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選要》~ 卷之五 (2)
卷之五 (2)
1. 翻胃膈噎門
夫翻胃者,謂朝食而暮吐,暮食而朝吐,或食已即吐是也。膈噎者,謂五膈、五噎也。五膈,謂憂、恚、寒、熱、氣;五噎,謂憂、思、勞、食、氣是也,膈者,謂膈在心脾之間,上下不通,若拒格之狀也,或結於咽喉,時覺有所礙,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由氣鬱痰搏而然,久則漸妨飲食而為膈也。
白話文:
所謂翻胃,就是早上吃下去的東西晚上吐出來,晚上吃下去的東西早上吐出來,或者是一吃就吐。膈噎則是指五膈和五噎。五膈包括憂慮、憤怒、寒冷、炎熱和氣郁;五噎包括憂慮、思慮、勞累、飲食過量和氣郁。膈指的是位於心脾之間,上下不通,像是被堵住的狀態,或者堵在咽喉,時常感覺有東西卡住,吐不出來也咽不下去。這是因為氣郁痰阻所致,時間久了就會影響飲食,形成膈症。
噎者,飲食之際,氣卒阻滯,飲食不下而為噎也。翻胃也,膈也,噎也,三者名雖不同,而其所受之病、所治之法,相去不遠矣。大抵翻胃未有不由膈噎而起也。其病皆由憂愁憤怒,思慮鬱結,痰飲滯於胸臆之間,使氣道嗌塞,大便自結,結則氣上不下,食不得入,入則反出,俾腸涸胃空,上吐下結,遂成此疾也。
白話文:
噎食:在飲食過程中,氣息突然受阻,食物無法吞嚥下去而造成噎食。翻胃、膈氣和噎食,雖然名稱不同,但它們所引發的病症和治療方法相差不大。一般來說,翻胃大多是由於膈氣噎食所引起的。這些疾病都是由於憂愁憤怒、思慮過度導致痰液滯留在胸中,阻礙氣道和食道,大便也因此而阻塞不通。氣道不通,食道阻塞,食物無法進入,進入後又被嘔吐出來,導致腸道空虛、胃部空虛,上吐下閉,最終形成這種疾病。
治之當以透膈疏氣,化痰和胃為主。氣虛者,補其氣;血弱者,養其血。調順陰陽,氣順痰下,陰陽和勻,其證自平。不可峻用香燥之劑治之,恐胃中停結痰火,津液衰涸,如抱薪救火,寧不誤耶!其脈浮緩者生,沉澀者死。若大便如羊屎者,亦不可治也,臨證審焉。
白話文:
治療時應以以下為主:疏通隔氣、化痰、調和胃氣。氣虛者,補其氣;血虛者,養其血。調和陰陽,氣順痰下,陰陽平衡,症狀自然平息。不可使用過於辛香乾燥的藥物治療,以免胃中停留痰火,津液耗竭,就像拿柴火去救火,豈不是謬誤!脈搏浮緩者生,沉澀者死。若大便如羊屎者,亦不可治療,臨牀判斷時應審慎。
五膈寬中散,治七情四氣傷於脾胃,以致陰陽不和,胸膈痞滿,停痰氣逆,遂成五膈之病。一切冷氣,並皆治之。
白話文:
五膈寬中散
用途: 治療因情緒變化(七情)和冷熱氣候(四氣)傷害脾胃,導致陰陽失衡,出現胸悶脹氣、痰氣鬱結和逆流,最終形成五膈病。適用於治療各種因寒氣引起的疾病。
青皮(去穰),陳皮(去白),丁香(不見火,各四兩),厚朴(去皮,薑製,一兩),白豆蔻(去皮,二兩),縮砂仁,香附子(炒去毛),木香(不見火,各三兩),甘草(炙,五兩)
白話文:
青皮(去除果肉) 陳皮(去除白色海綿層) 丁香(未經火烤)各四兩 厚朴(去除樹皮,用薑醃製)一兩 白豆蔻(去除種皮)二兩 縮砂仁、香附子(炒熟去除絨毛)、木香(未經火烤)各三兩 甘草(炙烤過的)五兩
上㕮咀,每服七錢,水二盅,生薑五片、鹽一捻,煎八分,食遠服;或為細末,每服二錢,用姜鹽湯調服亦妙。
白話文:
上藥炙用,每次服七錢,加水兩碗,生薑五片,鹽一撮,煮到剩八分之一,食後服;也可以磨成細末,每次服二錢,用薑鹽湯調服,效果也很好。
安脾散,治胃氣先逆,飲食過傷,憂思蓄怒,宿食、痼癖、積聚、冷痰動擾,脾胃不能消磨穀食,致成斯疾。女人得之,皆由血氣虛損。男子得之,多因下元虛憊。有食罷即吐,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所吐酸臭可畏,或吐黃水。凡有斯疾,乃是脾敗,惟當速療,遲則發煩渴,大便秘,水飲不得入口,而不旋踵斃矣。
