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治法心要》~ 卷一 (1)
卷一 (1)
1. 中風(第一)
大率主血虛、有痰,以治痰為先,次養血行血,或作血虛挾火與濕。大法去痰為主,兼補薑汁不可少。《內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劉河間以為內傷熱病;張仲景以為外邪之感。風之傷人,在肺臟為多。半身不遂,大率多痰(詳見《醫要》)。痰壅盛者,口眼歪斜者,不能言者,法當吐;輕者,醒者,瓜蒂散、稀涎散。
白話文:
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血虛痰多造成的,治療時應先化痰,再養血活血。或是血虛伴隨火氣和濕氣。治療的方法主要是化痰,同時還不能少了補益元氣,薑汁是不可或缺的。《內經》中說:邪氣所聚集的地方,那個地方的正氣就會虛弱。劉河間認為這是內傷熱病;張仲景認為這是外邪導致的。風邪侵犯人體,大部分都在肺。半身不遂,大多數都是痰多造成的(詳細內容請參閱《醫要》)。痰壅盛的,口眼歪斜的,說話不能說的,要用吐法來治療;病情較輕的,神智清醒的,可以用瓜蒂散、稀涎散。
或以蝦半斤入醬、蔥、椒等煮,先吸蝦,後飲汁,探吐之,引出風痰。然亦有虛而不可吐者。一時中倒者,法當吐。氣虛卒倒,參、耆補之。遺尿者,屬氣虛,當以參、耆補之。氣虛有痰,濃煎參湯加竹瀝、薑汁。血虛,宜四物湯補之,俱用薑汁炒,恐泥痰再加竹瀝、薑汁,兼治挾痰者。
白話文:
- 將半斤蝦子放入醬汁、蔥、辣椒等一起煮,先吃蝦子,再喝湯,並藉由吐痰的方式,將風痰吐出。然而,也有人體虛而不能吐痰的。短期內中風的人,應該採用吐痰的方式治療。若是氣虛而突然中風,則要用參、耆來補養。遺尿的人,屬於氣虛所導致,也應該用參、耆來補養。若是氣虛有痰,可以濃煎人參湯,並加入竹瀝、薑汁。若是血虛,則應該用四物湯來補養,並在炒製時加入薑汁,以防黏痰再次出現。若是兼併有痰,還可以加入竹瀝、薑汁一起治療。
治痰氣實,能食者用荊瀝;氣虛,少食者用竹瀝。此二味去痰,開絡,行血氣,入四物湯等中用,必加薑汁少許助之。凡中風之人,行動則筋痛者,是無血養筋,名曰筋枯,決不可治也。肥白人多痰濕,用附子、烏頭行經。初中倒時,掐人中至醒,然後用去痰藥,二陳、四君子、四物湯等,加減用之。
白話文:
-
治療痰氣實,能吃飯的人用荊瀝;氣虛,吃飯少的人用竹瀝。這兩種藥能去除痰,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在四物湯等藥方中使用時,一定要加入少許薑汁以幫助藥效。
-
凡是中風的人,活動時筋骨疼痛的,是沒有血養筋,叫做筋枯,是絕對不能治癒的。
-
肥胖白胖的人多痰濕,可用附子、烏頭來疏通經絡。中風初倒時,先掐人中穴使其清醒,然後用祛痰藥,如二陳湯、四君子湯、四物湯等,根據情況加減用藥。
瘦人陰虛火熱,四物湯加牛膝、竹瀝、黃芩、黃柏,有痰加痰藥。一肥人中風,口喎手足麻木,左右俱作痰治,貝母、栝蔞、南星、半夏、陳皮、白朮、黃芩、黃連、黃柏、羌活、防風、荊芥、威靈仙、薄、桂、甘草、天花粉。多食麵,加白附子、竹瀝、薑汁、酒一匙行經。
白話文:
瘦人體陰虛火熱,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牛膝、竹瀝、黃芩、黃柏治療。如果有痰症,則再加痰藥。
一位肥胖患者中風,口歪手足麻木,左右兩邊都用痰症來治療,使用貝母、栝蔞、南星、半夏、陳皮、白朮、黃芩、黃連、黃柏、羌活、防風、荊芥、威靈仙、薄荷、桂枝、甘草、天花粉。
如果多食麵食,則再加白附子、竹瀝、薑汁,並且於行經時服用一匙酒。
