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述

《丹溪治法心要》~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卷一

2. 中風(第一)

大率主血虛、有痰,以治痰為先,次養血行血,或作血虛挾火與濕。大法去痰為主,兼補薑汁不可少。《內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劉河間以為內傷熱病;張仲景以為外邪之感。風之傷人,在肺臟為多。半身不遂,大率多痰(詳見《醫要》)。痰壅盛者,口眼歪斜者,不能言者,法當吐;輕者,醒者,瓜蒂散、稀涎散。

或以蝦半斤入醬、蔥、椒等煮,先吸蝦,後飲汁,探吐之,引出風痰。然亦有虛而不可吐者。一時中倒者,法當吐。氣虛卒倒,參、耆補之。遺尿者,屬氣虛,當以參、耆補之。氣虛有痰,濃煎參湯加竹瀝、薑汁。血虛,宜四物湯補之,俱用薑汁炒,恐泥痰再加竹瀝、薑汁,兼治挾痰者。

治痰氣實,能食者用荊瀝;氣虛,少食者用竹瀝。此二味去痰,開絡,行血氣,入四物湯等中用,必加薑汁少許助之。凡中風之人,行動則筋痛者,是無血養筋,名曰筋枯,決不可治也。肥白人多痰濕,用附子、烏頭行經。初中倒時,掐人中至醒,然後用去痰藥,二陳、四君子、四物湯等,加減用之。

瘦人陰虛火熱,四物湯加牛膝、竹瀝、黃芩、黃柏,有痰加痰藥。一肥人中風,口喎手足麻木,左右俱作痰治,貝母、栝蔞、南星、半夏、陳皮、白朮、黃芩、黃連、黃柏、羌活、防風、荊芥、威靈仙、薄、桂、甘草、天花粉。多食麵,加白附子、竹瀝、薑汁、酒一匙行經。

一婦人年六十餘,左癱手足,不語健啖,防風、荊芥、羌活、南星、沒藥、乳香、木通、茯苓、厚朴、桔梗、甘草、麻黃、全蠍、紅花,上末之,溫酒調下效。時春脈伏微以淡鹽湯齏汁,每早一碗,吐之。至五日,仍以白朮、陳皮、茯苓、甘草、厚朴、菖蒲,日進二帖。後以川芎、山梔、豆豉、瓜蒂、綠豆粉、齏汁、鹽湯,吐甚快,不食。

後以四君子湯服之,復以當歸、酒芩、紅花、木通、厚朴、鼠黏子、蒼朮、姜南星、牛膝、茯苓,酒糊丸,如桐子大,服十日後,夜間微汗,手足動而言。一人中風,貝母、栝蔞、南星、半夏、酒連、酒芩、酒柏、防風、荊芥、羌活、薄、桂、威靈仙。一人體肥中風,先吐,後以蒼朮、□□、酒芩、酒柏、木通、茯苓、牛膝、紅花、升麻、厚朴、甘草。

一肥人口喎手癱,脈有力,南星、半夏、薄、桂、威靈仙、酒芩、酒柏、天花粉、貝母、荊芥、栝蔞、白朮、陳皮、生薑、甘草、防風、羌活、竹瀝。一人右癱,用:酒連,酒柏,防風(各半兩),半夏(一錢),羌活(五錢),酒芩,人參,蒼朮(各一兩),川芎,當歸(各五錢),麻黃(三錢),甘草(一錢),南星(一兩),附子(三片),上丸如彈子大,酒化服。一肥人憂思氣鬱,右手癱,□□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中風(第一)

大部分中風都是血虛、痰多引起的,治療應先治痰,其次再補血活血,也有些是血虛夾雜火熱或濕邪。治療方法主要以祛痰為主,同時服用薑汁不可或缺。《內經》說:邪氣入侵的地方,那裡的正氣必定虛弱。劉河間認為是內傷熱病;張仲景認為是外邪侵襲。風邪傷人,多侵犯肺臟。半身不遂,大多是痰濕阻滯(詳見《醫要》)。痰盛壅塞,出現口眼歪斜、不能說話的,應該使用吐法;症狀較輕,神志清醒的,可以使用瓜蒂散、稀涎散。

