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正傳》~ 卷之五 (9)
卷之五 (9)
1. 痔漏
論
經曰: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又曰: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若夫飽食太過,則脾氣倦甚,不能運化精微,朝傷暮損,清濁混淆,故食積下流於大腸之間而為病也。蓋脾胃一虛,肺氣亦乏,而大腸之氣亦從而虛,其肝木得以乘虛下流而為腸風病,則是皆金失所養、木寡於畏之所為耳。
其為變見名狀種種不同,曰牛奶,曰鼠奶,曰雞心,曰雞冠,曰蓮花,曰翻花,曰蜂窠,曰穿腸,曰外痔,雖曰為狀不一,而其因則同焉。治法以苦寒瀉火,芩、連、梔子、槐花之類。以辛溫和血,川歸、川芎、桃仁之類。風邪在下,以秦艽、防風、升麻之類提之。燥熱怫鬱,以大黃、枳殼、麻仁之類潤之。
白話文:
經書上說:如果過度飽食,會導致筋骨鬆弛,腸道腐敗成為痔疾。又說:脾胃是倉庫之官,五味由它產生;大腸是傳輸管道之官,食物在此轉化。如果過度飽食,脾氣會疲憊不堪,無法運行食物中的精華,長此以往,清潔與混濁的食物混在一起,就容易在大腸中形成積食,引發疾病。因為脾胃功能一旦衰弱,肺部的氣息也會跟著減弱,大腸的氣息也會隨之虛弱,這時肝木便會趁虛而入,導致腸道風病,這是因為金元素(代表肺)失去養護,木元素(代表肝)缺乏敬畏所造成的。
這些病症的表現形式各不相同,有的像牛奶,有的像鼠奶,有的像雞心,有的像雞冠,有的像蓮花,有的像翻花,有的像蜂窩,有的像穿腸,有的是外痔。雖然症狀各異,但其原因都是相同的。治療方法是使用苦寒藥物降火,如黃芩、黃連、梔子、槐花等。使用辛溫藥物調和血液,如川芎、桃仁等。如果是風邪入侵大腸,可以使用秦艽、防風、升麻等藥物提昇清氣。若是燥熱鬱積,則可用大黃、枳實、麻仁等藥物潤腸通便。
遘此疾者,自宜慎口節欲,依法調治,無有不安者也。
脈法
脈沉小實者,易治;浮洪而軟弱者,難愈。
方法
丹溪曰:痔病,因風熱燥歸於大腸也,治血為主,大法用條芩涼大腸,人參、黃連、生地黃、槐角涼血生血,當歸和血,川芎、升麻、枳殼寬腸。
漏瘡,先須用補藥以補氣血,參、耆、歸、術為主,大劑服之。外以附子為末,津和作餅子如錢厚,以艾多灸之,漏大者艾炷亦大,漏小者艾炷亦小,灸令微熱,不可令痛,餅乾即易之,再和再灸。又以補氣血藥,作膏藥貼之。
白話文:
患有這些疾病的患者,應該自行謹慎飲食和控制慾望,按照正確的方法調理,通常情況下會感到舒適。
脈象法則:
脈搏沈細堅實的人,容易治療;脈搏浮動洪大且柔軟的人,難以痊癒。
治療方法:
丹溪認為,痔瘡是由風熱燥邪進入大腸所導致的,治療應以止血為主,主要使用條芩清涼大腸,人參、黃連、生地黃、槐角清熱養血,當歸調和血液,川芎、升麻、枳殼擴張腸道。
漏瘡,首先需要用補益藥物來補充氣血,以人參、黃耆、當歸、白術為主,大量服用。外部使用附子研磨成粉,用唾液調和做成厚度如錢幣的餅子,使用艾草多灸之,漏孔大的用艾炷也大,漏孔小的用艾炷也小,灸至微微發熱,不可讓其疼痛,餅乾狀的東西換掉後再灸。另外,使用補益氣血的藥物製成膏藥貼在患處。
一方,治痔瘡腫痛,用蝸牛(一名蜒蝣)陰乾為末,敷之即愈。或用香油浸蝸牛月餘,而以其油沫敷,亦效。
洗藥,用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蓮房煎湯,先熏後洗。
又方,治痔瘡風腫疼痛,用胡麻子煎湯洗之,其腫即消。
又方,用木鱉子、五倍子共為細末,調敷。
塞藥,用爐甘石煅,以童子尿淬之,牡蠣煅,共為末敷之。
白話文:
一方:治療痔瘡發炎痛楚,使用蝸牛(又名蜒蝣)陰乾後研磨成粉末,直接敷在患處即可痊癒。或者,將香油浸泡蝸牛數月,利用其油漬的泡沫敷於患處,效果也相當好。
