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傳

《醫學正傳》~ 卷之五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0)

1. 脫疘證

(疘音工,下部病也。俗作肛,非。)

屬氣血虛與熱,氣虛參、耆、升麻、川芎,血虛四物湯,熱加黃柏。外以五倍子為末,托而上之,一次未收,至五次、七次必收。

又方,以陳壁土泡湯,先熏後洗。

又方,以鱉頭燒存性為末,真麻油調敷即收。龜頭亦可。

(祖傳方)

七花丸,治腸風下血、久痔皆效。

山茶花,芙蓉花,石榴花,檢漆花,白茅花(銼,各一兩,俱燒存性),松花(一兩,燒存性),槐花(二兩,炒焦黑),枳殼(一兩,麩炒黃色),甘草(炙,五錢),地榆(一錢),檳榔(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醋調麵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煎烏梅湯下。

又方,治腸風下血等證。

乾柿餅(燒存性,秤灰二兩),烏梅(燒存性,二兩),酒瓶箬(已酒過一年者,或二、三年者,尤良。燒存性,二兩),槐花(五錢,炒焦黑),百藥煎(一兩,如無以五倍子炙焦黃代之),枳殼(五錢,麩炒黃色)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醋湯下。或加檳榔五錢。

2. 汗證

《內經》曰:心之液為汗。《原病式》曰:心熱則出汗。東垣曰:西南,坤土也,在人則為脾胃,夫人之汗,猶天地之雨,陰滋其濕,則為霧露為雨也。據內經獨主於心,而東垣又指脾胃而言,何也?蓋心為君火主熱,脾胃屬土主濕,濕熱相搏為汗明矣。亦如地之濕氣,為雲霧而上升,其天氣若不下降,則不能成霖雨也。

又如甑中燒酒,若非湯火蒸淘,則不能成汁液也。夫各臟皆能令人出汗,獨心與脾胃主濕熱,乃總司耳。故內經又曰: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持重遠行,汗出於腎。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搖體勞苦,汗出於脾。若夫自汗與盜汗者,病似而實不同也。其自汗者,無時而濈濈然出,動則為甚,屬陽虛,胃氣之所司也。

盜汗者,寐中而通身如浴,覺來方知,屬陰虛,營血之所主也。大抵自汗宜補陽調衛,盜汗宜補陰降火。大法:心虛冷汗自出者,理宜補肝,益火之原,以消陰翳也。陰虛火炎者,法當補骨,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醫者宜詳辨之,毋錯。

脈法

脈大而虛、浮而濡者汗。在寸為自汗,在尺為盜汗。

傷寒,脈陰陽俱緊,當無汗。若自汗者曰亡陽,不治。

方法

丹溪曰:自汗,屬氣虛,屬濕與熱。盜汗,屬血與陰虛。

火氣上蒸胃中之濕,亦能作汗,涼膈散主之。

治自汗,用人參、黃耆,少佐以桂枝。陽虛者,附子亦可用。

痰病亦有汗者。

(以上丹溪方法凡四條)

麥煎湯(東垣)治諸虛不足,及新病暴虛,津液虧欠,體常自汗,夜臥則甚,久而不止,體瘦,心忪驚惕,短氣疲倦。

牡蠣,黃耆,麻黃根(各一錢)

上細切,作一服,入小麥百餘粒,水煎服。

調衛湯(東垣)治濕勝自汗,補衛氣虛弱,表虛不任風寒證。

黃耆,麻黃根(各一錢),羌活(二分),生甘草,當歸梢(各五分),生地黃,麥門冬(各三分),生黃芩,半夏(各五分),豬苓(二分),蘇木,紅花(各一分),五味子(七粒)

愚恐自汗陽虛之證不應下羌活、半夏、生薑三味辛散發表之劑,恐傳寫之誤,姑存之。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

當歸六黃湯(河間)盜汗之至藥也。

當歸(一錢),生地黃,熟地,黃柏(各七分),黃耆(一錢),黃連(七分),黃芩(七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溫服,小兒減半。又曰,小兒不須治。(小兒雖能自愈,然不治,病恐日甚,治之尤妙。)

黃耆建中湯(活人)治自汗及盜汗皆效(方見傷寒門桂枝。或加浮小麥一撮,尤妙。)

四制白朮散,治盜汗。

白朮(四兩,內一兩以黃耆同炒,一兩以石斛同炒,一兩以特蠣同炒,一兩以麩皮同炒,凡同炒者皆去之)

上取白朮一味為末,每服三錢,粟米湯調下。

正氣湯(東垣)治盜汗。

黃柏,知母(各一錢五分),甘草(炙,五分)

上細切,水煎服之。

白朮散(東垣)治飲酒中風多汗,食即汗出如油漏,久不治必成消渴。

牡蠣(三錢炒),白朮(一兩二錢五分),防風(二兩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溫水調下,不計時候。如惡風,倍防風、白朮。如多汗面腫,倍牡蠣。

(丹溪活套)云:仲景桂枝湯,治外感風邪自汗之聖藥也。黃耆建中湯,治外感挾氣虛自汗之劑也。東垣補中益氣湯,治傷寒氣虛自汗之妙劑也。甚者六脈浮軟而虛,本方加附子以治陽虛,其效如皷應桴。如左寸脈浮洪而自汗者,心火炎也,本方倍參、耆,加麥門冬、五味子、黃連各五分。

如左關脈浮弦而自汗者,挾風邪也,本方加桂枝、芍藥各五分。若不陰虛,只有桂枝湯可用也。右關脈浮洪無力而自汗者,只宜本方倍參、耆而自愈。右尺脈洪數無力而自汗或盜汗者,相火挾君火之勢而克伐肺金也,本方加黃連、黃芩、黃柏各五分,只用當歸六黃湯。左尺脈浮洪無力而自汗者,水虧火盛也,本方加知母、黃柏各五分,熟地黃一錢,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

凡內傷及一切虛損之證自汗不休者,總用補中益氣湯,少加附子、麻黃根、浮小麥,其效捷如影響。但升麻柴胡俱用蜜水制炒,以殺其升發勇悍之性,又欲其引參、耆等藥至肌表,故不可缺也,凡上所云,皆指內傷虛損自汗之證,故皆以補中益氣湯為主治之藥也。

(醫案)

上湖呂俊文,得內傷虛證,發熱自汗,如雨不止,服補中益氣湯十數帖不效。予以前方加減,每帖用蜜制黃耆一錢,人參一錢,白朮、甘草、陳皮各七分,當歸、白芍藥各一錢,升麻、柴胡各一分,加桂枝三分,麻黃根七分,浮小麥一撮,炮附子三分,三帖而汗止,熱亦退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