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採

《醫方選要》~ 卷之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

1. 心腹痛門

心腹痛者,皆由外感邪氣,內傷生冷,及七情之氣結聚,痰飲寒熱之氣停滯於心胞腸胃之間,發而為痛也。然心痛有九種,謂蟲痛、疰痛、風痛、悸痛、食痛、飲痛、寒痛、熱痛、來去痛是也。又有所謂寒厥痛、熱厥痛、大實心痛及真心痛。其痛雖不同,但有可治之法。惟真心痛者,旦發夕死,夕發旦死,其狀痛甚,手足青是也。

白話文:

心腹疼痛的原因,大多來自於外來的邪氣入侵,或者內部受到寒涼飲食的傷害,以及七種情緒的影響,導致痰飲、寒熱之氣停滯在心臟、胃部和腸道之間,發作時就會產生疼痛。心痛可以分為九種類型,包括蟲痛、疰痛、風痛、悸痛、食痛、飲痛、寒痛、熱痛和來去痛。此外,還有寒厥痛、熱厥痛、大實心痛和真心痛。雖然各種心痛的表現不同,但大多都有相應的治療方法。只有真心痛例外,它發作時疼痛劇烈,手腳發青,清晨發作會在傍晚死亡,傍晚發作會在清晨死亡。

若如腹痛者,有寒氣客於中焦,干於脾胃而痛者;有宿積停於腸胃,結滯不散而痛者;有痛而嘔者;有痛而泄者;有痛而大便不通者。其證各不同也。

白話文:

如果出現腹痛,原因有可能是:

  • 寒氣入侵中焦,影響脾胃導致疼痛。
  • 宿便停留在腸胃中,結塊難以排出而疼痛。
  • 腹痛伴隨嘔吐。
  • 腹痛伴隨腹瀉。
  • 腹痛伴有大便不通。

每種情況的表現都不相同。

治之皆當辨其寒熱虛實,隨其所得之證施之。若外邪者,散之於外;內結者,逐之於內。寒則溫之,熱則清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泄則調之,秘則通之,血則消之;氣則散之,蟲則追之,積則削之,加以健理脾胃,調養氣血,斯得治之要也。

白話文:

治療時必須辨別寒熱虛實,根據具體症狀使用相應的治療方法。如果是外來的邪氣,就需要疏散出去;如果是內部結聚的邪氣,就需要驅趕出來。寒症用溫和的方法,熱症用清涼的方法,虛弱用滋補的方法,實證用瀉下的方法,洩瀉用調和的方法,祕結用通暢的方法,血瘀用化瘀的方法,氣滯用疏散的方法,蟲積用驅蟲的方法,積聚用化解的方法。此外,還要健運脾胃,調養氣血,這樣才能把握治療的要領。

加味七氣湯,治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氣為病,發則心腹刺痛不可忍者,或外感風寒濕氣作痛,亦宜服之。

白話文:

加味七氣湯用於治療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緒引發的疾病。當這些情緒發作時,會導致心腹劇烈刺痛,難以忍受。如果外感風寒濕邪而引起的疼痛,也可以服用此方。

半夏(湯泡二錢),桂心(去粗皮),延胡索(炒,各二錢半),人參(去蘆),乳香,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半夏(兩錢,用湯泡後使用) 桂心(去除粗皮) 延胡索(炒過,各兩錢半) 人參(去除根須) 乳香 甘草(炙過,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棗二枚,煎至八分,食遠服。

加味四七湯,治風冷寒邪客搏,心腹作痛。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煎煮時,用兩杯水,加上五片生薑和兩枚棗,煎煮至剩下八分水量,飯後服用。

加味四七湯用於治療風冷寒邪侵襲造成的胸腹疼痛。

桂枝,白芍藥,半夏(制),人參(去蘆),紫蘇(各一錢半),茯苓,厚朴(制),枳殼(炒),甘草(炙,各二錢)

白話文:

桂枝、白芍藥、半夏(處理過的)、人參(去除根鬚)、紫蘇(各 1.5 克)、茯苓、厚朴(處理過的)、枳殼(炒過的)、甘草(炙過的,各 2 克)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棗二枚,煎至八分,食遠服。

訶子散,治心脾冷痛不忍,一服效。又治九種心痛,霍亂吐瀉。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做成一份,用兩杯水,加上五片生薑和兩枚大棗,煎煮至剩下八分水量,飯後服用。

