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解》~ 補養之劑第一 (15)
補養之劑第一 (15)
1. 補肺阿膠散
(錢乙)
治肺虛有火,嗽無津液而氣哽者(火盛則津枯,津枯則氣哽。)
白話文:
治療肺虛且有火熱的情況,咳嗽時沒有痰液且感到氣悶。(火熱過盛會導致體內津液乾涸,津液不足就會引起氣道不暢。)
阿膠(蛤粉炒。兩半),馬兜鈴(焙),甘草(炙),牛蒡子(炒香。一兩),杏仁(去皮尖。七粒),糯米(一兩。)
白話文:
-
阿膠(用蛤粉炒香,共兩半)
-
馬兜鈴(用火烘烤)
-
甘草(用火烘烤)
-
牛蒡子(用火炒香,總共一兩)
-
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共七粒)
-
糯米(共一兩)
此手太陰藥也。馬兜鈴清熱降火(兜鈴象肺,故入肺),牛蒡子利膈滑痰(潤肺解熱,故治火嗽),杏仁潤燥散風,降氣止咳,阿膠清肺滋腎,益血補陰。氣順則不哽,液補則津生(阿膠補血液),火退而嗽寧矣。土為金母,故加甘草、粳米以益脾胃(李時珍曰:補肺阿膠散用馬兜鈴,非取其補肺,取其清熱降氣,而肺自安也。其中阿膠、糯米乃補肺之正藥。
昂按:清熱降氣,瀉之即所以補之也;若專一於補,適以助火而益嗽也)。
白話文:
這是手太陰肺經的藥方。馬兜鈴可以清熱降火(馬兜鈴的形狀像肺,所以歸入肺經),牛蒡子可以利膈滑痰(潤肺解熱,所以可以治療火嗽),杏仁可以潤燥散風,降氣止咳,阿膠可以清肺滋腎,益血補陰。氣順暢了,就不會哽住,體液充足,津液就會產生(阿膠補血液),火氣退了,咳嗽也就平息了。土是金的母親,所以加入甘草、粳米以益脾胃(李時珍說:補肺阿膠散用馬兜鈴,不是為了補肺,而是為了清熱降氣,肺自然就安定了。其中阿膠、糯米纔是補肺的正藥。
2. 生脈散
(見暑門)
3. 百合固金湯
(趙蕺庵)
治肺傷咽痛,喘嗽痰血(肺金受傷,則腎水之源絕;腎脈挾咽,虛火上炎,故咽痛;火上熏肺,故喘嗽;痰因火生,血因火逼)。
白話文:
治療肺部受傷引起的咽喉疼痛、喘咳和痰中帶血。(肺金受傷,則腎水來源斷絕;腎經脈絡挾喉,虛火上升,所以咽喉疼痛;火氣上升燻灼肺部,所以喘咳;痰液因火熱而產生,血因火熱而淤積。)
生地黃(二錢),熟地黃(三錢),麥冬(錢半),百合,芍藥(炒),當歸,貝母,生甘草(一錢),元參,桔梗(八分。)
白話文:
生地黃(12克),熟地黃(18克),麥冬(9克),百合(9克),芍藥(炒)(9克),當歸(9克),貝母(9克),生甘草(6克),元參(12克),桔梗(4.8克)。
此手太陰、足少陰藥也(肺腎為子母之臟,故補肺者,多兼滋腎)。金不生水,火炎水乾,故以二地助腎滋水退熱為君;百合保肺安神,麥冬清熱潤燥,元參助二地以生水,貝母散肺鬱而除痰,歸芍養血,兼以平肝(肝火盛則剋金)。甘桔清金,成功上部(載諸藥而上浮),皆以甘寒培元清本,不欲以苦寒傷生髮之氣也(李士材曰:蕺庵此方殊有卓見。然土為金母,清金之後,亟宜顧母,否則金終不可足也。
白話文:
這個處方是調理手太陰肺經、足少陰腎經的藥方(肺腎是母子臟腑,所以補養肺部時,大多也同時滋養腎臟)。金不生水,火氣旺盛則水會乾涸,所以用生地黃、熟地黃來幫助腎臟滋養水液,退燒鎮熱作為君藥;百合能保護肺臟、安神,麥冬能清熱潤燥,元參能幫助生地黃、熟地黃來生水,貝母能化解肺鬱、祛痰,歸芍能養血兼具平肝的效果(肝火旺盛會剋制肺金)。甘草能清肺金、將藥物帶到上部(使藥物向上浮升),都是用甘寒藥物來培補元氣、清理虛火,不打算用苦寒藥物來傷害肝旺之氣(李士材說:蕺庵這個處方很有見識。但土是金的母親,在清肺金之後,應該立即顧及母親,否則金始終不會充足。
《醫貫》曰:咳嗽吐血,未必成瘵也,服四物知柏之類不已,則瘵成矣;胸滿膨脹,悒悒不快,未必成脹也,服山楂、神麯之類不止,則脹成參;面目浮腫,小便秘澀,未必成水也,服滲利之藥不止,則水成矣;氣滯膈塞,未必成噎也,服青皮、枳殼寬快之藥不止,則噎成矣)。
白話文:
《醫貫》上說:咳嗽吐血,不一定會變成肺結核,服用四物湯、知柏地黃丸之類的藥物不能治癒,則肺結核就形成了;胸滿膨脹,心裡鬱悶不暢快,不一定會變成胸悶,服用山楂、神麯之類的藥物不能緩解,則胸悶就形成了;面目浮腫,小便不通暢,不一定會變成水腫,服用利尿通便的藥物不能緩解,則水腫就形成了;氣滯胸膈堵塞,不一定會變成嚥噎,服用青皮、枳殼等寬中止嘔的藥物不能緩解,則嚥噎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