一婦人年六十餘,左癱手足,不語健啖,防風、荊芥、羌活、南星、沒藥、乳香、木通、茯苓、厚朴、桔梗、甘草、麻黃、全蠍、紅花,上末之,溫酒調下效。時春脈伏微以淡鹽湯齏汁,每早一碗,吐之。至五日,仍以白朮、陳皮、茯苓、甘草、厚朴、菖蒲,日進二帖。後以川芎、山梔、豆豉、瓜蒂、綠豆粉、齏汁、鹽湯,吐甚快,不食。
白話文:
一位六十多歲的婦女,左側手腳癱瘓,不會說話,但食慾很好。用防風、荊芥、羌活、南星、沒藥、乳香、木通、茯苓、厚朴、桔梗、甘草、麻黃、全蠍、紅花等藥材研成細末,用溫酒調服,效果很好。春天時,脈搏微弱,就用淡鹽湯齏汁早上一碗,吐出來。五天後,繼續服用白朮、陳皮、茯苓、甘草、厚朴、菖蒲等藥材,每天兩劑。後來用川芎、山梔、豆豉、瓜蒂、綠豆粉、齏汁、鹽湯等藥物,吐得很痛快,就不吃東西了。
後以四君子湯服之,復以當歸、酒芩、紅花、木通、厚朴、鼠黏子、蒼朮、姜南星、牛膝、茯苓,酒糊丸,如桐子大,服十日後,夜間微汗,手足動而言。一人中風,貝母、栝蔞、南星、半夏、酒連、酒芩、酒柏、防風、荊芥、羌活、薄、桂、威靈仙。一人體肥中風,先吐,後以蒼朮、□□、酒芩、酒柏、木通、茯苓、牛膝、紅花、升麻、厚朴、甘草。
白話文:
之後服用四君子湯並加入當歸、黃芩、紅花、木通、厚朴、鼠黏子、蒼朮、南星、牛膝、茯苓,作成如桐子大小的酒糊丸,服用十天後,晚上微微出汗,手腳可活動且會說話。
一位中風病人,使用了貝母、栝蔞、南星、半夏、連翹、黃芩、白楊皮、防風、荊芥、羌活、薄荷、桂枝、威靈仙。
一位肥胖的中風病人,先嘔吐,之後使用了蒼朮、半夏、黃芩、白楊皮、木通、茯苓、牛膝、紅花、升麻、厚朴、甘草。
一肥人口喎手癱,脈有力,南星、半夏、薄、桂、威靈仙、酒芩、酒柏、天花粉、貝母、荊芥、栝蔞、白朮、陳皮、生薑、甘草、防風、羌活、竹瀝。一人右癱,用:酒連,酒柏,防風(各半兩),半夏(一錢),羌活(五錢),酒芩,人參,蒼朮(各一兩),川芎,當歸(各五錢),麻黃(三錢),甘草(一錢),南星(一兩),附子(三片),上丸如彈子大,酒化服。一肥人憂思氣鬱,右手癱,□□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一、肥胖之人,口歪手癱,脈搏有力,方:南星、半夏、薄荷、肉桂、威靈仙、黃芩、柏子仁、天花粉、貝母、荊芥、栝蔞、白朮、陳皮、生薑、甘草、防風、羌活、竹瀝。
二、一個人右邊癱瘓,方:酒連、酒柏、防風(各半兩),半夏(一錢),羌活(五錢),黃芩、人參、蒼朮(各一兩),川芎、當歸(各五錢),麻黃(三錢),甘草(一錢),南星(一兩),附子(三片),以上藥丸如彈子般大小,用酒送服。
三、一個肥胖的人,憂思氣鬱,右手癱瘓。(有方名,但文本中沒有完整記載)
有痰,加半夏、竹瀝□□。中風證,口眼喎斜,語言不正,口角流涎,或全身、或半身不遂,並皆治之。此皆因元氣平日虛弱,而受外邪,兼酒色之過所致。用人參、防風、麻黃、羌活、升麻、桔梗、石膏、黃芩、荊芥、天麻、南星、薄、桂、葛根、赤芍藥、杏仁、當歸、川芎、白朮、細辛、豬牙皂角等分,薑、蔥煎服。更加竹瀝半盞同飲,加以艾火灸之,得微汗而愈。
白話文:
如果出現痰液增多的情況,可以加入半夏、竹瀝來進行治療。另外,針對中風證狀,例如口眼歪斜、語言障礙、口角流涎,或者是全身或半身不遂等情況,也可以透過此配方來治療。這些症狀通常是由於元氣虛弱,加上外邪入侵,以及過度飲酒與縱慾所導致。
此配方包含人參、防風、麻黃、羌活、升麻、桔梗、石膏、黃芩、荊芥、天麻、南星、薄荷、桂枝、葛根、赤芍藥、杏仁、當歸、川芎、白朮、細辛、豬牙皁角等成分,均勻混合後,加入薑、蔥一起煎服。另外,也可以加入半盞竹瀝一起飲用,並配合艾火灸治療,只要能微微出汗,即可痊癒。
,一人年近六十,奉養膏粱,仲夏久患滯下,而又犯房勞,忽一日如廁,兩手舒撒,兩目開而無光,尿自出,汗下如雨,喉如鋸,呼吸甚微,其脈大而無倫次,部伍可畏之甚,此陰先虧,而陽暴絕也。
