足腫脹等炎症模型,發揮抗炎作用。此外,泡桐樹皮中還含有其他具有抗炎作用的成分,如木脂素、皁苷等,這些成分可以通過抑制炎症介質的產生和釋放,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起到抗炎的作用。
2. 消腫解毒
泡桐樹皮的消腫解毒作用主要歸因於其中含有的鞣質。鞣質具有收斂、止血、消炎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腫脹、疼痛等症狀。此外,泡桐樹皮還含有揮發油、有機酸等成分,這些成分也具有抗菌消炎、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有助於加速消腫解毒。
3. 祛風除濕
泡桐樹皮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調節等作用,可有效緩解風濕熱痹、關節疼痛等症狀。此外,泡桐樹皮還含有揮發油、有機酸和樹脂等成分,這些成分具有祛風濕、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的功效,可增強祛風除濕的整體效果。
泡桐樹皮的古代典籍
泡桐樹皮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泡桐樹皮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被認為是其抗腫瘤作用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槲皮素可以通過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和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等機制發揮抗腫瘤作用。山柰酚則具有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侵襲和轉移的作用。此外,泡桐樹皮中還含有其他具有抗腫瘤作用的成分,如木酚素、揮發油等,這些成分可能與黃酮類化合物共同發揮抗腫瘤作用。
2. 抗氧化
泡桐樹皮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能夠清除體內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進而預防和治療與氧化應激相關的疾病。此外,泡桐樹皮中的黃酮類化合物還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多種活性,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3. 抗菌
泡桐樹皮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如槲皮素、山柰酚,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它們能通過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和破壞細菌的細胞壁來發揮抗菌作用。槲皮素能有效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多種細菌的生長,而山柰酚則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細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泡桐樹皮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吶服:煎湯,15-3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煎汁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泡桐樹皮的注意事項
泡桐樹皮性味甘、淡,平。有小毒。孕婦慎用。
泡桐樹皮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泡桐樹皮含有的化學成分
丁香甙(Syringin), 洋丁香酚甙(Acteoside), 松柏甙(Coniferin), 梓醇(Catalpol), 咖啡酸糖酯 A(Caffeic acid sugar ester A), 咖啡酸糖酯 B(Caffeic acid sugar ester B), 泡桐素(Paulownin), 芝麻素(Sesamin), 木質素(Lignin), 全纖維素(Holocellulose), α-纖維素(α-cellulose), 戊聚糖(Pentosan), 丁香酚(Eugenol), 紫葳新甙Ⅰ(Campneoside I), 紫葳新甙Ⅱ(Campneoside II), 角胡麻甙(Martynosid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