白話文:
安脾散治療胃氣上逆,因飲食不節、憂慮思慮、積怒而引起的胃病,以及宿食積聚、脾胃虛弱、寒痰作亂等問題,導致無法正常消化食物,進而引發嘔吐。女性患此病多半是因為血氣虧損,男性則常因下元虛弱所致。症狀包括飯後即吐、早上吃飯晚上吐、晚上吃飯早上吐,嘔吐物酸臭難聞,甚至吐出黃水。此病症表明脾胃功能失調,需及時治療,否則病情加重,會出現口渴、便秘、無法進食、呼吸急促等危急狀況,甚至危及性命。
高良薑(用百年壁上土三合,敲碎,用水二碗煮乾,去土切焙,一兩),南木香(不見火),草果(麵煨),陳皮(去白),人參(去蘆),茯苓,白朮,胡椒,丁香(不見火,各半兩),甘草(炙,各一兩半)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盅半,入鹽少許,煎至七分,食遠溫服;或為細末,每服二錢,用鹽米飲調下。
白話文:
- 高良薑(用百年古牆上的泥土三份,敲碎,加兩碗水煮乾,去泥切片焙乾,一兩)
- 南木香(不經過火)
- 草果(用麵粉炒)
- 陳皮(去掉白色內皮)
- 人參(去掉鬚根)
- 茯苓
- 白朮
- 胡椒
- 丁香(不經過火,各半兩)
- 甘草(炙烤,各一兩半)
丁沉透膈湯,治脾胃不和,痰逆噁心,或時嘔吐,飲食不進:十膈五噎,痞塞不通,並皆治之。
白話文:
丁香沉降湯,用於治療脾胃失和,痰氣上逆導致噁心,甚至偶爾嘔吐,無法進食:胸悶氣塞、食道阻塞不通等症狀,都可以用此方治療。
丁香(不見火),白豆蔻(去皮),肉豆蔻(麵裹煨),青皮(去穰),麥蘗(炒),半夏(湯泡),神麯(炒),草果(以上各三分),沉香,厚朴(薑製,炒),藿香(洗),陳皮(以上各五分),香附子(炒),縮砂仁,人參(去蘆,各七分),木香(不見火,四分),白朮(一錢半),甘草(炙,一錢)
白話文:
丁香(不要用火烘烤),白豆蔻(去除外皮),肉豆蔻(用麵粉裹住,用火煨),青皮(去除果肉的筋絡),麥芽(用火炒),半夏(用熱水浸泡),神麴(用火炒),草果(以上藥材各取三分),沉香,厚朴(用薑汁浸泡後,用火炒),藿香(用水洗淨),陳皮(以上藥材各取五分),香附子(用火炒),縮砂仁,人參(去除鬚根,各取七分),木香(不要用火烘烤,取四分),白朮(取一錢半),甘草(用火炙烤,取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一盅,食遠服。
五噎散,治五噎,食不下,嘔噦痰多,咽喉噎塞,胸膈滿痛。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是一劑的用量,用兩杯水,加上三片生薑和一枚紅棗一起煎煮,直到水量剩下一杯,應在飯後服用。
五噎散這種藥方,用於治療五種噎塞症狀,包括食物難以下咽、常伴有嘔吐和多痰的情況,以及咽喉部有堵塞感和胸口感到脹痛。
人參,半夏(湯洗七次),桔梗(去苗),白豆蔻,木香(不見火),杵頭糠,沉香(不見火),蓽澄茄,枇杷葉,乾生薑,白朮(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七片,煎至一盅,食後服。
白話文:
人參、半夏(用湯洗七次)、桔梗(去掉根部)、白豆蔻、木香(沒有經過火烤)、杵頭糠、沉香(沒有經過火烤)、蓽澄茄、枇杷葉、乾生薑、白朮(各一錢)、甘草(炙烤過的,五分)
五膈散,治胸膈痞悶,諸氣結聚,脅肋脹滿,痰逆噁心,不進飲食,並皆治之。
白話文:
五膈散:用於治療胸部和膈肌脹滿不適、各種氣鬱結聚、兩肋脹滿、痰氣上逆噁心、食慾不振等症狀。
枳殼(去穰,麩炒),青皮(去穰),大腹子,半夏曲(炒),丁香(不見火),天南星(湯泡),乾薑(炮),麥蘗(炒),草果仁,白朮(各一錢二分),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白話文:
