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論》~ 卷下 (4)
卷下 (4)
1. 人參芍藥湯
麥門冬(二分),當歸身,人參(以上各三分),炙甘草,白芍藥,黃耆(以上各一錢),五味子(五個)
白話文:
麥門冬(6克),當歸(9克),人參(9克),炙甘草(3克),白芍藥(3克),黃耆(3克),五味子(5粒)
上件㕮咀。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既愈。繼而冬居曠室,臥熱炕,而吐血數次。予謂此人久虛弱,附臍有形,而有大熱在內,上氣不足,陽氣外虛,當補表之陽氣,瀉里之虛熱。
白話文:
上一個病人的中藥處方。分成兩次服用,每次用兩碗水煎熬到剩下一碗,去掉藥渣,趁微熱服下。服完後就痊癒了。接著,在冬天時居住在寬敞的房間裡,睡溫熱的炕,然後吐了幾次血。我認為這個人是長期虛弱,肚臍附近有腫塊,體內有很大的熱邪,上半身的氣不足,陽氣外散,應該調理體表的陽氣,祛除裡面的虛熱。
冬居曠室,衣服復單薄,是重虛其陽。表有大寒,壅遏裡熱,火邪不得舒伸,故血出於口。因思仲景太陽傷寒一證,當以麻黃湯發汗,而不與之,遂成衄血,卻與之立愈,與此甚同,因與麻黃人參芍藥湯。
白話文:
冬天居住在寬敞的房間裡,穿著又單薄,會嚴重損耗陽氣。外表的寒氣太重,抑制了內在的熱氣,火邪無法排出,所以會吐血。我想到仲景的太陽傷寒這個病症,應該用麻黃湯發汗,但沒有給他用,結果導致流鼻血,後來用了此方,立即痊癒,與此情況非常相似,所以給他開了麻黃人參芍藥湯。
2. 麻黃人參芍藥湯
人參(益三焦元氣不足而實其表也),麥門冬(以上各三分),桂枝(以補表虛),當歸身(和血養血,各五分),麻黃(去其外寒),炙甘草(補其脾),白芍藥,黃耆(以上各一錢),五味子(二個,安其肺氣)
上件㕮咀。都作一服,水三盞,煮麻黃一味,令沸,去沫,至二盞,入余藥,同煎至一盞,去渣,熱服,臨臥。
白話文:
人參(增強三焦元氣,充實身體表面) 麥門冬(以上各三分,清肺養陰) 桂枝(補充表虛,溫暖身體) 當歸身(和血養血,各五分) 麻黃(驅散外感風寒) 炙甘草(補脾氣) 白芍藥、黃耆(以上各一錢,補氣益血) 五味子(兩個,安撫肺氣)
3. 升陽散火湯
治男子婦人四肢發熱,肌熱,筋痹熱,骨髓中熱,發睏,熱如燎,捫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虛而得之。或胃虛過食冷物,抑遏陽氣於脾土,火鬱則發之。
白話文:
治療男女肢體發熱、肌肉發熱、筋脈發熱、骨髓裡發熱、昏昏欲睡、熱得像著火一樣,用手一碰覺得燙手。這種病大多是由於血虛引起的。或者胃虛卻吃太多寒涼的東西,導致陽氣在脾胃裡受阻,火鬱積聚而發作。
生甘草(二錢),防風(二錢五分),炙甘草(三錢),升麻,葛根,獨活,白芍藥,羌活,人參(以上各五錢),柴胡(八錢)
上件㕮咀。每服秤半兩,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忌寒涼之物,及冷水月餘。
白話文:
生甘草(8克),防風(10克),炙甘草(12克),升麻、葛根、獨活、白芍藥、羌活、人參(以上各20克),柴胡(32克)
4. 安胃湯
治因飲食汗出,日久心中虛,風虛邪令人半身不遂,見偏風痿痹之證,當先除其汗,慓悍之氣,按而收之。
白話文:
治療由於飲食和汗出過多導致的心中虛弱,風虛邪氣導致的半身不遂,出現偏風痿痹的症狀,首先應除去汗出過多的問題,按壓並收斂浮散的氣。
