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採

《醫方選要》~ 卷之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4)

1. 眩暈門

眩暈者,痰火動於風也。《經》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木。風火皆屬乎陽,多為兼化,陽主乎動,兩動相搏,則為旋轉也。其為證也,發於卒然之間,眼目昏花,如屋旋轉,起則眩倒也。體虛之人,外為六氣所因,內為七情所傷,鬱結成痰,皆能令人一時眩暈目暗,口噤頭痛項強。因於風,則脈浮,自汗,項強不仁。

白話文:

眩暈,是因為痰熱引動風氣。古醫書上說:各種風症導致的眩暈,都歸屬於肝這類屬木的臟腑。風火都歸屬陽氣,它們常會互相轉化,而陽氣主導活動,兩種活動的力量相撞,就會產生旋轉。眩暈的症狀是:突然發作,眼睛昏花,好像屋子在轉動,一起身就會頭暈跌倒。體質虛弱的人,一方面是因為受到外界的風寒暑濕燥熱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情緒受到傷害,鬱結形成痰液,這些都可能導致人突然眩暈、眼睛看不清、嘴巴合不攏、頭痛、脖子僵硬。如果是風氣導致的眩暈,脈象會浮動,容易出汗,脖子僵硬麻木。

因於寒,則脈緊,無汗,筋攣掣痛。因於暑,則脈虛,煩悶。因於濕,則脈沉滯,吐逆。此為異耳。至於七情內傷者,使臟氣不平,鬱結中焦,而為痰飲,隨氣上攻,令人頭眩,眉稜骨疼,目不可開。其證婦人得之最多,蓋婦人性多偏怒。《經》云:天之氣曰風,人之氣曰怒。

白話文:

寒氣造成:脈象緊實,無汗,肌肉痙攣疼痛。

暑氣造成 :脈象虛弱,煩躁鬱悶。

濕氣造成 :脈象沉滯,噁心嘔吐。以上是不同的症狀表現。

至於由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造成的內傷,會導致臟腑氣血失調,鬱結在中焦(脾胃區),形成痰飲。痰飲隨著氣息上衝,令人頭暈,眉棱骨疼痛,眼睛無法睜開。這種情況在女性身上最常見,因為女性的性情容易偏於憤怒。《黃帝內經》說:「天地的氣息稱為風,人的氣息稱為怒。」

怒則致傷肝木,木動生風,令人頭目旋運,皆由於此。亦有因醉飽房勞,致傷精血,腎氣不能歸元,而諸氣逆上,則為頭目眩暈矣。

白話文:

憤怒會傷及肝木,肝木活動產生風氣,導致頭暈目眩,都是由這個原因造成的。也有的人因為醉酒、飽餐、房事勞累,導致精血受傷,腎氣不能回到丹田,導致各種氣息逆流而上,就會產生頭暈目眩的現象。

治之當分內外因,及寒熱虛實。氣虛者,補氣;血虛者,養血;外挾風邪者,發而祛之;內挾痰飲者,消而導之,要在活法施治焉。

白話文:

治療時應區分內外因,以及寒熱虛實。氣虛的人要補氣;血虛的人要養血;兼有外感風邪的人要發散祛除;兼有內蘊痰飲的人要消散導出,關鍵在於靈活用藥來治療。

半夏白朮天麻湯,治頭旋噁心,煩悶氣喘短促,心神顛倒,兀兀欲吐,目不敢開,如在風雲中;若頭痛眩暈,身重如山,不得安臥,並皆治之。

白話文:

半夏白朮天麻湯,用於治療頭暈噁心、煩悶氣喘短促、心神恍惚、頭暈欲吐、眼睛不敢睜開,好像在狂風暴雨中;如果出現頭痛眩暈、身體沉重如山、無法安穩入睡等症狀,也可以使用此方治療。

半夏(薑製,一錢半),白朮(二錢),天麻茯苓(去皮),陳皮蒼朮(米泔浸,焙),人參(去蘆),神麯(炒),麥蘗(炒),黃耆(去蘆),澤瀉(以上各一錢),乾薑(炮),黃柏(各半錢)

