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樹皮

苦樹皮

KU SHU PI

  • 英文名稱:Picrasma quassioses (D.Don)Benn.[Rhus ailanthoides Bunge;Picrasma ailanthoides(Bunge)Planch.] Indian Quassiawood, Bark Of Indian Quassiawood
  • 別名:苦皮子,山熊膽,趕狗木
  • 藥品來源:為苦木科植物苦木的莖皮。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剝取皮,切段曬乾。
  • 道地藥材:山西, 河北, 甘肅, 陝西, 雲南, 四川, 廣東, 廣西, 山東, 河南, 江蘇, 江西, 湖南, 湖北
  • 生長環境:山坡, , 路旁, 溪邊, 林緣, 山谷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苦樹皮的主治功效


中藥苦樹皮主治清熱燥濕;解毒殺蟲。主濕疹;瘡毒;疥癬;蛔蟲病;急性胃腸炎

苦樹皮,為苦樹科植物苦樹的樹皮。分佈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及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殺蟲之功效。常用於濕疹,瘡毒,疥癬,蛔蟲病,急性胃腸炎。

1. 性味歸經

苦,平。歸肺、大腸經。

2. 功效

清熱燥濕,解毒殺蟲。

3. 主治

主濕疹,瘡毒,疥癬,蛔蟲病,急性胃腸炎。

4.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撒。

5. 現代研究

苦樹皮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腫瘤、免疫調節等作用。

6. 注意事項

苦樹皮有小毒,孕婦慎用。

7. 附方

**① 治濕疹:**苦樹皮、白鮮皮各30g,水煎服。(《浙江中醫雜誌》1987;10:30)

**② 治瘡毒:**苦樹皮、白礬各30g,水煎服。(《浙江中醫雜誌》1987;10:30)

**③ 治疥癬:**苦樹皮、白礬各30g,水煎服。(《浙江中醫雜誌》1987;10:30)

**④ 治蛔蟲病:**苦樹皮、檳榔各30g,水煎服。(《浙江中醫雜誌》1987;10:30)

**⑤ 治急性胃腸炎:**苦樹皮、白礬各30g,水煎服。(《浙江中醫雜誌》1987;10:30)

苦樹皮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9g;研末,每次1.5-3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忌服。

苦樹皮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濕疹慢性肝硬化膽囊炎痢疾腹水疥癬肺炎

苦樹皮含有的化學成分


三萜類(triterpenes), 棕櫚酸(palmiticacid), 月桂酸(lauricacid), 油酸(oleicacid), 亞油酸(linoleicacid), 亞麻酸(Linolenicaci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