枳殼(去除內部的種子,用麩皮炒過),青皮(去除內部的種子),大腹子,半夏曲(炒過),丁香(不要用火烤),天南星(用湯泡過),乾薑(用火炮製過),麥蘗(炒過),草果仁,白朮(各取一錢二分),甘草(用火炙烤,取五分)。
以上藥材混合在一起,做成一劑藥,用兩碗水,加入五片生薑,煎煮至剩下一碗,不拘時間服用。
嘉禾散,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悶,氣逆生痰,不進飲食。如五噎五膈,並皆治之。
白話文:
嘉禾散:用於治療脾胃不協調,胸部和橫膈膜鬱悶、阻塞,氣息逆行產生痰液,導致食慾不振。像五噎五膈這樣的疾病,皆可治療。
白茯苓(去皮),縮砂(去皮),薏苡仁(炒),枇杷葉(去毛,薑汁炙黃),桑白皮(炒),沉香(不見火),五味子(炒,各五分),木香(不見火,七分半),青皮(去穰),谷蘗(炒),藿香,杜仲(去皮,薑汁塗炙),隨風子,石斛(酒浸,炒),大腹子(炒),陳皮(去白),半夏曲(炒黃),神麯(炒),檳榔(各三分),白頭蔻,丁香(不見火),人參,白朮,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 白茯苓(去皮)
- 縮砂(去皮)
- 薏苡仁(炒)
- 枇杷葉(去毛,薑汁炙黃)
- 桑白皮(炒)
- 沉香(不見火)
- 五味子(炒,5 分)
- 木香(不見火,7.5 分)
- 青皮(去穰)
- 谷蘗(炒)
- 藿香
- 杜仲(去皮,薑汁塗炙)
- 隨風子
- 石斛(酒浸,炒)
- 大腹子(炒)
- 陳皮(去白)
- 半夏曲(炒黃)
- 神麯(炒)
- 檳榔(各 3 分)
- 白頭蔻
- 丁香(不見火)
- 人參(1 錢)
- 白朮(1 錢)
- 甘草(炙,1 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至一盅,食遠服。五噎入柿幹一個,膈氣吐逆入薤白三寸、棗五個同煎。
白話文:
上策治療食滯
- 取一劑藥物,加入二盅水,加上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煎煮至剩一盅,分多次服用。
五噎症狀
- 加入柿子乾一個。
膈氣嘔吐症狀
- 加入薤白三寸、紅棗五個,一同煎煮。
人參丁香散,治脾胃不和,停痰留飲,不能運化,腹脅脹滿,短氣噎悶,或吐痰水,噫醋吞酸,不思飲食,漸至羸瘦。
白話文:
人參丁香散,用於治療脾胃不調和,有痰液停滯和水液積聚,無法運化,導致腹部兩側脹滿,呼吸短促、胸悶,或吐痰水、打嗝帶有酸味、不想進食,漸漸消瘦虛弱。
人參(去蘆),丁香(不見火),白芍藥,當歸(去蘆),肉桂(去皮),蓬朮(煨),丁皮(各一錢),乾薑(炮),茯苓(去皮),香附子(炒),白朮,甘草(炙),山藥(各一錢半)
白話文:
人參(去除鬚根),丁香(不經熱處理),白芍藥,當歸(去除鬚根),肉桂(去除外皮),蓬朮(烘製後),丁皮(各 3 克),乾薑(炮製),茯苓(去除外皮),香附子(炒製),白朮,甘草(炙烤),山藥(各 4.5 克)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空心服。
附子黃耆草果飲,治翻胃,不進飲食。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做成一副藥劑,用兩杯水加上三片生薑一起煎煮,直到水剩下一杯時,於空腹時服用。
附子黃耆草果飲,用於治療胃部不適,食欲不振。
附子(炮),黃耆(去蘆,炙),草果(炮),厚朴(去皮,薑製炒),白朮,官桂,白芍藥,良薑,白茯苓(各一錢),白豆蔻,檀香,甘草(炙,各五分),半夏(湯泡七次,八分)
白話文:
炮附子,炙黃耆去蘆,炮草果,薑製炒厚朴去皮,白朮,官桂,白芍藥,良薑,白茯苓(各一錢),白豆蔻,檀香,炙甘草(各五分),湯泡七次半夏(八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丁香煮散,治翻胃嘔吐。
白話文:
將以上的藥材做成一副藥劑,使用兩碗水來煎煮,加入五片生薑和一枚紅棗,煎煮至剩下一碗藥汁,不受時間限制隨時可以服用。
丁香煮散,用於治療反胃和嘔吐的症狀。
丁香(不見火),石蓮肉(各四十枚),生薑(七片),北棗(切碎,七枚),黃黍米(淘淨,半合)
上四味,用水一碗半煎,去滓,入黃黍米煮稀粥食之。
白話文:
丁香 (未經烘烤) 40 顆 石蓮肉 40 顆 生薑 7 片 北棗 (切碎) 7 顆 黃小米 (淘洗乾淨) 半碗
透膈湯,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滯,胸膈滿悶,噎塞不通,噫氣吞酸,脅肋刺脹,嘔逆痰涎,食飲不下,並皆治之。
白話文:
透膈湯,用於治療脾胃不合、中腹部氣血瘀滯、胸腔膈肌痞滿悶痛、喉嚨哽塞、頻繁打嗝、反胃,還有脅肋脹痛、嘔吐痰液、飲食難以下嚥等症狀。
木香(不見火),白豆蔻,縮砂仁,檳榔,枳殼(麩炒),厚朴(薑製,炒),半夏(湯泡),青皮(去穰),陳皮(去白),大黃,朴硝,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木香(無須烘焙),白豆蔻,縮砂仁,檳榔,炒枳殼,薑製炒厚朴,湯泡半夏,去掉內膜的青皮,去掉白瓤的陳皮,大黃,朴硝,炙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一盅,食遠服。
旋覆花散,治胸中痰結,痞塞不通,不能飲食。
白話文:
上方作為一劑藥,用兩碗水,加上三片生薑和一枚紅棗,煎煮至剩下一碗水時服用,在飯後一段時間後服用。
旋覆花散,用於治療胸中有痰塊,胸脘痞塞不暢,導致無法正常進食。
旋覆花,大腹皮,附子(炮,去皮臍),木香(不見火,各半兩),赤茯苓,白朮,前胡(去蘆),半夏(泡七次),桂心,芎藭,人參(各一兩),青皮(去穰,七錢半)
白話文:
旋覆花、大腹皮、附子(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帶)、木香(未經火炒制,以上各半兩) 赤茯苓、白朮、前胡(去除蘆頭)、半夏(浸泡七次) 桂心、芎藭、人參(以上各一兩) 青皮(去除內皮,7錢半)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八分,食遠服。
蓽澄茄散,治膈氣壅滯,脾胃虛弱,宿食不消,四肢乏力。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或碾碎,每次服用五錢,用兩杯水煎煮,加入三片生薑,煎至剩下八分水量,飯後一段時間服用。
蓽澄茄散,用於治療胸膈氣機阻滯,脾胃功能虛弱,食物消化不良,四肢感到無力。
蓽澄茄,訶黎勒(去核),細辛(各一兩),人參(去蘆),草豆蔻,三稜(煨),木香(不見火),半夏(湯泡七次),五味子,高良薑,青皮(去穰),甘草(炙,各半兩),白朮,大腹皮(各七錢半)
白話文:
蓽澄茄、訶黎勒(去除果核)、細辛(各 1 兩) 人參(去除蘆頭)、草豆蔻、三稜(烘製)、木香(勿經火炙) 半夏(以熱水浸泡 7 次)、五味子、高良薑、青皮(去除中間果肉) 甘草(炙烤)、白朮、大腹皮(各半兩,約 7.5 克)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盅半,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八分,食遠服。