白話文:

半夏(薑炮製後的,1.5錢),白朮(2錢),天麻,茯苓(去皮),陳皮,蒼朮(用米泔浸泡後焙乾),人參(去蘆),神麴(炒過),麥芽(炒過),黃耆(去蘆),澤瀉(以上各1錢),乾薑(炮製過的),黃柏(各0.5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食遠服。

仙術芎散,治風熱壅塞,頭目昏眩。消痰飲,明耳目,清神。

方見風門。

三五七散,治陽虛風寒入腦,頭痛目眩,轉運如在舟車之上,耳內蟬鳴,風寒濕痹,腳氣緩弱等疾。

白話文:

三五七散,用於治療陽氣虛弱導致的風寒侵襲腦部,出現頭痛、眩暈,感覺天旋地轉如在車船上,耳鳴,風寒濕氣導致的關節痹痛,以及腳氣、身體虛弱等疾病。

天雄(炮,去皮臍),細辛(去土,各三兩),山茱萸(去核),乾薑(炮,各五兩),防風(去蘆),山藥(各七兩)

白話文:

炮製過的天雄(去掉皮和肚臍),細辛(去掉泥土),各三兩 去核的山茱萸,炮製過的乾薑,各五兩 防風(去掉根須),山藥,各七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用溫酒調服。

人參前胡湯,治風痰頭運目眩。

人參(八分),前胡(去蘆),南星(湯炮),半夏曲木香枳殼(炒),橘紅赤茯苓,紫蘇,甘草(炙,以上各一錢三分),

白話文:

人參(八分),前胡(去除蘆頭),南星(用滾湯浸泡過),半夏(曬乾後彎曲),木香,炒枳殼,橘紅,赤茯苓,紫蘇,炙甘草(以上各一錢三分)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食後服。

蔓荊子散,治風氣頭旋運悶,起則欲倒。

蔓荊子甘菊花,半夏,羚羊角(鎊),枳殼(麩炒),茯神(去木),芎藭,黃芩,防風(以上各七錢半),麥門冬(去心),石膏(各一兩),地骨皮,赤箭,細辛,甘草(炙,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蔓荊子、甘菊花、半夏、羚羊角(研磨成粉)、枳殼(用麵粉炒過)、茯神(去除木質)、川芎、黃芩、防風(以上各 7.5 克)、麥門冬(去除種子)、石膏(各 15 克)、地骨皮、赤箭、細辛、甘草(炙烤過,以上各 7.5 克)

上㕮咀,每服六錢,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八分,去柤,不拘時服。

川芎散,治眩暈,惡風自汗,或身體不仁,氣上衝胸,戰搖如在舟車之上。

白話文:

川芎散:用於治療頭暈,怕風受涼並自發冒汗,或身體麻木不仁,氣血上衝到胸口,身體發抖搖擺得好像在船車上一樣。

川芎,白朮(各三錢),北細辛,白茯苓,粉草(以上各一錢),桂枝(半錢)

白話文:

川芎,白朮(各 15 克),北細辛,白茯苓,粉草(以上各 6 克),桂枝(3 克)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有痰,兼青州白丸子服之。

白話文:

一次服用一劑,用水兩碗,生薑三片煎煮至一碗,不限時間服用。如果有痰加用青州白丸子服用。

人參湯,治風頭眩,但覺地屋俱轉,目閉不敢開。

人參,白朮,麥門冬(去心),當歸(酒洗),防風(各一兩),獨活(去苗),官桂(去皮),黃耆,芍藥(以上各一兩半)

白話文:

人參、白朮、麥門冬(去掉麥芯)、當歸(用酒清洗)、防風(各 1 兩),獨活(去掉幼苗)、官桂(去皮)、黃耆、芍藥(以上各 1.5 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盅半,煎至八分,去柤,食遠服。

