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選要》~ 卷之二 (4)
卷之二 (4)
1. 傷寒門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蔥白三根,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十味芎蘇散,治四時傷寒,發熱頭痛。
川芎(二錢),紫蘇,桔梗,柴胡,茯苓,半夏,枳殼,陳皮(各一錢),乾葛(一錢半),甘草(炙半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八分,食遠服。
真武湯,治傷寒數日以後,發熱腹痛,頭目昏沉,大便自利,小便或利或澀,或嘔,或咳,或已經汗,不解,仍復發熱,心下忪悸,頭目眩暈,皆由渴後飲水,停留中脘所致,宜服之。
芍藥(二錢半),茯苓(二錢半小便自利者去之),附子(炮,去皮臍二錢半),生薑(三錢半),白朮(二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時服。若咳者,加五味子一錢半、乾薑二錢、細辛一錢二分;若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二錢半;若嘔者,去附子,加生薑二錢半。
四逆湯,治傷寒大下、汗後,自利清穀,身疼,身體強急,不渴,四肢拘急,手足厥冷,乾嘔腹滿,脈沉者。
甘草(炙三錢),乾薑(炮三錢),附子(生用半個)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八分,食遠服。
溫膽湯,治傷寒、一切病後虛煩不得睡臥,兼治心膽虛怯。
半夏(湯泡),茯苓(去皮),陳皮(去白),枳實(炒各二錢),甘草(半錢),竹茹(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大羌活湯,解利兩感傷寒神方。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以是知內外兩感,腑臟俱病。欲表之則有里,欲下之則有表,表裡既不能一治,故云兩感者不治。然所稟有虛實,所感有淺深。虛而感之深者必死,實而感之淺者,猶或可治。治之而不救者有矣,未有不治而獲生者也。予嘗用此,間有生者,十得二三。故立此方,以待好生君子用之。
羌活,獨活,防己,防風,黃芩,黃連,蒼朮(米泔浸),態平衡,白朮,甘草(炙),川芎,細辛(各三錢),生地黃,知母(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盅,煎至一盅,熱服。不解再服,三、四解之亦可,病愈則止。若有餘證,並依仲景隨經法。
竹葉石膏湯,治傷寒已經汗下,表裡俱虛,津液枯竭,心煩發熱,氣逆欲吐,及諸虛煩熱,並宜服之。
方見中暑門
半夏瀉心湯,治心下痞滿而不痛,乾嘔者。
半夏(湯洗七次二錢),人參(去蘆),甘草(炙),乾薑(炮),黃芩(各二錢半),黃連(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紅棗二個,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桃仁承氣湯,治傷寒蓄血,熱結膀胱,其人如狂,但小腹結血,下之愈。
桃仁(去皮尖),甘草(各一錢),芒硝(二錢),大黃(四錢),桂枝(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白話文:
[傷寒門]
第一方:取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劑量,用兩碗水,加入三片生薑、三根蔥白,煎煮至一碗水,不限時間服用。
第二方:十味芎蘇散,治療四季傷寒,發熱頭痛。 配方:川芎二錢、紫蘇、桔梗、柴胡、茯苓、半夏、枳殼、陳皮各一錢、乾葛一錢半、炙甘草半錢。每次服用一劑量,用兩碗水,加入三片生薑、一個紅棗,煎煮至八分滿,飯後服用。
第三方:真武湯,治療傷寒數日後,發熱腹痛,頭昏眼花,大便溏瀉,小便或通利或澀滯,伴有嘔吐、咳嗽,或已出汗但症狀未解,再次發熱,心悸不安,頭暈目眩,皆因口渴後飲水過多,停滯於中脘所致,宜服用此方。配方:芍藥二錢半(小便自利者去除)、炮附子(去皮臍)二錢半、生薑三錢半、白朮二錢半。每次服用一劑量,用兩碗水,煎煮至一碗水,不限時間服用。若咳嗽,加五味子一錢半、乾薑二錢、細辛一錢二分;若大便溏瀉,去除芍藥,加乾薑二錢半;若嘔吐,去除附子,加生薑二錢半。
第四方:四逆湯,治療傷寒後大便溏瀉、出汗後,大便稀薄如水,身體疼痛,肢體強直,不渴,四肢拘緊,手足厥冷,乾嘔腹脹,脈象沉弱者。配方:炙甘草三錢、炮乾薑三錢、生附子半個。每次服用一劑量,用兩碗水,煎煮至八分滿,飯後服用。
第五方:溫膽湯,治療傷寒或其他疾病後虛煩不得安睡,兼治心膽虛怯。配方:湯泡半夏、去皮茯苓、去白陳皮、炒枳實各二錢、甘草半錢、竹茹一錢。每次服用一劑量,用兩碗水,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一碗水,不限時間服用。
第六方:大羌活湯,治療表裡俱感之傷寒的特效方。天之邪氣,入侵人體五臟,因此知道內外皆感,腑臟皆病。想治療表證,則裡證存在;想治療裡證,則表證存在。表裡兩證不能同時治療,所以稱為兩感。但是,患者體質有虛實之分,感受邪氣的程度也有深淺之別。體虛而感受邪氣深者必死,體實而感受邪氣淺者,尚有痊癒的可能。治療卻不能挽救生命者有之,未有不治療而獲得生存者也。我曾經用此方,間或有人痊癒,十個之中只有二三個。因此設立此方,以等待好生之君子使用。配方:羌活、獨活、防己、防風、黃芩、黃連、米泔浸蒼朮、白朮、炙甘草、川芎、細辛各三錢、生地黃、知母各一兩。取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兩碗水,煎煮至一碗水,熱服。若症狀未解,可以再次服用,服用三到四次也可,病癒則停藥。若有其他症狀,則依據仲景隨經法治療。
第七方:竹葉石膏湯,治療傷寒已經汗下,表裡俱虛,津液枯竭,心煩發熱,氣逆欲吐,以及各種虛煩發熱,皆宜服用。 (方劑見中暑門)
第八方:半夏瀉心湯,治療心下痞滿而不痛,乾嘔者。配方:湯洗七次的半夏二錢、去蘆人參、炙甘草、炮乾薑、黃芩各二錢半、黃連一錢。每次服用一劑量,用兩碗水,加入五片生薑、兩個紅棗,煎煮至一碗水,不限時間服用。
第九方:桃仁承氣湯,治療傷寒蓄血,熱結膀胱,神志恍惚,僅小腹有血塊凝聚,瀉下後可痊癒。配方:去皮尖桃仁、甘草各一錢、芒硝二錢、大黃四錢、桂枝二錢。每次服用一劑量,用兩碗水,煎煮至一碗水,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