沉香開膈散,治五膈、五噎,痞滿嘔吐,心腹刺痛,脅肋脹滿。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盅半的水,加上三片生薑、兩枚棗,煎煮至剩下八分水量時服用,應在飯後一段時間或空腹時服用。
沉香開膈散,用於治療五種類型的膈病、五種類型的噎症,以及胸腹痞滿、嘔吐、心腹刺痛、脅肋脹滿的症狀。
沉香(不見火),京三稜,蓬朮,白豆蔻,蓽澄茄,縮砂,草果(去皮),益智,川白姜,丁香(不見火),人參(各七錢),丁皮(半兩),木香(不見火),茯苓,香附子(炒),藿香,半夏曲,青皮(去穰),陳皮(各一兩),甘草(炙,一兩二錢半)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用水一盅半,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沉香(不經火),京三稜,蓬朮,白豆蔻,蓽澄茄,縮砂,草果(去皮),益智,川白姜,丁香(不經火),人參(各 7 錢),丁皮(半兩),木香(不經火),茯苓,香附子(炒過),藿香,半夏曲,青皮(去穰),陳皮(各 1 兩),甘草(炙過,1 兩 2 錢半)
紫蘇子飲,治咳逆上氣,膈噎因怒氣,叫喊未定,便夾氣飲食,或飲食甫畢,便用性恚怒,以致食與氣相逆,氣不得下,或咳嗽不透,氣逆噁心。
白話文:
紫蘇子飲,用於治療咳嗽、逆上氣喘、因生氣後引起隔肌痙攣,大喊大叫後夾氣飲食,或剛吃完飯就發脾氣,導致食物與氣逆行,氣不能下行,或咳嗽不出,氣逆噁心。
真蘇子(炒),訶子(煨,去核),蘿蔔子(微炒),杏仁(去皮尖,麩炒),木香(不見火),人參(各一錢半),青皮,甘草(炙,各三錢)
上㕮咀,分二服,每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炒過的蘇子(1.5錢),烘焙過的訶子(去核,1.5錢),微炒過的蘿蔔子(1.5錢),去皮尖後麩炒過的杏仁(1.5錢),未經火烘焙過的木香(1.5錢),人參(1.5錢),青皮(3錢),炙過的甘草(3錢)
沉香散,治五膈、五噎,胸中久寒,諸氣結聚,嘔逆噎塞,飲食不化,結氣不消。常服順氣通噎,寬中進食。
白話文:
沉香散,用於治療五膈、五噎,胸中寒氣長期積聚,各種氣結聚在一起,造成嘔吐、噎塞,食物無法消化,結氣無法消散。定期服用可順氣通噎,調理脾胃,促進進食。
白朮,茯苓(各二錢),木通,大腹皮,陳皮,當歸,青皮,檳榔,芍藥(各一錢),甘草(炙,五分),白芷,紫蘇,枳殼(麩炒,各一錢一分),沉香(不見火),木香(不見火,各七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白朮、茯苓(各 12 克),木通、大腹皮、陳皮、當歸、青皮、檳榔、芍藥(各 6 克),甘草(炙製,3 克),白芷、紫蘇、枳殼(麩炒,各 7 克),沉香(未經火烤)、木香(未經火烤,各 4.2 克)
奪命回生散,治五膈、五噎,翻胃嘔吐,不進飲食。此藥多有神效,不可輕視。
白話文:
奪命回生散,用於治療五隔、五噎,翻胃嘔吐,不吃東西。此藥有奇效,不可小覷。
丁香(揀淨,不見火),川芎(去土),白姜(洗淨,炮),南木香(不見火),肉桂(去皮,不見火),新羅人參,神麯(炒,各半兩),訶子(取肉,七枚),縮砂(二十一粒),莪朮(炮),粉草(炙,各七錢半),大草果(炮取仁,二個),巴豆(去殼心膜,不去油,冷水浸一宿,別研為膏,留乳缽中,一十四枚)
白話文:
丁香(挑乾淨,不能經過火烤) 川芎(去除泥土) 白姜(洗淨,炒熟) 南木香(不能經過火烤) 肉桂(去除樹皮,不能經過火烤) 新羅人參 神曲(炒熟,用量各半兩) 訶子(取果肉,七枚) 縮砂仁(二十一粒) 莪朮(炒熟) 粉草(烘烤,用量各七錢半) 大草果(炒熟取果仁,兩個) 巴豆(去除殼和心膜,保留油脂,用冷水浸泡一夜,另研磨成膏狀,保留在乳缽中,十四枚)