白朮散,治風邪在胃,頭旋不止,復加嘔逆。

白朮,厚朴(去皮,薑製),甘菊花(各半兩),防風(去叉),白芷,人參(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白朮、厚朴(去皮,用薑汁炮製)、甘菊花(各半兩) 防風(去掉分叉的部分)、白芷、人參(以上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用水一盅半,生薑五片,煎至八分,食遠溫服。

香橘飲,治氣虛眩暈。

木香,橘皮(去白),白朮,半夏曲,白茯苓,縮砂(以上各二錢),丁香,甘草(炙,各五分)

白話文:

木香、橘皮(去白色部分)、白朮、半夏曲、白茯苓、縮砂(以上各 12 克) 丁香、甘草(炙制,各 3 克)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食遠服。

芎菊散,治諸陽受風,頭目旋運,日視昏暗,肝氣不清。

芎藭,甘菊花(各一兩),白殭蠶(炒),細辛(去葉),防風(去叉),羌活(以上各三分),旋覆花,草決明,蟬蛻(洗,以上各一錢),天麻,密蒙花荊芥穗,甘草(炙,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川芎,野菊花(各 60 克),白殭蠶(炒過),細辛(去掉葉子),防風(去掉分叉),羌活(以上各 18 克),旋覆花,草決明,蟬蛻(洗淨,以上各 6 克),天麻,密蒙花,荊芥穗,甘草(炙過,以上各 30 克)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食後溫服,湯點亦可。

羌活湯,治風頭眩,筋脈拘急,痰涎壅滯,肢節煩疼。

羌活,前胡(去苗),石膏(研碎),白茯苓,芎藭,枳殼(麩炒),黃芩(去黑心),甘菊花,防風,細辛(去葉),甘草(炙,銼),蔓荊子,麻黃(去根節煮,掠去沫,焙,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羌活、前胡(去掉花托)、石膏(研磨成粉)、白茯苓、芎藭、枳殼(用麩皮炒過)、黃芩(去掉黑色的核)、甘菊花、防風、細辛(去掉葉子)、甘草(炙烤後切成小塊)、蔓荊子、麻黃(去掉根和節,煮後撇去浮沫,烘烤,以上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雞蘇三葉,同煎至七分,去柤,不拘時服。

密蒙花,治頭目風眩,邪氣鼓作,時或旋運。

天麻,羌活,白芷,藁本(去苗土),芎藭,芍藥,細辛,麻黃(以上各二兩),牛黃(別研),麝香(別研,各一分)

白話文:

  • 天麻:2 兩
  • 羌活:2 兩
  • 白芷:2 兩
  • 藁本(去除莖葉):2 兩
  • 芎藭:2 兩
  • 芍藥:2 兩
  • 細辛:2 兩
  • 麻黃:2 兩
  • 牛黃(研磨後):1 分
  • 麝香(研磨後):1 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二丸,不拘時,研薄荷酒下。

芎犀丸,治偏正頭疼,及風眩目運,一邊鼻不聞香臭,常流清涕,或作臭氣一陣,服芎、蠍等藥不效者,服此不十服愈,及治噴嚏稠濃。

白話文:

芎犀丸用於治療偏頭痛,以及因風寒引起的頭暈目眩、一側鼻孔聞不到氣味和常流清鼻涕,或陣發性流出惡臭液體等症狀。對於服用芎、蠍等藥物無效的患者,服用此藥十劑以內即可痊癒。此外,此藥還可治療噴嚏連續頻繁。

川芎,硃砂(研,內一兩為衣),石膏(研),片腦(以上各四兩),人參,茯苓,甘草(炙),細辛(以上各二兩),犀角(生用,鎊),梔子(各一兩),阿膠(蛤粉炒,一兩半),麥門冬(去心,三兩)

白話文:

川芎、硃砂(研磨,內包一兩作為藥衣)、石膏(研磨)、片腦(以上各四兩)

人參、茯苓、炙甘草、細辛(以上各二兩)

犀角(生用,削薄)、梔子(各一兩)