也可以用半斤蝦加醬油、蔥、辣椒等煮熟,先喝蝦湯,然後喝湯汁,再用催吐的方法,引出風痰。但是,也有一些虛弱的人不能使用吐法。如果突然昏倒,應該使用吐法。因氣虛而突然昏倒的,要用人參、黃耆補氣。小便失禁的,屬於氣虛,也應該用人參、黃耆補氣。氣虛兼痰多的,用濃煎人參湯,加入竹瀝、薑汁。血虛的,要用四物湯補血,所有藥物都用薑汁炒制,如果擔心痰濕凝滯,再加竹瀝、薑汁,兼顧治療痰濕。

治療痰氣實證,能吃東西的,用荊芥、防己;氣虛、少吃的,用竹瀝。這兩種藥物都能祛痰、通絡、行血氣,加入四物湯等藥方中使用,必須加入少許薑汁助其功效。凡是中風的人,活動時筋骨疼痛的,這是因為沒有血液濡養筋脈,叫做筋枯,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療的。肥胖的人多痰濕,可用附子、烏頭溫經通絡。初期昏倒時,先掐人中穴使其清醒,然後再用祛痰藥物,如二陳湯、四君子湯、四物湯等,根據病情加減使用。

瘦弱的人陰虛火旺,可用四物湯加牛膝、竹瀝、黃芩、黃柏,如果有痰,再加祛痰藥物。一個肥胖的人中風,口角歪斜,手足麻木,左右兩側都出現痰證,可用貝母、栝樓、南星、半夏、陳皮、白朮、黃芩、黃連、黃柏、羌活、防風、荊芥、威靈仙、細辛、桂枝、甘草、天花粉。如果平時多吃麵食,再加白附子、竹瀝、薑汁,以及少許酒以促進藥物運行。

一個六十多歲的婦女,左側肢體癱瘓,不能說話,但食慾很好,用防風、荊芥、羌活、南星、沒藥、乳香、木通、茯苓、厚朴、桔梗、甘草、麻黃、全蠍、紅花,研末,用溫酒送服,效果很好。當時春天脈象微弱,用淡鹽湯加菜汁,每天早晨喝一碗,然後催吐。五天后,改用白朮、陳皮、茯苓、甘草、厚朴、菖蒲,每天服用兩劑。後來用川芎、山梔子、豆豉、瓜蒂、綠豆粉、菜汁、鹽湯,催吐效果很好,但患者不吃東西。

後來服用四君子湯,又用當歸、酒黃芩、紅花、木通、厚朴、鼠粘子、蒼朮、薑南星、牛膝、茯苓,做成酒糊丸,如桐子般大小,服用十天后,晚上微微出汗,手腳能動了,也能說話了。一個人中風,用貝母、栝樓、南星、半夏、酒黃連、酒黃芩、酒黃柏、防風、荊芥、羌活、細辛、桂枝、威靈仙。一個人體胖中風,先催吐,然後用蒼朮、(藥名缺失)、酒黃芩、酒黃柏、木通、茯苓、牛膝、紅花、升麻、厚朴、甘草。

一個肥胖的人,口角歪斜,手癱瘓,脈象有力,用南星、半夏、細辛、桂枝、威靈仙、酒黃芩、酒黃柏、天花粉、貝母、荊芥、栝樓、白朮、陳皮、生薑、甘草、防風、羌活、竹瀝。一個人右側肢體癱瘓,用:酒黃連、酒黃柏、防風(各半兩),半夏(一錢),羌活(五錢),酒黃芩、人參、蒼朮(各一兩),川芎、當歸(各五錢),麻黃(三錢),甘草(一錢),南星(一兩),附子(三片),製成彈子般大小的丸劑,用酒送服。一個肥胖的人,因憂思鬱結而右手癱瘓,用(藥名缺失)補中益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