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傷筋」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傷筋是中醫對外傷導致的肌肉、筋膜、韌帶損傷的統稱。其主要症狀為局部疼痛、腫脹、瘀血、功能障礙等。

根據病情的輕重程度,傷筋可分為三個階段:

  • 急性期:主要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瘀血,可伴有發熱、惡寒、頭痛、全身不適等全身症狀。

  • 亞急性期:疼痛、腫脹、瘀血逐漸減輕,但功能障礙仍存在。

  • 慢性期:疼痛、腫脹、瘀血消退,但功能障礙仍存在,甚至逐漸加重。

傷筋的中醫治療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舒筋通絡為主。常用方藥有:

  • 活血化瘀: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丹參、牛膝、地龍等。

  • 消腫止痛:甘草、白芷、乳香、沒藥、冰片、元胡、威靈仙、獨活等。

  • 舒筋通絡:木瓜、伸筋草、威靈仙、獨活、桑枝、海桐皮、五加皮等。

此外,還可配合針灸、推拿、按摩、拔罐、火罐等外治方法治療。

傷筋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避免外傷。
  • 加強鍛鍊,增強肌肉力量和柔韌性。
  •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
  • 注意天氣變化,在寒冷、潮濕的天氣注意保暖。
  • 一旦發生外傷,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十全大補湯

  • 1.《類證治裁》:「挈重傷筋臂痛,宜和氣調血,十全大補湯。血不榮筋者,四物秦艽湯加玉竹。手屈而不能伸者,病在筋,薏苡仁湯。伸而不能屈者,病在骨,白朮附子湯。手腫痛連臂,蠲痹湯加桑枝。凡用薄桂,能橫行手臂。片子薑黃,能引至手臂,油松節,能透入骨節。丹溪治臂痛,以二陳湯加酒炒黃芩、蒼朮、羌活。
  • 2.《奉時旨要》:「臂痛為風寒濕所搏,或因飲液流入,或因提挈重物,皆能致痛。有腫者,有不腫者。除痰飲症外,其餘諸痛,並宜五積散、蠲痹湯選用。虛者加人參以助藥力。挈重傷筋,宜和氣調血,十全大補湯。痰飲流注,四肢、肩背痠疼,兩臂軟痛,導痰湯加木香、薑黃,或二陳湯加蒼、活。

葛根湯

  • 1.《醫方集解》:「治太陽病項背𠘧𠘧音殊,無汗惡風(鳥之短羽者,動則引頸𠘧𠘧然狀,病人項背難舒之貌也。無汗惡風,中風而表實也,陽明脈上頸而合於太陽,恐將傳陽明,故加葛根以斷之。此證又名剛痙,乃風寒傷筋,故拘急而強直也,《金匱》治之,亦主此湯,剛痙無汗,柔痙有汗。

歸脾湯

  • 1.《何氏虛勞心傳》:「然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則肝腎亦傷,所以亦有兼筋骨腰痠也。)嗜臥少食,(脾傷則神亦倦,故嗜臥,又腎病則嗜臥,精竭者,神倦也。少食者,胃傷也。)或心脾虛痛,(所謂胃脘,當心而痛是也。)大便不調,(脾主大便,虛則或滯或閉,是其本病也。)血無主統,(心虛則不能生血,脾虛則不能統血。

麻黃加朮湯

  • 1.《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關節為筋與骨交會之所,汗出入水,不用麻黃加朮湯以發之,寒濕傷筋,故筋痛,傷骨故骨痛。肝主筋,血不行故筋痹。腎主骨,髓日敗故骨痹,而脈之沉弱應之。蓋人之一身,氣分多於水分,則脈浮,水分多於氣分,則脈沉,故歷節而見沉弱之脈,即可決為汗出入水所致。

桂枝湯

  • 1.《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婦人懷孕,周身血及水液,盡資養胎之用。至於臨產,養胎之血及水液,載胎以出,譬之順水行舟,水隨舟下。產後血液虛耗,正不待言。陰亡於內,則陽張於外,陰耗陽張,故令腸胃內燥。肌腠外疏,營魄弱而汗液泄,風乘其虛,始則中風。風燥傷筋,因轉為痙,此即栝蔞桂枝湯證也。

二妙散

  • 1.《本草從新》:「(熱甚則傷血、血不榮筋則耎短而為拘、濕勝則傷筋、筋不束骨則弛長而為痿、合蒼朮、名二妙散、清熱利濕、為治痿要藥、或兼氣虛血虛、脾虛腎虛、濕痰死血之不一、宜隨證施治、目赤耳鳴。腎火。)消渴黃疸。水腫便閉。

六味地黃丸

  • 1.《三家醫案合刻》:「人身之脈,胸走手,腹走足,八十丈周於一身,未有沉寒傷筋之損而不及於下者。先後異時,為患則一,非鮑姑之艾、文伯之針不能愈。內服八味湯可也。

補中益氣湯

  • 1.《保嬰撮要》:「一女子瘰癧將愈,因勤於女紅,忽作瘈瘲,此胃氣未實,而勞傷筋脈耳,用補中益氣湯及五味異功散,俱加鉤藤鉤而愈。後勞役怒氣,經行顫振,用加味逍遙散及補中益氣湯,俱加鉤藤鉤而愈。

五味異功散

  • 1.《保嬰撮要》:「一女子瘰癧將愈,因勤於女紅,忽作瘈瘲,此胃氣未實,而勞傷筋脈耳,用補中益氣湯及五味異功散,俱加鉤藤鉤而愈。後勞役怒氣,經行顫振,用加味逍遙散及補中益氣湯,俱加鉤藤鉤而愈。

八珍湯

  • 1.《外科心法要訣》:「金瘡須宜驗傷痕,輕傷皮肉重傷筋,外撒如聖桃花散,血多八珍湯獨參。
  • 2.《病機沙篆》:「痛有風濕所搏、寒邪所襲者,宜白芷、荊芥、芎、歸、甘、桔、枳、樸、芍藥、乾薑、蒼朮、桂枝。痛有挈重傷筋,宜八珍湯加官桂、丹皮、胡索、寄奴、木瓜、片薑黃。痛有痰飲流注患處,冷而不熱,輕者導痰湯加木瓜、片薑黃;重者控涎丹。

升陽除濕湯

  • 1.《沈氏尊生書》:「血傷筋急也,據此又濡泄之變症(宜升陽除濕湯。)以上,《內經》所言諸泄,

養肝丸

  • 1.《沈氏尊生書》:「此仲景法)。久行傷筋者,筋主運動,久行則太勞而致傷也(宜養肝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