阿膠(與蛤粉同炒,一兩半)、麥門冬(去心,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用硃砂為衣,每服一丸或二丸,食後細嚼,茶、酒任下。

人參丸,治風頭旋目眩,痰逆噁心,胸膈痞滯,咳嗽痰涎,喘滿嘔逆,不欲飲食。

白話文:

人參丸,用於治療頭暈目眩、痰氣逆流導致噁心、胸悶腹脹、咳嗽多痰、氣喘胸悶、嘔吐反胃以及食慾不振等症狀。

人參,白朮,旋覆花(炒),甘草(炙,以上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枳殼(麩炒),前胡(以上各二兩),木香(半兩)

白話文:

人參、白朮、炒旋覆花、炙甘草(以上各 60 克),去心且烘焙的麥門冬、麩炒枳殼、前胡(以上各 120 克),木香(30 克)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溫生薑湯送下

白話文:

將上層的細末粉末用湯汁浸泡蒸餅,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服後用溫薑湯送服。

沉香磁石丸,治上盛下虛,頭目眩運,耳鳴、耳聾。

沉香(別研),蔓荊子,青鹽(別研),甘菊花(以上各半兩),巴戟(去心),葫蘆巴,山藥(炒),磁石(火煅醋淬,細研水飛),川椒(去目,炒),山茱萸(去核),陽起石(火煅,研),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

白話文:

沉香(研磨碎),蔓荊子,青鹽(研磨碎),甘菊花(以上各半兩) 巴戟(去掉心),葫蘆巴,山藥(炒熟),磁石(用火煅燒,用醋淬火,研磨細,用水飛),川椒(去眼,炒),山茱萸(去核),陽起石(用火煅燒,研磨成粉),附子(用砲製,去掉皮和肚臍,各一兩)

上為細末,用酒煮米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空心用鹽湯送下。

增損黑錫丹,治陰陽不升降,上熱下冷,頭目眩暈,病至危篤,或暖藥上僭愈甚者。

白話文:

「增損黑錫丹」是一種治療陰陽氣血不正常上下流動、上半身燥熱下半身冰冷、頭暈目眩、病情危重者,或服用溫熱藥物後症狀更加嚴重的方劑。

黑錫丹頭(二兩),肉豆蔻,附子(炮,去皮臍),破故紙(炒),葫蘆巴,官桂(去皮),茴香(以上各一兩),青皮(去穰,炮),川楝子,陽起石,木香,沉香(以上各半兩),烏藥,磁石(火煅醋淬七次,細研水飛,各一分)

白話文:

黑錫丹頭(120 克) 肉豆蔻(60 克) 附子(去皮和肚臍,炙熟,60 克) 破故紙(炒過,60 克) 葫蘆巴(60 克) 官桂(去皮,60 克) 茴香(60 克) 青皮(去囊,炙熟,30 克) 川楝子(30 克) 陽起石(30 克) 木香(30 克) 沉香(30 克) 烏藥(15 克) 磁石(火煅後用醋淬七次,研細過濾,各 15 克)

上為細末,酒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濃煎人參茯苓生薑棗湯送下,空心服。一方無磁石。

白話文:

將細小的藥材煮成濃稠的糊狀,再製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50-70 顆丸子,用濃煎的人參、茯苓、生薑和棗湯送服,空腹時服用。另一種方法不使用磁石。

川芎散,治風眩頭暈。

山茱萸(一兩),山藥,甘菊花,人參(去蘆),茯苓(或用茯神亦可),小川芎(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不拘時,日三服。

祛痰丸,治風頭旋,痰逆噁心,胸膈不利。

南星(生),半夏(生),赤茯苓(去皮),陳皮(去白),乾薑(炮,各等分)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時,用溫米飲送下。

芎藭散,治風,頭旋,眼目昏痛,眩運倦怠,心忪。

芎藭,前胡,白殭蠶(炒),人參(以上各一兩),蔓荊子,天麻(酒浸,焙),防風(去叉,以上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溫酒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