訶子散,用於治療心脾冷痛難忍,服用一次即見效。另外也用於治療九種心痛,以及霍亂引起的嘔吐和腹瀉。

訶子(煨,去核),甘草(炙),厚朴(制),乾薑(炮),草果,陳皮,良薑(炒),茯苓,神麯(炒),麥蘗(各一錢)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入鹽少許,煎至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訶子(烤過,去核),甘草(烤過),厚朴(處理過),乾薑(烤過),草果,陳皮,良薑(炒過),茯苓,發酵糯米(炒過),麥糵(各一錢)

順氣木香散,治氣不升降,嘔逆噁心,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及婦人血氣刺痛。常服寬中順氣,和胃進食。

白話文:

順氣木香散,用於治療氣機升降失調,導致嘔吐反胃、噁心不適、胸膈脹悶、肋間疼痛、腹脹,以及婦科血虛刺痛等症狀。長期服用可疏通肝氣,調和脾胃,增進食慾。

丁皮,砂仁,官桂,良薑(炒),乾薑(炮),陳皮,甘草(炙),厚朴(制),蒼朮(米泔浸,炒),桔梗,茴香(炒,各八分),木香(不見火,八分)

白話文:

丁皮、砂仁、桂皮、生薑(炒)、炮製後的乾薑、陳皮、炙過的甘草、製過的厚朴、用米泔浸泡後炒過的蒼朮、桔梗、炒過的茴香(各八分)、沒有經過火烤的木香(八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八分,食遠服。

卻痛散,治心氣冷痛不可忍者。

白話文:

上方作為一劑,使用兩碗水,加上三片生薑和一枚大棗,煎煮至剩下八分水量,飯後服用。

卻痛散,用於治療心臟氣血冷痛到無法忍受的情況。

五靈脂(去砂),蒲黃(炒,各一錢),肉桂,石菖蒲,當歸,木香,胡椒(以上各一錢半),川烏(炮,二錢)

白話文:

五靈脂(去掉沙石),黃芪(炒熟,各一錢),肉桂,石菖蒲,當歸,木香,胡椒(以上各一錢半),川烏(炮製過,二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入鹽少許,米醋少許,食前服。

延胡散,治冷氣心痛,及疝氣心腹㽲痛。

延胡索(炒),胡椒(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用溫酒調服。

鐵刷湯,治心脾積痛,婦人血氣刺痛,中酒惡心,腸滑泄瀉。

良薑(炒,二兩),茴香(炒,七錢),蒼朮(制),甘草(炙,各二兩八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姜鹽湯送下。

白話文:

先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飯前用溫酒調服。

神保丸,治心膈氣築痛甚者,及氣滯腹痛;又治諸氣刺痛,流入背膂及脅下者。

白話文:

神保丸,治療胸膈氣血凝滯引起的劇烈疼痛,以及氣滯引起的腹痛;此外,還能治療各種氣血經絡不通引起的疼痛,這些疼痛會蔓延到背脊、脅肋等部位。

木香,胡椒(各一錢),全蠍(七枚),巴豆(去皮,心,研,十個)

白話文:

木香、胡椒(各一錢重) 全蠍(七隻) 巴豆(去掉皮和中心,研磨成粉,十個)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丸如麻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五丸,柿蒂燈心湯下。腹痛,柿蒂生薑湯下;若血刺痛,炒姜醋湯下。

白話文:

取細末藥材,用湯浸潤,蒸製成如麻子般大小的丸劑,外面裹上硃砂。每次服用五丸,用柿蒂燈心湯送服。如果腹痛,用柿蒂生薑湯送服。如果出現血刺痛,用炒薑醋湯送服。

勝金散,治卒心痛。

桂枝,延胡索(炒),五靈脂,當歸(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去滓,入鹽少許,食前服。

愈痛散,治急心痛、胃痛。

白話文:

勝金散,用於治療突然的心痛。

藥方包括桂枝、炒延胡索、五靈脂、當歸(各一錢)。

將這些藥材配成一副,用兩杯水煎煮至剩一杯水量,過濾掉藥渣後,加入少量的鹽,在飯前服用。

愈痛散,用於治療急性的胸痛和胃痛。

五靈脂(去砂),延胡索(炒,去皮),蓬莪朮(煨,銼),良薑(銼,炒),當歸(去蘆)

白話文:

五靈脂(去掉泥沙) 延胡索(炒熟,去掉外皮) 蓬莪朮(用火煨過的,切碎) 良薑(切碎,炒熟) 當歸(去掉根鬚)

上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熱醋湯調服。

參朮散,治虛弱人脾疼。

白話文:

將以上藥物各自等量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不限時間,用熱醋水調服。

參朮散,用於治療體虛者的脾臟疼痛。

人參,白朮(炒),乾薑(炮),白豆蔻,砂仁,丁香(不見火),陳皮,甘草(炙)

白話文:

人參、白朮(炒過)、乾薑(炮製過)、白豆蔻、砂仁、丁香(沒經過火烤)、陳皮、甘草(烤過)

上件㕮咀,各等分,每服三、四錢,用水一盅半,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柤,調炒過真蛤粉一錢並服。

手拈散,主心脾疼。

草果仁,延胡索,五靈脂,沒藥

上件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二、三錢,溫酒調下,米飲亦可,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每份藥粉分量相等,每次服用三到四錢,用一碗半水、三片生薑煎煮至七分熟,去渣後,加入一錢炒過的真蛤粉一起服用。此方主治心脾疼痛。

藥材包括草果仁、延胡索、五靈脂和沒藥,將它們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到三錢,溫酒或米湯調服。

九痛丸,治九種心痛,蟲痛、疰痛、風痛、悸痛、食痛、飲痛、冷痛,熱痛、往來痛;兼治卒中惡,腹脹痛,口不能言;又治連年積冷,留在心胸,並冷腫痛,上氣,落馬墜車等疾。

白話文:

九痛丸

用途:

治療九種心痛:

  • 蟲痛
  • 疰痛(疫病引起的胸痛)
  • 風痛(風寒引起的心痛)
  • 悸痛(心悸引起的心痛)
  • 食痛(飲食不當引起的心痛)
  • 飲痛(飲酒過量引起的心痛)
  • 冷痛(寒氣引起的心痛)
  • 熱痛(暑熱引起的心痛)
  • 往來痛(忽冷忽熱引起的心痛)

其他用途:

  • 治療中風引起的腹部脹痛和言語困難
  • 治療多年累積的寒氣,滯留在心胸,導致胸痛、腫脹和呼吸困難
  • 治療跌落馬車等外傷引起的疼痛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狼毒(炙香),巴豆(去皮心膜,炒),人參,乾薑(炮),吳茱萸(洗,炒,各一兩)

白話文:

炮附子(去皮臍,一兩) 炙香狼毒 炒巴豆(去皮心膜) 人參 炮乾薑 洗炒吳茱萸(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空腹溫酒送下。卒中惡,心痛不能言,服三丸。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粉末並用蜂蜜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在中風或心痛到無法言語時,服用三丸即可。

二姜丸,治心腹冷痛,暖胃消痰。

乾薑(炮),良薑(去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後橘皮湯下。

烏梅丸,治胃氣虛冷,蛔蟲上攻,心腹作痛,嘔吐,四肢逆冷。

白話文:

二姜丸

功用: 治療心腹冷痛,溫暖胃部,化解痰飲。

組成: 乾薑(炮製)、良薑(去皮,兩者等量)

製法: 將乾薑和良薑研磨成細粉,用麵糊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

用法: 每次服用三至五十丸,飯後用橘皮湯送服。

烏梅丸

功用: 治療胃氣虛寒,蛔蟲上逆,心腹疼痛,嘔吐,四肢冰冷。

烏梅(三百個),黃柏(炙),細辛,肉桂(去皮),附子(炮),人參(各六兩),川椒(炒,去目及閉口者),當歸(各四兩),乾薑(炮,十兩四錢),黃連(十六兩)

白話文:

烏梅(300 顆) 黃柏(烤過) 細辛 肉桂(去皮) 附子(炮製過) 人參(各 6 兩) 川椒(炒過,去除辣椒蒂和閉合的) 當歸(各 4 兩) 乾薑(炮製過,10 兩 4 錢) 黃連(16 兩)

上為細末,取烏梅肉和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送下,或川椒湯下亦可。

大沉香丸,治冷氣攻衝,心腹刺痛,亦治卒暴心痛。

白話文:

把烏梅肉切成小塊,加入蜂蜜做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鹽水或川椒湯送服。

沉香(不見火),乾薑(炮),薑黃,辣桂,檀香(不見火,以上各四錢),甘松(洗,焙),白芷,天台烏藥,甘草(以上各八兩),香附(一斤),白豆蔻仁(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前細嚼用生薑湯送下。

