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胃病」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胃病是中醫學對消化系統疾病的統稱,包括胃脘部疼痛、嘈雜、反酸、噯氣、噁心、嘔吐等症狀。

胃病的病因

胃病的病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飲食不節:飲食不節是導致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暴飲暴食、飲食不潔、生冷硬辣等不良飲食習慣,會損傷脾胃,導致胃病的發生。
  • 情志不遂:情志不遂,如長期抑鬱、焦慮、緊張等,會導致氣機郁滯,影響脾胃的運化,從而導致胃病的發生。
  • 外感六淫:外感六淫,如風、寒、暑、濕、燥、火,侵襲人體,會損傷脾胃,導致胃病的發生。
  • 先天不足:先天不足,如脾胃素虛、氣血不足等,也是導致胃病發生的重要因素。

胃病的證候

胃病的證候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胃脘部疼痛:胃脘部疼痛是胃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胃脘部疼痛的性質可分為脹痛、刺痛、灼痛、隱痛等。疼痛的部位可分為上腹部、中腹部、下腹部等。疼痛的時間可分為持續性疼痛、間歇性疼痛、陣發性疼痛等。
  • 嘈雜、反酸、噯氣:嘈雜、反酸、噯氣是胃病的常見症狀。嘈雜是指胃部咕嚕咕嚕響的聲音。反酸是指胃酸從胃中反流到食管,引起的燒灼感。噯氣是指打嗝。
  • 噁心、嘔吐:噁心、嘔吐是胃病的常見症狀。噁心是指想吐的感覺。嘔吐是指將胃內容物吐出。

胃病的診斷

胃病的診斷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病史:醫生會詢問患者的病史,包括發病的時間、病情的發展過程、伴隨的症狀等。
  • 體格檢查:醫生會進行體格檢查,包括腹部檢查、心肺檢查等。
  • 輔助檢查:醫生可能會開具一些輔助檢查,如胃鏡檢查、血液檢查、尿液檢查等。

胃病的治療

胃病的治療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 飲食療法:飲食療法是治療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胃病患者應注意飲食調理,避免暴飲暴食、飲食不潔、生冷硬辣等不良飲食習慣。
  •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治療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胃病患者可以服用一些中藥或西藥治療。
  • 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是治療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對於一些嚴重的胃病患者,可以通過手術治療。

胃病的預防

胃病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暴飲暴食、飲食不潔、生冷硬辣等不良飲食習慣。
  • 保持良好的情緒,避免情緒不穩、抑鬱、焦慮等。
  • 適當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胃病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小柴胡湯

  • 1.《皇漢醫學》:「鄭氏曰:「少陽、陽明之病機,分於嘔渴之中。若渴則為轉屬陽明,嘔則仍在少陽。如嘔多則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因病未離少陽也,服柴胡湯,則嘔當止。若服柴胡湯已,加渴者,是為熱入胃府,耗津消水,此屬陽明胃病矣。」

甘麥大棗湯

  • 1.《成方切用》:「(金匱),治婦人臟燥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亦補脾氣。(婦人血室,先受積而鬱久為熱,則臟為之燥。靈樞曰:一陰主關,關至闔折,則肝氣絕而喜悲,則知燥氣乘肝,為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病從血來,故見陰象也。靈樞曰:胃病善伸數欠顏黑,則知燥氣侵胃,為欠伸。

逍遙散

  • 1.《神仙濟世良方》:「反胃初起,未嘗非胃病,以逍遙散加黃連一錢立止。無知世醫不知治法,乃用香砂、厚朴、枳殼之類投之,不應,又改用大黃之類,又不應,改用黃柏、芩、梔、知母大涼之品,不應,乃改桂枝、白果、肉桂、附、薑、茱萸之類,以熱之,又不應,乃始用柴胡、荊芥、防風、蘇子之類以散之,遂成噎嗝之症矣。
  • 2.《石室秘錄》:「反胃症初起之時,未嘗非胃病也,當時以逍遙散加黃連一錢,立止也。無如世醫不知治法,乃用香砂、厚朴、枳殼、砂仁之類,紛紛投之。不應,又改用大黃、巴豆之類下之。又不應,乃改用黃連、黃柏、黃芩、梔子、知母大寒之品以涼之。又不應,乃改用桂枝、白果、肉桂、附子、乾薑、吳茱萸之類以熱之。

平胃散

  • 1.《校注醫醇賸義》:「本方以平胃散去甘草加炮薑、香、砂,而以神麯、枳殼、穀芽助消化,青皮、香櫞和肝胃。平胃散所以燥脾濕,此方所以溫胃寒,胃寒乃胃病中最習見之一種。祖怡注。

調胃承氣湯

  • 1.《馮氏錦囊秘錄》:「東垣曰:飲食不節則胃病,胃病則氣短,精神少而生大熱,有時而火上,獨療其面,蓋陽明經多氣多血,又兼挾風熱上行,諸陽皆會於頭面,故令面熱如醉,治宜先為散其風熱,或以調胃承氣湯,加黃連犀角,疏下兩三行,徹其本熱,散其風熱,以升麻湯,加黃連主之。

理中湯

  • 1.《醫理真傳》:「現代用理中湯推廣以治潰瘍病,慢性腸炎,肝炎,便秘,肺原性心臟病,及美尼爾氏綜合症等,其加減更難盡述。據分析,理中湯雖主要治脾胃虛寒,而其藥性的影響是全身性的,故能治消化系統以外的疾病。筆者常用理中湯加丁香治慢性胃病,患者大多胃脹痛或隱痛,飲食減少,人困無神,可說屢治屢效。

二陳湯

  • 1.《沈氏尊生書》:「)或胃口有痰而乾嘔(宜二陳湯,)或乾嘔而手足厥冷,總皆不離乎胃病者是。

瓜蒂散

  • 1.《丹溪治法心要》:「大便澀者,難治,常食兔肉則便利。翻胃病,若痰實火盛之人,先以瓜蒂散吐之,後用大黃、皂角、黑牽牛、朴硝,為末糊丸,薑湯下十五丸。一方,治翻胃積飲,通用益元散,以薑汁澄白腳為丸,時時服之。一方,以黃連、茱萸、炒貝母、栝蔞、陳皮、白朮、枳實、牛轉草。

六味地黃丸

  • 1.《三家醫案合刻》:「不納者,胃病也,肺氣不降耳。一身之中,津液真精,皆為切要。愚見專事於此,未識如何,先進五汁飲,次商投藥可也。

補中益氣湯

  • 1.《脾胃論》:「《黃帝針經》: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飲食不下,取三里以補之。

升陽益胃湯

  • 1.《醫方選要》:「升陽益胃湯,治脾胃病,怠惰嗜臥,四肢不收,體重節疼,口舌乾燥,大小便不調,兼肺病灑淅惡寒,慘慘不樂,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伸故也。當升陽益胃,時值秋燥令行,尤宜此服之。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 1.《醫方集解》:「飲食不節,則胃先病,脾無所稟而後病;勞倦則脾先病,不能為胃行氣而後病;胃為十二經之海,脾胃既虛,十二經之邪不一而出;假令不能食而肌肉削,此本病也;右關脈緩而弱,本脈也;或本脈中兼見弦脈,證中或見四肢滿悶、淋溲、便難、轉筋一二證,此肝之脾胃病也,當加風藥以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