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述

《丹溪治法心要》~ 高刻丹溪治法心要原序

回本書目錄

高刻丹溪治法心要原序

1. 高刻丹溪治法心要原序

醫學之有丹溪,猶吾儒之有朱子,朱子蓋惟深於其道,而有□□□真獨得之妙,則凡立言成□,足以繼住開來,師法百世,莫之或違□丹溪之□□□□□為醫□□□南者多矣。成化間又有《心法》之刻,弘治間又有《醫要》之刻。此外,又有《心要》一書,則所家藏而未出者,近歲雖已刊行,而魯魚亥豕,訛舛特甚。

吾侄子正潛心斯道之久,而常寤寐于丹溪之心,故於是書尤注意焉。又誠不忍坐視其謬,以誤天下也,遂加手校而重刻之,俾同於人以共躋斯民於仁壽之域,雖極勞費所不辭焉,可尚也已。吾因錯伍三書而互觀之,《心法》言心而不曰要,《醫要》言要而不曰心,此則曰心又曰要焉。蓋雖一家之言,互相出入,而此書之視二書,則尤精且備焉。

蓋實溪精神心術之微,鑿鑿乎流出肺腑者矣,此《心要》之所由名也。後世求丹溪之心者,舍是書何以哉?雖然,尚有說焉。輪扁曰:不疾不徐,得之於手而應之於心,臣不能授之於子,臣之子亦不能授之於臣,正謂上達,必由心造,非可以言傳也。書之所存,特妙用之跡爾,認以為心則誤矣。

求丹溪之心者,在吾心有丹溪之心,而後可以妙丹溪之用,極深研幾,察微知著,虛明朗徹,觸處洞然,此丹溪之心,妙用之所從出者,亦必由學而後至也。人必研精覃思,學焉以至乎其地,則丹溪之心,不難一旦在我矣。使不求心其心,而徒求其跡,吾恐是書不免仍糟粕爾。

吾故為讀是書者,又致丁寧如此云。

嘉靖癸卯歲十一月朔旦江陰林下繭翁高賓撰。

白話文:

醫學界有了朱丹溪,就好像儒家有了朱熹一樣。朱熹能夠深刻理解儒家學說的精髓,並且有獨到見解,他的言論和著作,足以承先啟後,成為後世學習的典範。丹溪在醫學上的貢獻也是如此,他的追隨者很多。成化年間有《心法》的刻本,弘治年間有《醫要》的刻本。此外,還有一本叫做《心要》的書,是私人珍藏而未公開的,近年雖然已經刊行,但內容謬誤很多。

我的姪子正潛心研究醫學很久了,常常思索丹溪的醫學思想,因此對這本書特別關注。他實在不忍心看到書中的錯誤流傳下去,誤導世人,於是親自校對並重新刊刻,希望讓大家一起提升醫學知識,為百姓的健康做出貢獻。雖然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但他覺得很值得。我將這三本書互相比較,《心法》講心但沒有提到「要」,《醫要》講「要」但沒有提到心,而這本《心要》則心、要都提到了。雖然這都是一家之言,但彼此間還是有差異的,這本書比另外兩本書更精確完善。

這本書確實是丹溪精髓、醫術心法的體現,真實地表達了他的思想,這也是這本書被稱為《心要》的原因。後世想要學習丹溪的醫學思想,除了這本書還能依賴什麼呢?不過,還有一些話要說。輪扁說過:不快不慢,得心應手,這種技巧我無法傳授給兒子,我的兒子也無法傳授給我,這就說明最高深的道理,必須由內心體悟,不是言語可以傳達的。書中所記載的,只是丹溪醫學思想的痕跡,如果認為那就是丹溪醫學的全部,那就錯了。

要真正理解丹溪的醫學思想,必須自己心中要有丹溪的醫學理念,才能夠靈活運用他的醫術。要深入研究、細心觀察,由小見大,內心清明通透,處處都能明察秋毫,這才是丹溪醫學的精髓,也是靈活運用醫術的根本。而這必須通過不斷學習才能達到。如果人們能夠精研醫理,勤於思考,達到那樣的境界,丹溪的醫學思想,就能夠很快地被自己掌握。如果只是執著於丹溪的醫術,而不去領會他的醫學思想,我擔心這本書也會變成無用的糟粕。

我因此要對讀這本書的人,再三叮嚀這些話。

嘉靖癸卯年十一月一日,江陰隱士高賓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