黃連(揀淨,去須),五味子(去子),烏梅(去核),生甘草(以上各五分),熟甘草(三分),升麻梢(二分)
上㕮咀。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遠。忌濕面、酒、五辛、大料物之類。
白話文:
黃連(挑出雜質和鬚):5 分 五味子(去除種子):5 分 烏梅(去除果核):5 分 生甘草:5 分 熟甘草:3 分 升麻梢:2 分
5. 清胃散
治因服補胃熱藥,而致上下牙痛不可忍,牽引頭腦滿熱,發大痛,此足陽明別絡入腦也。喜寒惡熱,此陽明經中熱盛而作也。
白話文:
治療因服用補益胃氣的熱性藥物導致上下牙齒疼痛劇烈,疼痛牽扯到頭部,頭部也脹痛難忍。這是足陽明經別脈進入腦部的緣故。此症狀出現時,會喜寒怕熱,這是因為陽明經中的熱氣太盛而引起的。
真生地黃,當歸身(以上各三分),牡丹皮(半錢),黃連(揀淨,六分,如黃連不好,更加二分;如夏月倍之。大抵黃連臨時,增減無定),升麻(一錢)
上為細末。都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渣,放冷服之。
白話文:
生地黃、當歸身(以上各15克),牡丹皮(3克),黃連(挑乾淨的,12克,若黃連品質不佳,再加4克;如在夏季加倍。一般來說,黃連可根據實際情況酌量增減),升麻(6克)
6. 清陽湯
治口喎,頰腮急緊,胃中火盛,必汗不止而小便數也。
白話文:
治療口歪斜,臉頰緊繃,胃中火氣旺盛,導致不斷出汗且小便頻繁。
紅花,酒黃柏,桂枝(以上各一分),生甘草,蘇木(以上各五分),炙甘草(一錢),葛根(一錢五分),當歸身,升麻,黃耆(以上各二錢)
白話文:
紅花、黃柏酒浸(各 1 錢)、桂枝(1 錢)、生甘草、蘇木(各 5 錢)、炙甘草(10 錢)、葛根(15 錢)、當歸身、升麻、黃耆(各 20 錢)
上件㕮咀。都作一服,酒三大盞,煎至一盞二分,去渣,稍熱服,食前。服訖,以火熨摩緊結處而愈。夫口喎筋急者,是筋脈血絡中大寒,此藥以代燔針劫刺破血以去其凝結,內則泄衝脈之火熾。
白話文:
上一個方子的煎法:將所有藥材一起煎成一劑,用三碗酒煎成一碗二分,濾去渣滓,稍稍加熱後在飯前服用。服藥後,用艾灸或熱敷的方法灸治拘緊的部位,就能痊癒。口歪筋急的患者,是因為筋脈血絡中有嚴重的寒氣凝結,這個藥方是用來代替燒針刺血的方法,破開血塊,讓寒氣排出。同時,這個方子還能洩除衝脈的火熱之氣。
7. 胃風湯
治虛風證,能食,麻木,牙關急搐,目內蠕瞤,胃中有風,獨面腫。
白話文:
治療虛風證,食慾正常,麻木,牙關緊閉抽搐,眼睛內有蠕動感,胃中有風邪,面部腫脹。
蔓荊子(一分),乾生薑(二分),草豆蔻,黃柏,羌活,柴胡,藁本(以上各三分),麻黃(五分,不去節),當歸身,蒼朮,葛根(以上各一錢),香白芷(一錢二分),炙甘草(一錢五分),升麻(二錢)棗(四枚)
上件銼如麻豆大。分二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熱服,食後。
白話文:
蔓荊子(0.6 克) 乾生薑(1.2 克) 草豆蔻、黃柏、羌活、柴胡、藁本(以上各 1.8 克) 麻黃(3 克,不去節) 當歸身、蒼朮、葛根(以上各 6 克) 香白芷(7.2 克) 炙甘草(9 克) 升麻(12 克) 紅棗(4 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