白話文:

沉香(不經過火),乾薑(炮製過的),薑黃,肉桂,檀香(不經過火,以上各 16 克),甘松(清洗後烘焙過的),白芷,天台烏藥,甘草(以上各 320 克),香附(500 克),白豆蔻仁(80 克)

燒脾散,治食啖生冷果菜,寒留中焦,心脾冷痛不可忍,及老人霍亂吐瀉。

白話文:

燒脾散

治療:因食用生冷水果蔬菜,寒氣滯留中焦(胃),導致心脾虛寒疼痛難忍,以及老年人的霍亂嘔吐腹瀉。

乾薑(炮),厚朴(薑製),麥蘗(炒),草果仁,神麯(炒),良薑(銼,炒),橘紅,縮砂仁,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不拘時,用熱鹽湯調服。

白話文:

乾薑(經過炮製),厚朴(用薑汁炮製),麥芽(經過炒製),草果仁,發酵酒餅(經過炒製),良薑(切碎後經過炒製),陳皮,縮砂仁,甘草(經過炙烤,各種材料分量相等)

蘇合香丸,治卒心痛。用生薑橘皮湯化下。

方見氣門。

白話文:

蘇合香丸,用於治療突然的心臟疼痛。用生薑橘皮湯送服。

倉卒散,治氣自腰腹間拘急不可屈伸,腹中冷如石,痛不忍,自汗如洗,手足冰冷,久不差。垂死方。

白話文:

倉卒散:一種中藥方劑,用於治療氣血阻滯在腰腹間,導致無法自由伸屈,腹部冰冷如石,劇烈疼痛難忍,自汗淋漓,手腳冰冷,久治不癒。此症狀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山梔(連皮燒,半過存性,四十九枚),附子(炮,去皮臍,一枚)

上㕮咀,每服三錢,酒一小盞,入鹽少許,煎服。又治胸痹切痛。

草豆蔻丸,治客寒犯胃痛者,宜此丸。熱亦可服,只可一、二服。

白話文:

取山梔連皮燒至半熟,留存藥性,用四十九枚;附子炮製,去皮臍,取一枚。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少許酒和鹽煎服。此方也可治療胸部痺痛。

草豆蔻丸適合治療寒邪入侵胃部引起的疼痛,熱症也可服用,但只需服用一、兩次。

草豆蔻(麵裹煨熱去皮,四錢),益智,橘皮,殭蠶(炒),人參,黃耆,吳茱萸(湯洗,各八分),半夏(一錢),生甘草,炙甘草,歸身,青皮(各六分),神麯(炒),薑黃(各四分),澤瀉(小便數者減半一錢),桃仁(去皮尖,另研,七分),麥蘗(炒,一錢半),柴胡(四分)

上除桃仁,余為末,浸蒸餅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

白話文:

草豆蔻(用麵粉裹著烘烤,去除外皮,4 錢),益智仁,橘子皮,殭蠶(炒過),人參,黃耆,吳茱萸(用熱水沖洗,各 8 分),半夏(1 錢),生甘草,炙甘草,當歸,青橘皮(各 6 分),炒神曲,薑黃(各 4 分),澤瀉(若小便次數過多,減半至 0.5 錢),桃仁(去除外皮尖端,另行研磨,7 分),炒麥芽(1.5 錢),柴胡(4 分)

蟠蔥散,治脾胃虛冷,攻築心腹,脅肋刺痛,胸痹,背膊拘急,嘔逆,不思飲食,膀胱氣刺小腸,及外腎腫痛,及女人血氣攻刺,癥瘕攻作,一切疼痛並治。

白話文:

蟠蔥散,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心腹脹痛,兩脅肋刺痛,胸悶氣短,背部肩胛拘急,嘔吐反胃,食慾不振,膀胱氣刺痛小腸,以及腎臟外側腫痛,以及婦女經血逆流,癥瘕脹痛,所有疼痛的症狀。

方見氣門。

撞氣阿魏丸,治心腹急痛、氣刺痛,並積氣腹痛、疝氣上攻疼痛。

方見氣門。

白話文:

在氣門篇章中有記載的阿魏丸,用於治療心腹部位的急性疼痛、氣滯引起的刺痛,以及腹部積氣和疝氣上衝所導致的疼痛。此方也在氣門篇章中有所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