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淋症」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淋症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主要以小便淋漓、尿頻、尿急、尿痛為主要症狀。其病因多與濕熱、熱毒、氣虛、血瘀等因素有關。臨床上可分為急性淋症和慢性淋症兩種。

急性淋症多見於青壯年男性,起病急,尿頻、尿急、尿痛明顯,尿液混濁,有時可見血尿。舌質紅,苔薄黃,脈數。治療以清熱利濕、通淋散結為主。常用方藥有龍膽瀉肝湯、五味消毒飲等。

慢性淋症多見於中老年男性,病程較長,尿頻、尿急、尿痛較輕,尿液混濁,可見血尿。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治療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為主。常用方藥有八正散、萆薢滲濕湯等。

淋症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個人衛生,勤換洗內衣,避免不潔性交。
  2. 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4.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刺激。

如果出現淋症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五苓散

  • 1.《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婦人飲食過傷,以致陰陽不和,脾胃困倦,用補中益氣湯;營衛氣虛,臟腑怯弱,心腹脹悶,腸鳴泄瀉,嘔吵吐逆,用八珍湯;小便下利,諸淋症,用蒼朮五苓散;瘧疾,用四獸散,熱多寒少,加青皮,寒多熱少,加酒一盞。

六味地黃丸

  • 1.《不知醫必要》:「_六味地黃丸_,補,治淋症久而水虛者。

六一散

  • 1.《經驗麻科》:「淋症從溺竅來,濁症從精孔來,貝母六一散能分水道。
  • 2.《本草綱目拾遺》:「陳廷慶雲:豆腐漿入陰分,瀉火通淋濁,凡淋症用六一散沖腐漿食,最妙。五更沖雞蛋、白糖點服,寧嗽補血。粵人以腐漿煮粥食,名甜漿粥,大能補虛羸。

八正散

  • 1.《外科理例》:「治積熱。小便不通。及淋症脈實。
  • 2.《萬病回春》:「_八正散_,方見淋症。

桂枝甘草湯


清心蓮子飲

  • 1.《古今醫統大全》:「_人參白虎湯_(方見傷寒門。),_清心蓮子飲_(方見淋症門。)

萆薢分清飲

  • 1.《醫方論》:「凡淋症,皆由於濕熱,小便頻數,其為腎虛夾熱可知,但當於滋腎中加清利之藥。若烏藥、益智仁之溫澀,是反行禁錮而非分清。解者謂此以疏泄為禁止,吾不謂然。
  • 2.《醫方簡義》:「治淋症濁症兼濕熱者。

導赤散

  • 1.《幼科折衷》:「_導赤散_,一見驚風症內,一見五淋症內。
  • 2.《幼科折衷》:「_導赤散_,見五淋症內。
  • 3.《幼科折衷》:「_導赤散_,見五淋症內。
  • 4.《幼科折衷》:「_導赤散_,見五淋症內。
  • 5.《幼科折衷》:「_導赤散_,見驚風症內,一見五淋症內。

八珍湯

  • 1.《婦科秘書》:「《全書》云:子淋症,用安榮散不應,兼服八珍湯。如腿足轉筋而小便不利,急用八味丸,緩則不救。予謂:桂、附犯胎,忌用。當是麥冬、車前之八味丸也。

大補陰丸


菟絲子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