洗浴藥方:使用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蓮房煎煮成湯,先進行燻蒸後再清洗患處。
另一方:針對痔瘡風熱腫痛,使用胡麻子煎煮成湯來清洗患處,腫脹狀況會得到緩解。
另一方:使用木鱉子和五倍子共同研磨成細末,調和後敷在患處。
塞入藥方:將爐甘石煅燒後,用童子尿淬過;牡蠣同樣煅燒後,一同研磨成粉末,再敷在患處。
又方,用馬蘭草根研細敷上,片時看肉平去藥,稍遲恐肉反出。
腸風,獨在胃與大腸出,用黃芩、秦艽、槐角、青黛、升麻。
一方,用:大黃(煨),桃仁(去尖,各三錢),蝟皮(炙),黃連,秦艽,槐角子(各一兩),當歸,檳榔,皂
角仁,黃柏(炒),荊芥,枳殼(各五錢)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如下鮮血者,加棕櫚灰、蓮房灰。
白話文:
【又方】,使用馬蘭草根研磨後敷於患處,片刻後觀察肉是否平復,若延遲可能導致肉反出。
腸風症狀,主要在胃及大腸出現,可用黃芩、秦艽、槐角、青黛、升麻進行治療。
【一方】,配方包括:大黃(熟製)、桃仁(去尖,各三錢),蝟皮(炙烤),黃連,秦艽,槐角子(各一兩),當歸,檳榔,皁角仁,黃柏(炒製),荊芥,枳殼(各五錢)研磨成粉末,以麵糊做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以白湯送服。若出現鮮血,可加入棕櫚灰、蓮房灰進行調節。
(以上丹溪方法凡十條)
秦艽羌活湯(東垣)治痔漏,成塊下垂,不任其癢。
羌活(一錢二分),秦艽,黃耆(各一錢),防風(去蘆,七分),升麻,炙甘草,麻黃,柴胡(各五分),藁本(三分),細辛,紅花(各少許)
白話文:
【上丹溪方法凡十條】的治療方法中,有一個方子叫做【秦艽羌活湯】(東垣),用於治療痔漏症狀,特別是出現塊狀物質下垂,讓人無法忍受瘙癢。
【羌活】(一份十二釐), 【秦艽】, 【黃耆】(各一份), 【防風】(去除蘆頭,七分), 【升麻】, 【炙甘草】, 【麻黃】, 【柴胡】(各五分), 【藁本】(三分), 【細辛】, 【紅花】(各少量)。
請注意,藥物使用前應由專業醫生評估並指導,以確保安全和適當的治療效果。
上細切,作一服,水煎服。忌寒風處大小便。
秦艽蒼朮湯(東垣)治痔核已破,謂之痔漏,大便秘澀,必作大痛,此濕、熱、風、燥四氣合而為病。故大腸頭成塊者,濕也。作大痛者,風也。大便燥結者,兼受火邪也。其西方肺金主氣,其體收下,亦助病為邪,須當用破氣藥兼之,其效如神。
秦艽(去蘆),桃仁(去皮尖,另研),皂角仁(燒存性,各一錢),蒼朮(米泔浸),防風(各七分),黃柏(酒洗,五分),當歸梢(酒洗),澤瀉(各三分),檳榔(二分另研),大黃(少許,雖大便過澀,亦不可多用也)
白話文:
秦艽蒼朮湯(東垣)是治療已經破壞的痔核,也就是我們說的「痔漏」。這種情況通常會有大便困難、便祕、甚至劇烈疼痛的情況出現,這是因為濕氣、熱力、風氣、乾燥這四種氣候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疾病。在這四個因素中,濕氣讓大腸形成塊狀物質,風氣引發劇烈疼痛,而乾燥的大便則表明患者可能還受到火邪的影響。此外,由於肺部主管身體的收縮功能,它也可能加重病情,因此在治療時應當使用能夠破除氣體的藥物來對症下藥,效果非常神奇。
以下是藥方:
- 秦艽(去除根部):1錢
- 桃仁(去除果皮和果尖,另外研磨):1錢
- 皁角仁(燒烤後保持其性質,各取1錢)
- 蒼朮(用米漿浸泡過):7分
- 防風:7分
- 黃柏(用酒浸泡過):5分
- 當歸梢(用酒浸泡過):3分
- 澤瀉:3分
- 檳榔(研磨後使用):2分
請注意,雖然大便過於乾澀,也不可過量使用大黃。