白話文:
有一個人,年近60歲,吃的是膏粱肥厚的食物,在盛夏時節患上了長期的腹瀉,又犯了房勞。忽然有一天,他在上廁所時,兩手舒展,兩眼睜開,但目光呆滯無光,小便自己流出,汗水像雨點般落下,喉嚨裡發出鋸木的聲音,呼吸非常微弱,他的脈搏很大,而且沒有規律,非常可怕。這是因為陰先虧損,陽氣突然衰竭。
急令煎人參膏,且與灸氣海穴,艾炷如小指,至十八壯,右手能動,又三壯,唇微動,所煎膏亦成,遂與一盞,至半夜後,盡三盞眼能動,盡二斤,方能言而索粥,盡五斤而利止,至十數斤而安。婦人產後中風,切不可作風治,而用小續命湯,必須大補氣血,然後治痰,當以左右手脈,分氣、血多少治之。
白話文:
趕快煎製人參膏藥,並且一邊用艾炷灸氣海穴,每炷艾灸的大小如小指一般,灸到十八壯,右手便能動了,再灸三壯,嘴脣微動了,所煎製的人參膏此時也製成了,就給病人服用一盞,到半夜之後,一共服用了三盞,眼睛能動了,一共服用了兩斤的人參膏,方纔能夠說話和要粥喝了,一共服用了五斤的人參膏,腹瀉才停止,一共服用了十多斤的人參膏,病情才安穩下來。婦女產後中風,千萬不能用治療風寒的方法治療,而應該服用小續命湯,必須大量補益氣血,然後再治療痰飲,應當分別左右手脈搏,根據氣血的多少來治療。
治中風大法,瀉心火,則肺金清,而肝木不實,故脾不受傷;補腎水,則心火降,故肺不受熱;脾肺安,則陽明實,陽明實,則宗筋潤,能束骨而利機關矣。杜清碧通神散,白殭蠶七個,焙乾研末,生薑汁半盞調服,立吐出風痰,少時又用七個,依法再吐盡,仍用大黃兩指大,紙包煨熟,噙津液嚥下。食頃,再用大黃,若口閉緊,用蠶煎汁,以竹管灌鼻中,男左女右。
白話文:
治療中風的基本方法是瀉心火,心火一清,肺金就會清涼,肝木就會不再旺盛,因此脾臟就不會受到傷害;補腎水,心火就會下降,肺臟就不會受到熱邪;脾肺安穩,則陽明經脈就會充實,陽明經脈充實,宗筋(指筋骨交接處的部位)就會得到滋潤,就能夠束縛骨骼,使關節靈活。杜清碧通神散服用方法是,白殭蠶七個,用火焙乾研成細末,加入半盞生薑汁調和服用,立即可吐出中風的痰液,不久以後再服用七個,按照上述方法再吐盡痰液,隨後服用兩指大劑量的大黃,用紙包好,用火煨熟,含著津液慢慢吞嚥下去。一頓飯的時間後,再服用大黃,如果口閉緊閉,可以用蠶蛹煎汁,用竹管灌入鼻腔中,男性灌到左鼻,女性灌到右鼻。
中風之疾,《內經》以下皆謂外中風邪,然地有南北,不可一途,而取河間作將息失宜,水不制火極是。自今言之,外中風者,亦有,但極少耳,又不可全謂將息失宜,而非外中也。許學士謂氣中者,亦有,此七情所傷,脈浮而數,或浮而緊,緩而遲,皆風脈也。遲浮可治,大數而急者死。
白話文:
中風的病症,《內經》以下都認為是外在的風邪造成的,但各地有南北之分,風邪的侵襲方式不盡相同,用河間人的起居失宜、水火不調來解釋的理論就太過片面了。從現在開始說起,受外邪風寒侵襲而得中風的人也有,但非常少見,也不能完全說由於起居失宜,而不受外邪風寒的侵襲。許學士認為,情志過度傷心或憤怒而導致中風的人也有,這是七情所傷造成的,脈搏浮而數,或浮而緊,緩而遲,都是風脈的證狀。脈搏遲浮的可以治癒,脈搏數而急的人就難以治癒了。
若果外中,即東垣中血脈、中腑、中臟之理,觀之甚好。四肢不舉,亦有與痿相類者,當細分之。《局方》中風、痿同治,此大謬。《發揮》詳之,張子和三法,的是邪氣卒中、痰盛、實熱者可用,否則不可用也。
白話文:
如果外因、內因都存在,就按照東垣「中血脈、中腑、中臟」的理論來治療,效果很好。四肢不舉,也有與痿症相類的,應該仔細分別。《局方》中將中風和痿症同治,這是大錯。《發揮》中有詳細的論述。張子和三法,確實適用於邪氣卒中、痰盛、實熱的患者,否則就不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