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選要》~ 卷之二 (3)
卷之二 (3)
1. 傷寒門
大柴胡湯,治傷寒十餘日不解,邪熱結在裡,身熱,煩躁,譫語,大便不通,繞臍刺痛。
柴胡(三錢半),大黃(三錢),枳實(一錢),芍藥,黃芩,半夏(各二錢)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棗一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小青龍湯,治傷寒表證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咳嗽微喘,又治肺經受寒,咳嗽喘急。
半夏,乾薑(炮),細辛,麻黃(去節),肉桂(去皮),芍藥(各一錢半),甘草(炙一錢),五味子(五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遠服。
大青龍湯,治傷寒頭痛,發熱惡寒,無汗煩躁,六脈浮緊。
麻黃,石膏(各三錢),杏仁(去皮尖),甘草(炙),桂枝(各一錢),大棗(五個),生薑(一錢半)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小承氣湯,治傷寒,潮熱譫語,大便六七日不通,有燥糞結滯,此藥主之。
大黃(五錢),厚朴(三錢),枳實(二錢)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通口服。
大承氣湯,治陽明裡熱,大便五六日不通,日晡潮熱,譫語,煩躁,發渴。
大黃,厚朴(各三錢),枳實,芒硝(各二錢)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調胃承氣湯,治傷寒不惡寒但熱,十餘日,過經譫語,當和胃氣。
大黃(五錢),甘草(三錢),芒硝(一錢半)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白虎湯,治傷寒脈浮滑者,表裡有熱,若汗、下、吐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大渴,舌上乾燥,欲飲水者,宜服之。
知母(三錢),石膏(五錢),甘草(一錢),粳米(半合)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服。加人參二錢,名白虎加人參湯,又名化斑湯,治傷寒發斑,口燥煩渴。
黃連解毒湯,治傷寒、雜病,熱毒煩悶,乾嘔口燥,呻吟喘滿,陽厥極深,蓄熱於內,傳為陰毒,並皆治之。
黃連,黃柏,黃芩,山梔(各二錢半)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如腹滿嘔吐,或欲作利者,加半夏三枚、厚朴二錢、茯苓二錢、生薑三片,煎熱服,名曰半夏黃連瀉心湯。
參蘇飲,治感冒風邪,發熱頭痛,咳嗽聲重,涕唾稠黏。此藥大解肌熱,快膈。
人參(去蘆),紫蘇,茯苓(去皮),半夏(湯泡七次),前胡(去苗),乾葛(各一錢半),枳殼(麩炒),甘草(炙),陳皮(各一錢),桔梗,木香(各七分)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八分,不拘時服。
十味和解散,治感冒風寒,頭疼發熱,發散風邪。
白朮(一錢半),桔梗(去蘆),人參(去蘆),甘草(炙),陳皮(去白),枳殼(去穰,麩炒),赤芍藥,厚朴(薑製),當歸(各一錢),防風(去蘆七分)
白話文:
傷寒門
大柴胡湯:治療傷寒十多天未愈,邪氣熱毒積聚於內,症狀為發熱、煩躁不安、神志不清、便秘、肚臍周圍刺痛。
藥方:柴胡三錢半、大黃三錢、枳實一錢、芍藥二錢、黃芩二錢、半夏二錢。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取藥粉一劑,加水兩盅,生薑五片、大棗一枚,煎煮至八分滿,飯前服用。
小青龍湯:治療傷寒表證未解,胸悶有水氣感,噁心嘔吐、發熱、咳嗽、輕微喘息;也治療肺經受寒引起的咳嗽、喘息。
藥方:半夏一錢半、乾薑(炮製)一錢半、細辛一錢半、麻黃(去節)一錢半、肉桂(去皮)一錢半、芍藥一錢半、炙甘草一錢、五味子五分。
用法:取藥材一劑,加水兩盅,煎煮至八分滿,飯後服用。
大青龍湯:治療傷寒頭痛、發熱、惡寒、無汗、煩躁不安,脈象浮緊。
藥方:麻黃三錢、石膏三錢、杏仁(去皮尖)一錢、炙甘草一錢、桂枝一錢、大棗五個、生薑一錢半。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取藥粉一劑,加水兩盅,煎煮至一盅,不限時間服用。
小承氣湯:治療傷寒,症狀為時冷時熱、神志不清、便秘六七天,糞便乾燥結滯,此藥專治此症。
藥方:大黃五錢、厚朴三錢、枳實二錢。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取藥粉一劑,加水兩盅,煎煮至一盅,飯前服用。
大承氣湯:治療陽明經熱盛,便秘五六天,午后發熱,神志不清、煩躁不安、口渴。
藥方:大黃三錢、厚朴三錢、枳實二錢、芒硝二錢。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取藥粉一劑,加水兩盅,生薑三片,煎煮至一盅,飯前服用。
調胃承氣湯:治療傷寒,不惡寒但發熱,十多天,神志不清,需要調和胃氣。
藥方:大黃五錢、甘草三錢、芒硝一錢半。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取藥粉一劑,加水兩盅,煎煮至一盅,飯前服用。
白虎湯:治療傷寒,脈象浮滑,表裡俱熱,即使汗、瀉、吐後,七八天症狀未解,熱毒積聚於內,口渴,舌苔乾燥,想喝水,宜服用此方。
藥方:知母三錢、石膏五錢、甘草一錢、粳米半合。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取藥粉一劑,加水兩盅,煎煮至一盅,飯後服用。加入人參二錢,稱為白虎加人參湯,又名化斑湯,治療傷寒發斑,口乾煩渴。
黃連解毒湯:治療傷寒、其他雜病,熱毒導致煩悶,噁心嘔吐、口乾、呻吟、胸悶、陽氣衰竭,熱毒積聚於內,轉化為陰毒,均可用此方治療。
藥方:黃連二錢半、黃柏二錢半、黃芩二錢半、山梔二錢半。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取藥粉一劑,加水兩盅,煎煮至一盅。如果腹脹、嘔吐,或想瀉肚,可加入半夏三枚、厚朴二錢、茯苓二錢、生薑三片,煎熱服用,稱為半夏黃連瀉心湯。
參蘇飲:治療感冒風寒,發熱頭痛,咳嗽聲音重,鼻涕唾液稠黏。此方能迅速解表散熱,寬胸利膈。
藥方:人參(去蘆)一錢半、紫蘇一錢半、茯苓(去皮)一錢半、半夏(湯泡七次)一錢半、前胡(去苗)一錢半、乾葛一錢半、枳殼(麩炒)一錢、炙甘草一錢、陳皮一錢、桔梗七分、木香七分。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取藥粉一劑,加水兩盅,生薑三片,煎煮至八分滿,不限時間服用。
十味和解散:治療感冒風寒,頭痛發熱,用於散發風邪。
藥方:白朮一錢半、桔梗(去蘆)一錢、人參(去蘆)一錢、炙甘草一錢、陳皮(去白)一錢、枳殼(去瓤,麩炒)一錢、赤芍藥一錢、厚朴(薑製)一錢、當歸一錢、防風(去蘆)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