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Picrasma quassioides (D.Don) Benn. [= Rhus ailanthoides Bunge; Picrasma ailanthoides (Bunge) Planch.] Indian Quassiawood, Bark
- 別名:苦皮子,山熊膽,趕狗木
- 藥品來源:為苦木科植物苦木的莖皮。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剝取皮,切段曬乾。
- 道地藥材:山西, 河北, 甘肅, 陝西, 雲南, 四川, 廣東, 廣西, 山東, 河南, 江蘇, 江西, 湖南, 湖北
- 生長環境:山坡, 溪, 路旁, 溪邊, 林緣, 山谷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苦樹皮的主治功效
中藥苦樹皮主治清熱燥濕;解毒殺蟲。主濕疹;瘡毒;疥癬;蛔蟲病;急性胃腸炎
苦樹皮,為苦樹科植物苦樹的樹皮。分佈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及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殺蟲之功效。常用於濕疹,瘡毒,疥癬,蛔蟲病,急性胃腸炎。
1. 性味歸經
苦,平。歸肺、大腸經。
2. 功效
清熱燥濕,解毒殺蟲。
3. 主治
主濕疹,瘡毒,疥癬,蛔蟲病,急性胃腸炎。
4.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撒。
5. 現代研究
苦樹皮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腫瘤、免疫調節等作用。
6. 注意事項
苦樹皮有小毒,孕婦慎用。
7. 附方
**① 治濕疹:**苦樹皮、白鮮皮各30g,水煎服。(《浙江中醫雜誌》1987;10:30)
**② 治瘡毒:**苦樹皮、白礬各30g,水煎服。(《浙江中醫雜誌》1987;10:30)
**③ 治疥癬:**苦樹皮、白礬各30g,水煎服。(《浙江中醫雜誌》1987;10:30)
**④ 治蛔蟲病:**苦樹皮、檳榔各30g,水煎服。(《浙江中醫雜誌》1987;10:30)
**⑤ 治急性胃腸炎:**苦樹皮、白礬各30g,水煎服。(《浙江中醫雜誌》1987;10:30)
苦樹皮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9g;研末,每次1.5-3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忌服。
苦樹皮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濕疹慢性肝硬化膽囊炎痢疾腹水疥癬肺炎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