上件除檳榔、桃仁、皂角仁三味另研外,余藥細切,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二分,去渣,入檳榔等三味末子,再上火煎至一盞,空心熱服,待少時以美膳壓之,不犯胃氣也。服藥日,忌生冷硬物及酒、濕面、大料、椒、姜等物,若犯之其藥無效。如有白膿,加白葵花頭五朵,去萼心,青皮五分,入正藥中同煎,木香三分為細末,同檳榔等三味依前煎服餌。古人治此疾,多以歲月待除之,惟此藥一服即愈。
秦艽當歸湯(東垣)治痔漏,大便燥結疼痛。
白話文:
上文中提到的方劑是「秦艽當歸湯」,由東垣所創制,用於治療痔漏這種病症,特別是當大便乾燥、結塊並伴有疼痛時。
具體配方如下:
- 除了檳榔、桃仁、皁角仁這三種藥物需分別研磨外,其他藥物需細切,然後混合成一劑。
- 將混合好的藥物用水煮沸,共三杯水,煮至剩下一杯又兩分之多,然後過濾掉藥渣。
- 接著加入先前研磨好的檳榔、桃仁、皁角仁這三種藥物的粉末,再次加熱,直到剩下一杯的量。
- 在空腹的情況下,將這杯熱藥服用,稍後以美味的食物輔助消化,這樣可以避免對胃造成影響。
在服藥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堅硬的食物以及酒精、濕麵、大料、胡椒、薑等刺激性食物。如果違反這些禁忌,則藥效可能會降低甚至失效。
若出現白色膿液,可添加五朵葵花頭,去除萼心,並加入五分的青皮,與主藥一起煮沸。同時,還需將三分的木香研磨成粉末,與檳榔、桃仁、皁角仁這三種藥物一同再次加熱,按照之前的步驟服用。
古人治療這種疾病,往往需要等待時間來緩解症狀,但使用這個藥方後,通常可以迅速康復。
大黃(煨,四錢),秦艽(去蘆),枳實(各一錢),澤瀉,當歸梢,皂角仁,白朮(各五分),紅花(少許),桃仁(二十個,去尖,研細)
上細切,作一服,水三盞,煎主一盞,食前服,忌如前。
秦艽防風湯(東垣)治痔漏,每日大便時發疼痛(如無疼痛者,非痔漏也)此藥主之。
秦艽,防風,當歸身,白朮(各一錢五分),炙甘草,澤瀉(各六分),黃柏(酒洗,五分),大黃(煨),陳皮(各三分),柴胡,升麻(各二分),桃仁(三十個,去尖,另研),紅花(少許)
白話文:
大黃(用火烤後再使用,四錢重),秦艽(去除根部),枳實(兩種各一錢重),澤瀉,當歸梢,皁角仁,白朮(各五分重),紅花(少量),桃仁(二十個,去掉尖端後研磨細碎)。以上所有成分需細切,混合為一劑。用三杯水煎煮至一杯,於餐前服用。服用時需遵循之前的禁忌。
秦艽防風湯(由東垣所創)治痔漏症狀,主要表現為大便時疼痛(若沒有疼痛的情況,則可能並非痔漏)。此藥方適用於治療該病症。
秦艽、防風、當歸身、白朮(各一錢五分),炙甘草、澤瀉(各六分),黃柏(用水酒洗淨,五分重),大黃(用火烤後再使用),陳皮(各三分),柴胡、升麻(各二分),桃仁(三十個,去掉尖端後研磨細碎),紅花(少量)。以上所有成分需細切,混合為一劑。用三杯水煎煮至一杯,於餐前服用。服用時需遵循之前的禁忌。
上細切,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空心服之。避風寒,忌房事、酒、濕面、大辛熱之物。
當歸郁李仁湯(東垣)治痔漏,大便硬,努出大腸頭,下血苦痛。
郁李仁,皂角仁(各二錢,另研),枳實(七分),秦艽(去蘆),麻仁,當歸梢,生地黃,蒼朮(各五分),大黃(煨),澤瀉(各三分)
上細切,作一服,除皂角仁為末用外,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入皂角仁末和勻,空心服,忌如前。
紅花桃仁湯(東垣)治痔漏經年,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治法,當補北方,瀉中央。
白話文:
