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治法心要》~ 卷三 (4)
卷三 (4)
1. 水腫(第三十)
因脾虛不能行濁氣,氣聚則為水,水潰妄行,當以參、術補脾,使脾氣得實,則自能健運,自然升降運動其樞機,而水自行,非五苓神祐之行水也。大抵宜補中行濕,利小便,切不可妄下,以二陳湯加人參、蒼朮、白朮為主,佐以黃芩、麥冬、梔子制肝木,土氣得平,以制其水。若腹脹少佐厚朴,氣不運加木香、木通,氣陷下加柴、升,隨證加減可也。
經曰:諸氣膹郁皆屬於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腹脹大皆屬於熱。蓋濕者土之氣,土者火之子也,故濕病每生於熱,熱氣亦不能自濕者,子氣感母,濕之變也。凡治腫病,皆宜以治濕為主,所挾不同,治法亦異。或以治腫,以治水立說,而欲導腎,以決去之,豈理也哉。
蓋脾土衰弱,內因七情,外傷六氣,失運化之職,清濁混淆,鬱而為水,滲透經絡,流注溪谷,濁腐之氣,窒礙津液,久久灌入隧道,血亦化水,欲藉脾上以制之,殊不知,土病則金氣衰,木寡於畏而來侮土,脾欲不病不可得矣。治法,宜清心經之火,補養脾土,全運化之職,肺氣下降,滲道開通。
濁敗之氣,其稍清者,復回而為氣、為血、為津液;其敗濁之甚者,在上為汗,在下為溺,以漸而分消矣。又曰:開鬼門,潔淨府。鬼門,膚腠也,屬肺;淨府,膀胱也,屬腎,未聞有導腎之說。仲景云:治濕利小便,即經潔淨府之意;錢仲陽云:腎無瀉法,請以此視之腎其可易導之乎?水腫本自中宮,諸家只知治濕利小便之說,而類用去水之藥,此速死之兆也。蓋脾極虛而敗,愈下愈虛,雖或劫效目前,而陰損正氣,然病亦有不旋踵而至者。
治宜大補中宮為主,看所挾加減,不爾則死。脈來沉遲,色多青白,不煩不渴,小便澀少而清,大便多泄,此陰水也,治宜溫暖之劑;脈來沉數,色多黃赤,或煩或渴,小便澀少而赤,大腑多閉,此陽水也,治宜清平之劑。有久病氣虛而浮,手足皆腫,是虛氣妄行也。產後與經事過多而病腫,血虛也。
腰以上腫宜汗,腰以下腫宜利小便,此仲景法。防己治腰以下濕熱腫,如內傷胃弱者,不可用。孕婦水腫,名曰子腫。水腫,痢後浮者,內服益腎散,外用甘草湯淋洗。產後水腫,必用大補氣血為主。水腫五不治者,五臟齊損故也。出血水者不治。虛弱人浮腫,大便泄瀉,用四君子湯加陳皮、甘草、白芍藥、升麻、炒曲、澤瀉、木通、砂仁、姜煎服之。
婦人因月經不行,遍身水腫,噁心,惡血凝滯,腹痛,用當歸、赤芍、青皮、木通、牡丹皮、玄胡索、滑石、沒藥、血竭。面浮,因元氣衰少,力弱脾虛所致,用當歸、白朮、木通、蒼朮、甘葛各一錢,參、耆、白芍各五分,柴胡四分。濕勝作腫或自利少食,胃苓湯加木通、麥門冬。
白話文:
水腫是因為脾虛,無法正常運化身體的濁氣,導致氣滯聚積而形成水。當水份積聚過多,就會四處流竄。這時應該用人參、白朮等藥材來補益脾氣,使脾氣強健,才能恢復正常的運化功能,讓身體的升降運動機能正常運作,水腫自然消退,這並不是像五苓散那樣單純地利水。治療水腫的大方向是補益脾氣、行濕、利小便,絕對不可以隨意使用瀉下的藥物。常用的方子是二陳湯,再加上人參、蒼朮、白朮,並佐以黃芩、麥冬、梔子來制約肝木,讓土氣(脾胃之氣)恢復平衡,才能制約水邪。如果腹脹,可以稍微加厚朴;氣機不暢,可以加木香、木通;氣虛下陷,可以加柴胡、升麻。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加減用藥。
古書說:「各種氣機鬱結不暢,都屬於肺的問題;各種濕氣腫滿,都屬於脾的問題;各種腹部脹大,都屬於熱的問題。」濕氣是土(脾胃)的氣,而土是火(心)的兒子,所以濕病常常由熱引起。熱氣本身不會產生濕氣,而是因為子氣(濕)會影響母氣(熱),才產生濕氣的變化。凡是治療水腫,都應該以治療濕氣為主。只是因為兼夾的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也會有所差異。有些人認為治療水腫應該以利水為主,想通過導引腎氣來排除水液,這是沒有道理的。
