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補養之劑第一 (14)

回本書目錄

補養之劑第一 (14)

1.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東垣)

治飲食傷胃,勞倦傷脾,火邪乘之,而生大熱,右關脈緩弱,或弦、或浮數(右關緩弱,脾虛也;弦,木剋土也;浮數,熱也。東垣曰:濕熱相合,陽氣日虛,不能上升,脾胃之氣,下流肝腎,是有秋冬而無春夏也。惟瀉陰火、伸陽氣,用味薄風藥升發,則陰不病、陽氣生矣)。

白話文:

治療飲食傷胃、勞倦傷脾,火邪乘虛而入,進而產生高燒,右關脈浮弱,或弦、或浮數(右關脈緩弱是脾氣虛的緣故;弦脈是木剋土的緣故;浮數脈是熱邪的緣故。東垣說:濕熱相合,陽氣一天比一天虛弱,無法上升,脾胃之氣往下流到肝腎,出現秋冬而不見春夏的症狀。此時只需瀉除陰火、伸展陽氣,使用藥性平和而辛溫的藥物來升發,則陰氣不為病所傷,陽氣得以生發)。

黃耆,蒼朮(泔浸,炒),甘草(炙),羌活(一兩),升麻(八錢),柴胡(兩半),黃連(酒炒,五錢),黃芩(炒),人參(七錢),石膏(少許。長夏微用,過時去之。)每服三錢或五錢。

白話文:

黃耆、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甘草(烤過)、羌活(一兩)、升麻(八錢)、柴胡(兩半)、黃連(用酒炒過,五錢)、黃芩(炒過)、人參(七錢)、石膏(少許,仲夏時才用些許,非仲夏時間則不加)。每次服用三錢或五錢。

此足太陰、陽明、少陽藥也。柴胡、升麻、羌活,助陽益胃以升清氣;人參、蒼朮、黃耆、甘草,益氣除濕以補脾胃;黃芩、黃連、石膏,涼心清胃以瀉陰火(李東垣曰:胃乃脾之剛,脾乃胃之柔。

白話文:

此方應用於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少陽(膽經)的症狀。柴胡、升麻、羌活,幫助陽氣,使胃氣調和上升,益氣;人參、蒼朮、黃耆、甘草,可幫助去除胃的濕氣,增強脾胃的機能;黃芩、黃連、石膏,可以清涼降火,瀉除陰火(李東垣說:胃是脾的剛強部分,脾是胃的柔和部分。

飲食不節,則胃先病,脾無所稟而後病;勞倦則脾先病,不能為胃行氣而後病;胃為十二經之海,脾胃既虛,十二經之邪不一而出;假令不能食而肌肉削,此本病也;右關脈緩而弱,本脈也;或本脈中兼見弦脈,證中或見四肢滿悶、淋溲、便難、轉筋一二證,此肝之脾胃病也,當加風藥以瀉之。

白話文:

如果飲食沒有節制,那麼胃會先生病,脾臟就會沒有食物營養而後生病;如果過度勞累,那麼脾臟會先生病,不能夠為胃輸送氣而後生病;胃是十二條經脈的海洋,脾胃一旦虛弱,十二條經脈的邪氣就會有的沒的都出現;如果假設不能吃飯而肌肉消瘦,這是根本的病因;右關脈緩和且弱,這是根本的脈象;或者在根本脈象中同時出現弦脈,證狀中或者出現四肢沉重、尿少小便困難、手腳抽筋一兩種症狀,這是肝影響脾胃的疾病,應該添加驅風藥物來瀉下。

脈中兼見洪大,證中或見肌熱、煩熱、面赤、肉消一二證,此心之脾胃病也,當加瀉心火之藥。脈中兼見浮澀,證中或見短氣,氣上喘嗽、痰盛、皮澀一二證,此肺之脾胃病也,當加瀉肺及補氣之藥。脈中兼見沉細,證中或見善欠、善恐一二證,此腎之脾胃病也,當加瀉腎水之浮,及瀉陰火之藥。所以言此者,欲人知百病皆從脾胃生也,處方者,當從此法加時令藥)。

白話文:

脈象中同時見洪大,症狀中或者出現肌肉發熱、煩躁發熱、面紅、消瘦一、二種症狀,這是心臟脾胃的病症,應當增加瀉心火的藥物。脈象中同時見浮澀,症狀中或者出現氣短、氣往上喘咳、痰多、皮膚乾燥一、二種症狀,這是肺臟脾胃的病症,應當增加瀉肺及補氣的藥物。脈象中同時見沉細,症狀中或者出現喜歡打哈欠、喜歡恐懼一、二種症狀,這是腎臟脾胃的病症,應當增加瀉腎水之浮,及瀉陰火的藥物。所以說這些內容,是希望人們知道百病都從脾胃產生,開立藥方的人,應當在此基礎上增加時令的藥物(例如:夏季服用清熱解暑的藥物,冬季服用溫補的藥物)。