上細切,做成一劑,用水三杯,煎煮到一杯,去掉藥渣,稍微加熱,在空腹時服用。避免風寒,忌諱房事、喝酒、吃濕麵及大辛熱的食物。
「當歸郁李仁湯」(東垣)治痔漏,大便乾硬,肛門突出,下血且疼痛。
郁李仁,皁角仁(各六錢,分別研磨),枳實(七分),秦艽(去蘆頭),麻仁,當歸梢,生地黃,蒼朮(各三分),大黃(煨熟),澤瀉(各一分)。
上細切,做成一劑,除了皁角仁磨成粉末使用之外,用水三杯,煎煮到一杯,去掉藥渣,加入皁角仁粉末調勻,空腹時服用,忌諱如前。
「紅花桃仁湯」(東垣)治痔漏多年,因過度飲食,筋脈橫裂,腸道潰爛成為痔疾。治療方法,應補充北方,清洩中央。
黃柏(一錢五分),生地黃(一錢),澤瀉(八分),蒼朮(六分),當歸梢,漢防己,防風梢,豬苓(各五分),麻仁(二分),紅花(少許),桃仁(十個)
上細切,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忌如前。
七聖丸(東垣)治大腸疼痛不可忍。《脈訣》云:積氣生於脾臟傍,大腸疼痛陣難當,但令稍瀉三焦火,草漫多方立紀綱。
羌活(一兩),郁李仁(湯浸,去皮尖,另研,一兩五錢),大黃(八錢,煨),檳榔,桂心,木香,川芎(各五錢)
白話文:
黃柏(15克)、生地黃(10克)、澤瀉(8克)、蒼朮(6克)、當歸梢、漢防己、防風梢、豬苓(各5克)、麻仁(2克)、紅花(少量)、桃仁(10個)。
將上述藥物細切後,用三碗水煎煮至一碗,然後去除藥渣,稍微加熱後服用。服用時請遵循之前的禁忌。
七聖丸(東垣)用於治療大腸疼痛到無法忍受的情況。《脈訣》提到,積氣可能源自脾臟旁,大腸疼痛如同陣痛般難以忍受,只要稍微排泄三焦的火氣,草藥方子就能建立規範。
羌活(30克)、郁李仁(浸泡後去皮尖,研磨,45克)、大黃(40克,經煨煮處理)、檳榔、桂心、木香、川芎(各25克)。
這段內容主要描述了兩個藥方,一個是黃柏等組成的藥方,另一個是羌活等組成的七聖丸,兩者分別用於治療不同的病症。在使用這些藥方之前,請確保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並在必要時尋求專業醫生的建議。
上除郁李仁另研施入外,其餘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食前服,取微利,一般而愈。切禁不得多利大便,其痛滋甚。
秦艽白朮丸(東垣)治痔疾並漏,有膿血,大便燥硬,疼痛不可忍。
秦艽(去蘆),桃仁(去皮尖,研),皂角仁(燒存性,各一兩),當歸梢(酒浸),澤瀉,枳實(麩炒黃色),白朮(各五錢),地榆(三錢)
上為細末,和桃仁泥再研勻,麵糊為丸,如雞頭實大,令藥光滑,焙乾,每服五、七十丸,白湯空心下,待少時,以美膳壓之。忌生冷、硬物、冷水、冷菜之類,並酒、濕面及辛辣、大料、熱物,犯之則藥無驗也。
白話文:
上除郁李仁需另外研磨後施用外,其他成分共同研磨成細末,煉製蜂蜜製成丸狀,大小如同梧桐籽,每次服用三至五十顆,用水煎湯送服,在飯前服用,以求微微通便,病情可望痊癒。但切記不可過度通便,否則會使病情加重。
【秦艽白朮丸】(東垣)此方專治痔疾及漏症,伴有膿血、大便乾硬、疼痛難耐。
秦艽(去除根部)、桃仁(去皮尖後研磨)、皁角仁(燒烤後保留性質,各一兩)、當歸梢(以酒浸泡)、澤瀉、枳實(以麥麩炒至黃色)、白朮(各五錢),地榆(三錢)。
以上成分共同研磨成細末,與桃仁泥再次混合研磨均勻,以麵糊製成丸狀,大小如同雞頭實,讓藥物表面光滑,烘烤乾燥後,每次服用五至七十顆,用水煎湯於空腹時服用,等待一段時間後,以美味的食物來調節。禁忌生冷、堅硬食物、冷水、冷菜等類,以及酒、濕麵及辛辣、大料、熱食物,一旦違反,藥效將無法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