上日乾為末,入乳缽內和勻巴豆膏,再篩過,入瓦盒內,以油紙蓋盒口,卻用黃蠟和松脂熔,如法封固盒縫。每以十二月上辰日或初八,黃道生氣,天月二德日,至誠修合於高地爽處,埋土中三尺深,至次年六月中伏節,擇晴明吉日取,向當風處攤,去濕氣,以不漏瓦瓶收貯密封。
白話文:
前一天將乾薑磨成粉末,倒入乳鉢中與巴豆膏混合均勻,然後過篩,放進瓦盒中,用油紙蓋住盒口。再將黃蠟和松脂熔化,按照方法封住盒子的縫隙。
每到農曆十二月上旬的辰日或初八日,黃道生氣,天月二德日,誠心誠意地在高爽的地方煉製,將藥材埋入土中三尺深。次年六月中伏節,選擇晴朗吉利的日子取出,對著風攤開,去除濕氣,然後用不透氣的瓦瓶收好密封。
壯實人每服半錢,臨睡百沸湯調半盞頓服,仰臥片時,徐以溫白粥壓下;若羸弱,只服一字,二、三服即能進食,止嘔吐,續以寬中散、丁沉透膈湯、橘皮煎丸、厚朴煎丸等兼進,佐助胃氣。忌生冷、魚腥、黏膩、硬物,一兩月則全愈矣。孕婦不可服。
太倉丸,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翻胃不實,亦宜服之。
白話文:
健康體質的人每次服用半錢(約1.5克),在睡前用滾燙的開水調和半杯,一次喝完,仰臥一會兒,再喝一些溫熱的白粥壓下。如果體質較弱,只服用一字(約0.75克),服用二、三次後就能進食,不再嘔吐。可以配合服用寬中散、丁沉透膈湯、橘皮煎丸、厚朴煎丸等藥物,以幫助胃氣恢復。應避免食用生冷、腥味重的魚蝦、黏膩、堅硬的食物。一兩個月後,症狀通常會痊癒。孕婦不宜服用。
白豆蔻仁,縮砂仁(各二兩),陳倉米(用黃土炒熟,去土不用,一升)
白話文:
白豆蔻仁、縮砂仁(各 60 克),陳倉米(用黃土炒熟,去除黃土,約 300 克)
上為細末,用生薑自然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食後用淡生薑湯送下。
白話文:
中藥材取上等的粉末,用新鮮生薑的汁液調和搓成丸子,每個丸子大約是梧桐種子的大小。每次服用100顆丸子,飯後用淡生薑湯送服。
人參利膈丸,治胸中不利,痰嗽喘滿,利脾胃壅滯,推陳致新,治膈氣聖藥。
白話文:
人參利膈丸,用於治療胸中不適、痰多咳嗽、呼吸喘促、脾胃堵塞。它能促進新陳代謝,是一種治療膈氣的良藥。
人參(去蘆),當歸(洗),藿香(洗淨),枳實(麩炒),甘草(炙,各一兩),木香(不見火),檳榔(各七錢半),厚朴(薑製),大黃(酒浸,各二兩)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米飲送下。
白話文:
人參(去掉須根) 當歸(洗淨) 藿香(洗淨) 枳實(用麵粉炒製) 甘草(炙烤,各一兩) 木香(不經過火) 檳榔(各七錢半) 厚朴(用薑加工) 大黃(用酒浸泡,各兩兩)
十膈氣散,專治十般膈氣,冷膈、風膈、氣膈、熱膈、痰膈、憂膈、悲膈、水膈、食膈、喜膈。
白話文:
十膈氣散,專門治療十種膈氣,包括:寒氣引起的膈氣、風邪引起的膈氣、氣鬱引起的膈氣、熱氣引起的膈氣、痰濕引起的膈氣、憂傷引起的膈氣、悲傷引起的膈氣、水氣引起的膈氣、飲食積滯引起的膈氣、喜悅過度引起的膈氣。
人參(去蘆),茯苓(去皮),官桂(去粗皮),枳殼(麩炒),神麯(炒),麥蘗(炒),乾生薑(炮),訶黎勒(煨,去核),三稜(煨),蓬朮(煨),陳皮(去白),甘草(炙),白朮(各一兩),厚朴(薑製),檳榔(煨),木香(不見火,各半兩)
白話文:
人參(去除鬚根)、茯苓(去除外皮)、肉桂(去除粗糙的外皮)、枳殼(炒至微焦)、山藥(炒)、炒麥芽、乾燥生薑(炮製)、訶子(煨熟,去除核)、三稜(煨熟)、茯苓(煨熟)、陳皮(去除白色的內皮)、炙甘草、白朮(各一兩)、厚朴(用薑炮製)、檳榔(煨熟)、木香(不經過火)、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白湯調服。如脾胃不和,腹脅脹滿,用水一盅,生薑七片、棗一枚,鹽少許,煎七分服。
