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耳鳴耳聾」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耳鳴耳聾是中醫常見的病症,多由肝腎不足、痰濁阻塞、風邪入侵等原因引起。
耳鳴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耳內有聲音,如蟬鳴、雷鳴、風聲、流水聲等,可為持續性或間歇性,可為單側或雙側,可為高音或低音,可為尖銳或沉悶。
耳聾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聽力下降,可為一側或雙側,可為突發性或緩慢性,可為完全性或部分性。
中醫治療耳鳴耳聾,主要以辨證論治為原則,根據患者的不同體質和病情,給予相應的治療方法。常用的治療方法有:
- 補益肝腎:適用於肝腎不足型耳鳴耳聾,症見耳鳴耳聾、頭暈目眩、腰膝酸軟、乏力健忘等。常用方藥有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等。
- 化痰散結:適用於痰濁阻塞型耳鳴耳聾,症見耳鳴耳聾、頭重如裹、痰多咳嗽、胸悶氣短等。常用方藥有二陳湯、三子養親湯等。
- 祛風通絡:適用於風邪入侵型耳鳴耳聾,症見耳鳴耳聾、頭痛目眩、鼻塞流涕、肢體麻木等。常用方藥有葛根湯、羌活勝濕湯等。
耳鳴耳聾是中醫常見的病症,但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聽力下降,甚至失聰。因此,如果出現耳鳴耳聾的症狀,應儘早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益氣聰明湯
- 1.《奇效良方》:「治飲食不節,勞役形體,脾胃不足,得內障,耳鳴或多年目暗,視物不能。此藥能令目廣大,久服無內外障、耳鳴耳聾之患,又能令人精神過倍,元氣自益,身輕體健,耳目聰明。」
- 2.《醫方集解》:「治內障目昏,耳鳴耳聾。(五臟皆稟氣於脾胃,以達於九竅;煩勞傷中,使沖和之氣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聾也。李東垣曰:醫不理脾胃及養血安神,治標不治本,是不明理也。)」
- 3.《原機啟微》:「_益氣聰明湯_,治飲食不節,勞役形體,脾胃不足,得內障耳鳴,或多年目昏暗,視物不能,此藥能令人目廣大,久服無內外障耳鳴耳聾之患。」
- 4.《大方脈》:「_益氣聰明湯_,治內障目昏,耳鳴耳聾。」
- 5.《原機啓微》:「_益氣聰明湯_,治飲食不節,勞役形體,脾胃不足,得內障耳鳴,或多年目昏暗,視物不能,此藥能令人目廣大,久服無內外障耳鳴耳聾之患。」
▼ 展開更多
六味地黃丸
- 1.《成方切用》:「吐衄崩漏,肝不攝血,致血妄行,此血虛頭暈也。)耳鳴耳聾,遺精便血,消渴淋瀝,失血失音,舌燥喉痛,虛火牙痛,足跟作痛,下部瘡瘍等證。(諸證皆由腎水不足,虛火上炎所致。)」
- 2.《何氏虛勞心傳》:「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淡鹽湯下四五錢,若煎服則制小其劑。發熱作渴,加鱉甲、二冬、花粉。氣壅加沉香、砂仁、麥冬。痰嗽加貝母、花粉、百合、麥冬。眩暈加甘菊、鉤藤、枸杞。耳鳴耳聾,加磁石、羊腎、花粉。咽燥舌痛,加二冬、元參。齒牙不固,加麋茸,豬、牛脊髓,麥冬、五味。」
- 3.《銀海指南》:「_六味地黃丸_(仲陽),治肝腎不足,真陰虧損,精血枯竭,憔悴羸弱,腰痛足酸,自汗盜汗,水泛為痰,發熱咳嗽,頭運目眩,耳鳴耳聾,遺精便血,消渴淋瀝,失血失音,舌燥喉痛,虛火牙痛,足跟作痛,下部瘡瘍等症。」
- 4.《大方脈》:「_六味地黃丸_,治肝腎不足,真陰虧損,精血枯竭,惟悴羸弱,腰痛足酸,自汗盜汗,水泛為痰,發熱咳嗽,頭暈目眩,耳鳴耳聾,遺精便血,消渴淋瀝,失血失音,舌燥喉痛,虛火牙痛,足跟作痛,下部瘡瘍,皆可常服。」
還少丹
- 1.《痰火點雪》:「耳鳴必用龍薈丸,食後服。大抵此症,因平昔飲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作清痰降火治之為當,余治耳鳴耳聾,每服還少丹一料最效。方見虛損。」
十補丸
- 1.《雜病廣要》:「治腎臟虛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小便不利,或多或少,腰脊疼痛,用八味丸加鹿茸、五味子,名十補丸。(《保元》)」
- 2.《濟世全書》:「一治腎臟虛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小便不利或多或少,腰脊疼痛,用八味丸加鹿茸、五味子,名十補丸。」
- 3.《玉機微義》:「十補丸治腎臟虛弱,面色黎黑,足冷足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小便不利,或多或少,腰脊疼痛。」
- 4.《嚴氏濟生方》:「治腎臟虛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但是腎虛之證,皆可服之。」
大補陰丸
- 1.《成方切用》:「(丹溪),治水虧火炎,耳鳴耳聾,咳逆虛熱,(耳為腎竅,耳鳴耳聾,皆屬腎虛。水不制火,則為咳逆虛熱。)腎脈洪大,不能受峻補者。」
- 2.《醫方集解》:「治水虧火炎,耳鳴耳聾,咳逆虛熱耳為腎竅,耳鳴耳聾,皆屬腎虛,水不制火,木挾火勢沖逆而上,則為咳逆,即今之呃忒也。腎脈洪大,不能受峻補者。」
當歸龍薈丸
- 1.《校注醫醇賸義》:「_當歸龍薈丸_,治一切肝膽之火,神志不寧,躁擾狂越,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胸膈痞塞,咽嗌不利。」
- 2.《大方脈》:「_當歸龍薈丸_,治肝膽火盛,驚悸搐搦,煩躁狂越,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脅痛牽引少腹,腸胃燥澀,咽膈不利,肝熱移肺咳嗽。」
- 3.《成方切用》:「(宣明),治一切肝膽之火,神志不寧,驚悸搐搦,躁擾狂越,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胸膈痞塞,咽嗌不利,腸胃燥澀。兩脅痛引少腹,肝移熱於肺而咳嗽。(肝屬風木,主筋,主怒,主驚。故搐搦驚狂,皆屬肝火。目為肝竅,膽脈絡於耳,二經火盛,故目眩耳聾。心脈挾咽歷膈,腎脈貫膈循喉嚨。」
虎潛丸
滋腎通耳湯
- 1.《濟世全書》:「_滋腎通耳湯_(劉云亭刺史傳),治男婦耳鳴耳聾,久服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