2. 補肺湯

治肺虛咳嗽(有聲無痰曰咳,蓋傷於肺氣;有痰無聲曰嗽,蓋動於脾濕也;有聲有痰曰咳嗽。有因風、因火、因痰、因濕、因食、因虛之異。此為肺虛不能生腎水,水不制火,虛火上炎而咳嗽也。咳嗽脈浮為客邪,宜發散;脈實為內熱,宜清利;脈濡散為肺虛,宜溫補;久嗽曾經解外,以致肺胃俱虛,飲食不進,宜溫中助胃,兼治嗽藥)。

白話文:

治療肺虛咳嗽(有聲音沒有痰液稱為咳嗽,通常是肺氣受傷所致;有痰液沒有聲音則稱為嗽,通常是脾濕所致;有聲音有痰液則稱為咳嗽。咳嗽可分為風、火、痰、濕、飲食、虛弱等原因。肺虛的原因是肺臟虛弱,無法產生腎水,腎水無法制約火氣,虛火上炎而引起的咳嗽。咳嗽的脈象浮起是外邪引起的,宜採用疏散的方法治療;脈象實是內熱引起的,宜採用清熱利濕的方法治療;脈象濡散是肺虛引起的,宜採用溫補的方法治療;久咳不愈,曾經使用過治療外邪的方法,導致肺胃俱虛,飲食不進,宜採用溫補中氣、幫助胃消化的藥物,並輔以治療咳嗽的藥物。)

人參,黃耆(蜜炙),五味子(炒),紫菀(一錢),桑白皮(蜜炙),熟地(二錢。)入蜜少許,和服。

白話文:

人參、黃耆(以蜂蜜炙烤過)、五味子(炒過)、紫菀(一錢)、桑白皮(以蜂蜜炙烤過)、熟地(二錢)。 加入少許蜂蜜,一起服用。

此手太陰、足少陰藥也。肺虛而用參耆者,脾為肺母,氣為水母也(虛則補其母);用熟地者,腎為肺子,子虛必盜母氣以自養,故用腎藥先滋其水,且熟地亦化痰之妙品也(丹溪曰:補水以制相火,其痰自除);咳則氣傷,五味酸溫,能斂肺氣;咳由火盛,桑皮甘寒,能瀉肺火;紫菀辛能潤肺,溫能補虛。合之而名曰補肺,蓋金旺水生,咳嗽自止矣(此治肺虛咳嗽,若實火咳者禁用。

白話文:

這帖藥配方的中藥材是太陰和足少陰的藥材。肺虛而使用蔘耆,是因為脾是肺的母親,氣是水的母親(虛則補其母);使用熟地,是因為腎是肺的兒子,兒子虛弱必然會盜取母親的氣來養活自己,所以用腎藥先滋潤它的水,而且熟地也是化痰的良藥(丹溪說:補水以控制相火,痰就會自行消除);咳嗽則氣受損,五味酸溫,能斂肺氣;咳嗽是由火盛引起的,桑皮甘寒,能瀉肺火;紫菀辛能潤肺,溫能補虛。合起來而稱之為補肺,蓋金旺水生,咳嗽自然就會停止了(這是治療肺虛咳嗽的藥方,如果是實火咳嗽的人不能用)。

劉宗厚曰:因勞而嗽,則非嗽為本也,故此湯與《金匱》腎氣丸為少陰例藥。《仁齋直指》曰:肺出氣也,腎納氣也,肺為氣主,腎為氣本。凡咳嗽暴重,自覺氣從臍下逆上者,此腎虛不能收氣歸元,當用地黃丸、安腎丸,毋徒從事於肺,此虛則補子之義也。《醫貫》曰:五行惟肺腎二臟,母病而子受邪。

白話文:

劉宗厚說:因為勞累而咳嗽,那麼咳嗽並不是根本原因,所以這個湯劑和《金匱要略》中的腎氣丸是少陰病的典型藥物。《仁齋直指》說:肺是呼出氣體的,腎是吸入氣體的,肺是氣體的主宰,腎是氣體的根本。凡是咳嗽突然加重,自己覺得氣體從肚臍以下逆流而上的,這是腎虛不能收斂氣體使之歸於根本,應該服用地黃丸、安腎丸,不要只在肺上用藥,這就是虛則補其母的意思。《醫貫》說:五行之中只有肺腎兩個臟器,母親生病了,兒子就會受到邪氣的侵襲。

何則,肺主氣,肺有熱,氣得熱而上蒸,不能下生於腎,而腎受傷矣;腎傷則肺益病;蓋母藏子宮,子隱母胎,凡人肺金之氣,夜臥則歸藏於腎水之中,因肺受心火之邪,欲下避水中,而腎水乾枯,火無可容之地,因是復上而為病矣。)

白話文:

因為,肺是主導呼吸的器官,當肺有熱時,氣會因熱而上升,而無法下降到腎臟,導致腎臟受到傷害。腎臟受傷害後,肺的病症會更加嚴重。腎是肺的「母親」,肺是腎的「兒子」,就如同子宮保護胎兒一樣,每個人肺中的金氣,在夜晚睡覺時會歸藏於腎臟的水中。但如果肺受到心火之邪的侵襲,想要下降至水中避開,可腎水已經乾枯,火沒有容身之地,因此又回到上面而造成疾病。