因為脾土虛弱,加上內受七情影響,外感六淫之邪,導致脾胃失去正常的運化功能,使清氣和濁氣混亂,鬱積成水,滲透到經絡,流注到組織間隙。濁腐的氣機阻塞了津液的運行,久而久之,這些濁液灌注到脈道,甚至會使血液也變成水液。想通過補益脾氣來制約水邪,卻不知道,當脾土生病時,會導致金氣(肺)衰弱,而木氣(肝)會因為缺少制約而反過來侵犯土氣,使得脾氣更加虛弱。治療方法應該是清心火,補養脾土,使脾胃恢復正常的運化功能,讓肺氣下降,滲濕的通道暢通。
那些稍微清澈的濁氣,可以重新轉化為氣、血、津液。那些極其敗濁的濁氣,在上會化為汗液排出,在下會化為尿液排出,慢慢地消散。古書也說:「要開通鬼門,清潔淨府。」鬼門指的是皮膚腠理,屬於肺;淨府指的是膀胱,屬於腎。從來沒有聽說過要導引腎氣的說法。張仲景說:「治療濕氣,要利小便。」這就是清潔淨府的意思。錢仲陽說:「腎沒有瀉法。」請從這個角度來理解,腎氣怎麼可以輕易導引呢?水腫的根本原因在於中焦脾胃,許多醫家只知道治療濕氣要利小便,就盲目使用去水的藥物,這是加速死亡的做法。因為脾胃已經極度虛弱,再用瀉下的藥物會使脾胃更加虛弱。雖然可能一時有效,但會損傷身體的陰氣和正氣,病情也會很快加重。
治療水腫應該以大補中焦脾胃為主,然後根據兼夾的病因加減用藥。否則就會有生命危險。如果脈象沉遲,面色多為青白色,不煩躁也不口渴,小便少而清澈,大便容易腹瀉,這是陰水,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如果脈象沉數,面色多為黃紅色,有煩躁感或口渴,小便少而赤黃,大便容易秘結,這是陽水,應該用清涼平補的藥物來治療。有的人久病氣虛,導致浮腫,手腳都腫,這是虛氣亂竄的表現。產後或月經量過多導致水腫,則是血虛的表現。
腰部以上的水腫應該發汗,腰部以下的水腫應該利小便,這是張仲景的治療原則。防己可以治療腰部以下的濕熱腫脹,但如果是內傷導致胃弱的人,就不可以使用。孕婦的水腫,叫做子腫。水腫如果是痢疾之後出現的,可以內服益腎散,外用甘草湯洗浴。產後水腫,必須以大補氣血為主。水腫有五種無法治癒的情況,是因為五臟都受到損傷。如果水腫還伴有出血,也是無法治癒的。虛弱的人出現浮腫,而且大便泄瀉,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陳皮、甘草、白芍藥、升麻、炒麥芽、澤瀉、木通、砂仁、生薑煎服。
婦女因為月經不來,導致全身水腫、噁心、惡血凝滯、腹痛,可以用當歸、赤芍、青皮、木通、牡丹皮、玄胡索、滑石、沒藥、血竭。面部浮腫,是因為元氣衰少、身體虛弱、脾胃虛弱引起的,可以用當歸、白朮、木通、蒼朮、葛根各一錢,人參、黃耆、白芍各五分,柴胡四分。濕氣過盛引起水腫,或者伴有腹瀉、食慾不振,可以用胃苓湯加上木通、麥門冬。
面目或全身虛浮,可以用五皮散加上紫蘇、麻黃、桔梗。治療濕腫,可以用蒼朮、厚朴、陳皮、萊菔子、豬苓、澤瀉、車前子、滑石、茯苓、枳殼、木通、大腹皮、檳榔,煎服。如果喘息急促,可以加苦葶藶;小便不利,可以加牽牛子。如果病情嚴重,可以加浚川散,濕毒自然消退。瘧疾後出現浮腫,可以用四苓散加上青皮、木通、腹皮、木香、檳榔。
腳面浮腫,咳嗽帶有紅色痰液,可以用二陳湯加上木通、澤瀉、黃芩、白朮、桑白皮、貝母、麥冬、五味子、蘇子。有一個方子可以治療水腫,用炒山梔子研成末,用米湯送服一小勺。有一種說法是,胃脘有熱的病症,應該連皮使用山梔子。還有一個方子,用山梔子五錢,木香一錢,白朮二錢半,用急流水煎服。治療水腫的劫藥,可以用大戟研成末,用棗肉做成丸,服用十一丸,可以治療氣實的水腫,但虛弱的人不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