白話文:
上等的藥粉,每次服用兩錢,加入少量鹽,用熱水沖服。如果脾胃不調,腹部脹滿,可以用一杯水,加入七片生薑、一顆紅棗和少量鹽,煮沸後服用七成水。
丁香餅子,治脾胃虛寒,痰逆嘔吐,飲食減少;十膈、五噎、翻胃噁心,並宜服之。
白話文:
丁香餅子可以治療脾胃虛寒、痰氣上逆導致嘔吐、食慾不振;以及橫膈膜痙攣、喉部梗阻、噁心等症狀,都很適合服用。
丁香,木香(各半兩),白豆蔻,半夏曲,神麯(各半兩),白朮,白姜,陳皮(各一兩半),人參,蓽澄茄(各三錢),肉豆蔻(半兩),甘草(炙,二錢)
上為細末,用生薑汁煮麵糊和丸,捏作餅如棋子大,每服一餅,食遠細嚼薑湯送下。
白話文:
丁香、木香(各 15 克) 白豆蔻、半夏曲、神曲(各 15 克) 白朮、白姜、陳皮(各 45 克) 人參、蓽澄茄(各 9 克) 肉豆蔻(15 克) 甘草(炙烤過的,6 克)
玉浮丸,治男子婦人脾胃虛弱,一切嘔吐,及久新翻胃皆可服之。真良方也。
白話文:
玉浮丸,適用於男性和女性脾胃虛弱,各種嘔吐,以及胃病復發的情況。這是非常有效的方劑。
人參,白殭蠶(炒去絲),白朮,乾薑(炮),丁香,肉豆蔻(麵裹煨),橘紅,麥蘗(炒),檳榔,白豆蔻,南星(炮),木香(不見火),附子(炮,去皮臍),半夏(湯泡七次),甘草(炙,各等分)
白話文:
人參 炒過的蠶絲 白朮 炮製過的乾薑 丁香 裹麵煨過的肉豆蔻 橘紅 炒過的麥蘗(麥芽) 檳榔 白豆蔻 炮製過、去皮去臍的南星 沒經過火製的木香 炮製過的附子 泡過七次湯的半夏 炙過的甘草(以上藥材等量配比)
上為細末。用白麵一份與生薑自然汁搜和,作棋子大餅,入百沸湯煮,令浮,極漉出,搗爛和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淡生薑湯送下,不拘時服。病甚者。不過三服;如惡熱藥者,去附子;大便秘者,除肉豆蔻。
寬中散,治因憂恚鬱結,或作寒熱,遂成膈氣,不進飲食。
白話文:
上面是細末,以一份白麵粉和生薑原汁混合揉成,搓成棋子大小的丸子,放入沸騰的湯中煮沸,撈出濾乾水後搗碎,與上述藥粉混合揉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 50 丸,用清淡的生薑湯送服,不拘時間。病情嚴重的人,最多服用三次;不耐熱藥的人,可去除附子;大便祕結的人,可去除肉豆蔻。
白豆蔻(去皮,一兩),青皮(去穰),縮砂(去皮),丁香(各二兩),木香(不見火,一兩半),甘草(炙,三兩半),陳皮(去白,四兩),香附子(炒去毛),厚朴(去粗皮,薑製炒,各八兩),沉香(不見火,一兩),檳榔(二兩)
白話文:
白豆蔻(去皮,50克),青皮(去瓤),縮砂(去皮),丁香(各100克),木香(未經加熱,75克),甘草(炙烤過,175克),陳皮(去白,200克),香附子(炒去毛),厚朴(去粗皮,用薑製炒,各400克),沉香(未經加熱,50克),檳榔(100克)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生薑鹽湯調服。
沉香散,治膈氣效秘方。
沉香(不見火),木香(不見火),枳殼(炒,各二錢五分),烏藥(四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淡鹽湯調下。
白話文:
將沉香、木香、枳殼和烏藥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淡鹽湯送服,可治療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